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廈門港即將迎來兩岸試點直航10周歲的生日。在兩岸試點直航的積極促動下,廈門港迎來了十年的黃金髮展期,如今有望邁進世界集裝箱港口20強行列。
1997年4月19日,廈門輪船總公司的“盛達”號集裝箱船從廈門海天碼頭啟航,開赴台灣高雄港,中斷了48年的兩岸航運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1997年9.96萬標箱、1998年23.51萬標箱、2000年30.62萬標箱、2001年為35.3萬 標 箱 、2004年36.21萬標箱……雖然受限于台灣當局的“不通關、不入境”政策,試點直航僅適用於運送經高雄港中轉的集裝箱貨物,需求更大的兩岸直接貿易仍須繞行第三地運輸,但廈門港兩岸試點直航 (廈門—高雄航線)的吞吐量還是連年飆升,展現出驚人的活力和成長性。
據統計,目前參與試點直航運營的共有兩岸三地8家航運企業的9艘集裝箱班輪 (其中大陸、台灣各4艘,另有一艘香港貨輪),截止去年底,廈門港試點直航集裝箱吞吐量累計達281.58萬標箱,佔全省試點直航總吞吐量的61.2%,佔廈門港集裝箱總吞吐量的比重則一度高達35.96%,成為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的重要來源。
而借著兩岸試點直航的東風,廈門港大力推進各種軟硬條件建設,迎來了自身的高速發展。為了確保兩岸試點直航的順利進行,廈門港除了啟用東渡聯檢大樓、引入船舶動態電子顯示屏等現代化設備,還同時加強了硬環境建設,努力打造廈門港的“海上高速公路”:“十五”期間投入37.5億元,建設了17個萬噸級泊位、廈門港1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廈金航道等,東渡航道、海滄航道實施了增深改造,基本滿足第六代集裝箱船和10萬噸級油輪的全天候通航,而在“十一五”期間,廈門港還將繼續投資145億元用於改善港口。
在兩岸試點直航的促動下,目前廈門港深水岸線已經增加到40公里,可建設深水泊位114個,水陸域範圍由300多平方公里擴大到500多平方公里,具備十分優越的港口條件,吸引世界大船公司紛紛搶灘:目前,丹麥、美國、法國等全球前20強的航運公司紛紛在廈門港設立了分公司或代表機構,廈門港還開通了至世界各大洲主要港口的集裝箱班輪航線,輻射全球的集裝箱快速航運網路已在廈門港基本形成。2006年,廈門港貨物吞吐量達到7792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401萬標箱,有望跨入世界集裝箱港口20強行列。
來源: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