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台諮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
作者 楊澤軍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日在電臺專訪節目中就其曾經所説的“兩岸一家親”、“床頭吵床尾和”等言論表示道歉,宣稱當時講“兩岸一家親”,話説得快了一點,讓大家聽了不爽,只能跟大家説抱歉、歹勢(不好意思);而“床頭吵床尾和”則是脫稿演出,係“失言”。柯文哲的道歉在兩岸掀起軒然大波,被痛批是“政治變色龍”,不少人對此感到頗為突然和不可思議。然而縱觀柯文哲從政以來的一貫表現,不難看出,柯成為“政治變色龍”絕非偶然,而是有其歷史軌跡可循。
2014年,柯文哲以一位醫學專家的政治素人身份邁入政壇,獨立參選台北市長,在島內颳起了一股強勁的白色旋風,並逼著民進黨不得不放棄本黨提名、轉而對之全力相挺,最終以較大優勢一舉擊敗強勁對手——國民黨候選人連勝文,如願坐上台灣地方政權最重要位子——台北市長寶座。應該説,當時的柯文哲卻有著其不同一般政客的鮮明特性,其臺大醫院創傷科主任身份,典型的專家學者,且個性耿直,大大咧咧,敢講真話,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進黨都敢放言批評,很受台灣民眾、特別是台北市民眾的青睞,這也是其2014年能以一個無黨無派的政治素人身份獨立參選台北市長並一舉勝出的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即便是那時的柯文哲,政治上也非潔白無暇,邁入政壇之初,就開始染上政客的一些習氣,如在是否獨立參選還是加入民進黨參選問題上,就曾反覆權衡、分析利弊,一度就盛傳其將加入民進黨參選,民進黨內部也專門召開會議,討論柯加入民進黨參選事宜。只是後來柯人氣大漲,在綠營一枝獨秀,大幅領先包括民進黨在內的綠營可能的其他人選,被認為是代表綠營參選2014年台北市長“最有勝算”的人物,民調均顯示其支援度遠高於民進黨“天王級”人物呂秀蓮、原陳水扁辯護律師顧立雄,及後來黨內初選勝出的“立委”姚文智等所有有意參選者,且是泛綠陣營中唯一一位能與國民黨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一較高下,甚至有民調顯示略勝連一籌,且外界普遍贊成柯以無黨籍身份獨立參選,認為如此有增加綠營在台北市勝選的機會。前台灣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就告誡柯要站在超越藍綠以外的高度,堅持住獨立參選立場,甚至於當時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等均表達了以勝選為第一優先、靈活務實處理柯文哲獨立參選的意思。
所有這些,更加堅定了柯獨立參選的態度。若非如此,柯文哲當時可能就不得不加入民進黨參選。可見,即使是當時政治上比較單純的柯文哲,在政治前途上也是比較投機的,這就是其成為“政治變色龍”的基礎。
走馬上任之後,柯政治變色也時有表現。過去的柯文哲自詡“墨綠”,“台獨”意識強烈,上任後曾公開否認“九二共識”,高調表態“不知道‘九二共識’是什麼”,從而使得已經舉辦四屆的上海、台北雙城論壇難以為繼,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驟停。後出於施政需要,據稱也是受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點撥”,柯在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對兩岸問題的態度轉趨溫和、積極,前所未有的表示,世界上沒有誰會認為有兩個中國,“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還提出“一五新觀點”,即尊重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協議和互動的歷史,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以“互相認識、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原則,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精神,促進交流、增加善意,讓兩岸人民去追求更美好的共同未來。
時隔數月,柯再次接受大陸媒體專訪時,還否定自己所説的“不知道‘九二共識’是什麼?”的言論,相反對大陸方面提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這一立場表示“了解與尊重”。正是其態度的變化,使得雙城論壇得以繼續,柯赴上海參加論壇時還主動要求參觀中共一大會址,表示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民把大陸建設到這樣的地步,説明這個黨肯定有她偉大的地方,所以他萌生想看看中共“一大”會址的想法,“想去參觀學習學習”。當時就被民進黨人、特別是深綠批評是“政治的變色龍”。
可見,柯文哲的這次變色,是有跡可循的,既然過去由“墨綠”變為“淺藍”,現今再由“淺藍”變回“墨綠”就非偶然。現今,柯是有求於民進黨,或是民進黨向其施加了壓力,下了最後通碟,由於柯的種種表現令民進黨頗為不滿,近傳出民進黨傾向自提人選,包括派出“最強棒”賴清德參選,不再禮讓柯文哲。一旦真的如此,泛綠陣營兩強相爭選票分散,極可能導致雙方落選,國民黨候選人漁翁得利,自令爭取連任的柯文哲極為緊張。如今的柯文哲,經過台灣政壇幾年的薰陶、官場的歷煉,已遠不是當初那個較為青澀、單純的政治素人了,已經染上了政客的許多習氣,為著自己的連任學會了不擇手段,學會了變色。未來一旦有政治利益需要,其還會繼續變色,再由“墨綠”變為“淺藍”,這應該也一點也不奇怪。 (作者 楊澤軍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兼職教授)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