台灣《中華日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表示,若當選“總統”,會三管齊下推動兩岸直航,包括立即與對岸展開直航談判,未完成談判前,先無條件開放小三通、重要節日包機改為週末包機。相較陳水扁執政七年來,政策反復,全是選舉語言,馬英九三通承諾既具體又可行。
馬英九展開下鄉長住計劃,首站造訪台中清泉崗機場,並“就地承諾”直航政策,更進一步揭示以蕭萬長為副手來拼經濟的“大選”主軸。兩岸直航是拼經濟第一要務,馬英九主張三管齊下來推動,兩岸談判何時展開?何時完成?均具體設定時間表,談判完成前有那些應急措施?那些機場會列入直航機場?亦一併交代,凸顯馬英九以坦蕩負責的態度拼經濟,絕不是陳水扁所謂中共同路人,且時間不站在台灣這邊,兩岸開放三通愈快愈好。
社論說,觀諸馬英九的承諾,除了很具體外,還具備可行性,比如,無條件開放小三通(不限身分、臺籍,開放全島民眾經金馬小三通往來兩岸)、重要節日包機改為週末包機,均是民眾長久以來的期待,馬英九順水推舟響應民意,怎麼可能做不成?至於兩岸坐下來談判,只要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有甚麼不能談?兩岸包機都談得成,以此模式進行三通談判,有甚麼談不成?
三通迄仍停在處處設限的小三通上,問題全出在陳水扁。陳水扁當選“總統”之初,一再強調“三通是一條必走的路”,○四年競選連任又提出“直航三階段說”,看似展現推動三通決心。但對照其怒斥“直航不是萬靈丹或特效藥”,以及三通喊了無數次,至今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甚至為求勝選不惜將台灣鎖島,可見三通自始至終是陳水扁騙選票的工具,這與馬英九視其為拼經濟第一要務,有天壤之別。
為了搶食全球三千億美元醫療商機,張俊雄宣佈推動“醫療服務國際化旗鑒計劃”,客源瞄準大陸人士與海外僑胞,好像台灣馬上就能分到一杯羹。事實上,若不立刻進行直航談判,將週末包機常態化,如何能將病人由對岸緊急護送來臺醫療?難不成扁當局又在製造假議題?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如何看待此事以及三通,應該和馬英九一樣說清楚講明白,總不能仿傚陳水扁誣指國民黨是外來政權,一方面又以“我的想法和馬英九一樣”混水摸魚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