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台諮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
作者 楊澤軍
在3月3日下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俞正聲主席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其中傳遞出如下一些對臺工作訊息。
堅持基本的對臺方針不動搖。俞正聲主席在工作報告中,一如既往,突出強調了黨和政府一貫的對臺工作方針和立場,指出過去5年全國政協在堅持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俞正聲主席講話,既是對過去5年對臺基本方針和立場的高度肯定,也表達了未來繼續堅持黨的基本對臺方針政策不動搖。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石,堅持以“一中”原則為核心的“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深化發展,就必須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任何妥協餘地。這不僅是過去5年所堅持的堅定立場,也是今後一段時期內,都不會有絲毫改變的。
對臺“凝心聚力”工作不放鬆。俞正聲主席在工作報告中強調,過去5年對臺工作與對港澳僑等工作一樣,注意“做好凝心聚力工作”,包括加強與台灣民意代表機制化交流,就台資企業轉型升級、在大陸就讀台灣學生就業等開展調研等等。這既是對過去幾年全國政協對臺工作重點的總結,也是未來對臺工作的方向。對臺工作極其複雜、艱巨,要做好台灣民意的轉化工作,就必須認真細緻地做好對台灣人民的凝心聚力工作,近期剛剛出爐的31條具體的惠台措施,就是做好對臺凝心聚力工作的具體辦法,通過落實31條具體的惠台措施等諸多具體的凝心聚力工作,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深化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能量。俞正聲主席在工作報告中對今後的對臺工作提出建議,即:廣泛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能量,加強同港澳台僑同胞團結聯誼,動員中華兒女共擔民族大義、共圓中國夢。有學者敏銳地捕捉到今年的提法與往年有所不同,往年(如2017年)報告中通常會對當年的對臺主要工作任務的表述:貫徹中央對臺工作大政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共同政治基礎,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行徑。深化政協委員與台灣民意代表機制化交流,加強台灣基層一線和青年一代交往交流,厚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民意基礎。而今年的“對未來工作建議中”則沒有專門針對台灣發聲,僅僅用了“加強同港澳台僑同胞團結聯誼,動員中華兒女共擔民族大義、共圓中國夢”。並認為這其中另具深意。
的確,這不僅僅是提法上的簡單變化,而其中釋放出重要的對臺工作訊息,包括:展現了大陸將台灣問題放到了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戰略中通盤考慮;換句話説,就是台灣問題的處理、解決要服從、服務於整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目標。正因如此,報告中將台灣、涉藏、涉疆等問題並列、放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高度,再度表達了反對包括“台獨”的民族分裂活動、暴力恐怖活動、宗教極端活動以及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的堅定立場和決心。
這還反映出大陸沒有因為近年來蔡英文上臺、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漸行漸遠、風波不斷而改變對臺政策,依然將台灣人民視同於港澳僑胞一樣的中華民族一分子,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島內各政黨、各政治力量只要願意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出力,都是大陸熱切歡迎、合作的對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此外也展現出大陸對臺工作越來越有定力,無論台海形勢如何複雜多變,我自閒庭闊步的自信。(作者 楊澤軍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兼職教授)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