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何不讓梁祝永生在傳説裏

華夏經緯網 > 文化 > 華夏黃歷 > 神話傳説      2012-08-20 09:13:25

  多年來飽受公眾質疑卻仍在各地風生水起的“故里經濟”現象終於初嘗苦果。據媒體報道,河南駐馬店汝南縣梁祝鎮曾耗鉅資打造的“梁祝故里”景區如今一片荒涼,部分景觀樹甚至已經枯死。據了解,該縣2005年被中國民協認定為“中國梁祝之鄉”;2006年,“梁祝傳説”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2011年宣稱投資兩億元將其打造成體驗式梁祝愛情聖地。近日梁祝鎮相關負責人作出回應稱,一位曾經計劃投資2億的商人資金中斷擱淺此事,目前為止,當地還未找到下一個投資商……

  梁山伯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已流傳1460餘年,千餘年來這對象徵忠貞不渝愛情的蝴蝶翩然人間,被讚嘆被歌咏被琴頌被演繹,但這一次卻在“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荒腔走板中折了半扇翅膀。

  “梁祝故里”這幾個字,大家在這幾年真是聽得耳朵磨起了繭子。早在三四年前,多達十幾個城市爭搶“梁祝故里”稱號,一時間鬧得人仰馬翻,各地列舉擁有梁莊、祝莊、馬莊、鴛鴦池、梁祝合葬墓等遺址,各路專家相互掐架,公眾輿論更是嘲諷聲質疑聲鋪天蓋地而來。其實被這故事感動多年的人們想不通的是,梁山伯生在東邊的村還是北邊的村有這麼重要嗎?所謂的出雷打墳處、化蝶處,真的有人相信這是現實世界裏真切發生過的嗎?

    類似民間傳説故事嫁接在各種地點的事情實在太多,進入一個旅遊景點後導遊指著兩個土胎泥塑告知這就是牛郎和織女成親之地,這樣的經歷怕是每個遊客都經歷過。梁祝也好,牛郎織女也罷,都是關於愛情的千古絕唱,在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當中,故事流傳的社會根源就在於被愛情所感動,為追求愛情自由而吶喊。同樣是歌頌愛情的故事,為什麼沒有人去考證織女的故里呢?原因可能是織女來自天上,不好確定戶籍。

  但看客質疑的“梁山伯生在東邊的村還是北邊的村有這麼重要嗎”,一些地方政府的回答卻是肯定的“當然重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故里經濟其中的“文化”不過是個幌子,內容還在於要大唱“經濟”的戲。當然“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本身並沒有什麼錯,錯的是有些人沒有文化,搭不好臺,受利益驅動盲目搞建設,自然會唱砸了經濟這齣戲。如果説在故里之爭時期表示此番憂慮還屬於前途未卜,那麼如今“梁祝故里”景區資金鏈斷裂已經很好地説明瞭“無遠慮必近憂”的道理。

    一句老話,市場是檢驗成敗的唯一標準,試問動輒投資幾億的豪言壯語出口前,地方政府有沒有做一番深入的市場調研,遊客到底有多想去看牛郎織女成親的草堂?鋼筋水泥修建的一座梁祝化蝶之墳如何能吸引來如織的遊人?長城沿途周邊的村落如果“考證”出“孟姜女哭倒的是我這裡的長城”,又怎麼向遊客證明並原景重現這一場景呢?

  請相信以上並不是牽強附會的臆想,因為故里之爭確實愈演愈烈。捋順多年來故里經濟不難發現一條清晰的脈絡,從最初的確實有一定文化人文價值的名人故里建設,到第二輪有些變味的考證認證名人的第二故鄉,再到牽強附會、倍感雷人的文學作品人物故里之爭,譬如西門慶故里、豬八戒家鄉、花果山真地等,然後就登峰造極,如火如荼地進入了神話傳説人物故里這場無聊至極的炒作中。

    其實眾所週知,故里之爭實質是資源經濟博弈的反映,且日益演變成一種新的“行銷模式”:修復古跡,舉辦紀念活動,吸納投資,爭取旅遊收入,使之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各種利益的交錯導致故里之爭這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就算爭到了“故里”頭銜,也並不意味著白花花的銀子滾滾而來,此番“梁祝故里”的遭遇即是當頭棒喝。梁祝鎮一位負責人説,景區的初步規劃有1000多畝,由於資金缺口大,現在景區建設依然維持在2011年社會募捐後建成的入口處牌坊與景區栽種的綠化樹建設狀態,而且所謂的“梁祝故里”景區建設也沒有立項──令人嗟嘆的是,其實多美的願景在願景時期都是虛話,所以還是那句老話,市場是檢驗成敗的唯一標準。

  話説回來,何必如此刁難梁兄九妹呢,生時是封建婚姻的枉死之人,死後千百年又成為旅遊經濟博弈的犧牲品。其實,就讓“梁祝”活在傳説裏活在樂譜中,已經非常藝術非常美。(每日新報 趙睿)

 

責任編輯:胡光曲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