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台諮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
作者:楊澤軍
距離台灣地區年底縣市長等多項選舉愈來愈近,各黨派、各政治力量正緊鑼密鼓,加緊部署準備,竭力爭搶這塊政治大餅,設法多爭取些份額。國民黨自不例外,自2016年淪為“在野黨”後,該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一直處於發展的低潮期,年底縣市長選舉對之無疑是一次難得的契機,直接決定著黨能否東山再起。
2014年底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慘敗,痛失台北、台中、桃園市三個重鎮,“六都”僅剩一個新北市;其他16個縣市,僅取得5席,這也決定了2016年該黨大敗於民進黨,失去政權淪為“在野黨”的必然命運。此後,國民黨在民進黨無情的政治追殺中,加之自身不爭氣,內鬥內行的積弊沒有絲毫改變,一直處於發展的低潮期,即便是民進黨執政不彰,施政荒腔走板,支援率、滿意度不斷創下新低,國民黨也未能從中得利,對民進黨的不滿並未能轉化為對國民黨的支援,嚴重阻礙著國民黨的再起、發展。不過,年底的縣市長選舉,無疑為國民黨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新契機,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能有亮眼的表現,全黨團結一致,端出政策牛肉,競選策略得當,將有助於重新贏得選民支援,加快黨的浴火重生、東山再起。國民黨若能在“六都”中,保住現有的新北市,再能拿下台北、台中、桃園中的任兩市,在其他16席縣市長中,能在現有的5席基礎上,增加3、4席,國民黨就實現了與民進黨在地方政權中的優劣勢轉換,如此的變化,不僅會使得國民黨現有的困境有了較大程度的改善,可資運用的行政資源大為增加,對國民黨的信心與氣勢也是有力的拉抬,如此,自然是有利於國民黨2020年的選情,增大勝選的希望。
台灣的縣市長選舉,雖係地方選舉,卻涵蓋了全台灣地區,在一定的意義上等同於全島性選舉,國民黨如果能夠在縣市長選舉中拿下近半數甚至是半數以上席次,這本身就顯示國民黨的政治實力已經得到明顯回升,“綠大藍小”的地方政治版圖重新回到“藍綠平齊”、甚至是“藍大綠小”的狀態,這對國民黨的東山再起意義非同一般,拿下半數或是超過半數的縣市,顯示已基本贏得半數甚至是半數以上民眾的支援,這為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奠定了較堅實的基礎;掌握著半數甚至超過半數的縣市,對黨的經濟資源已被民進黨基本查封、沒收,已被逼到墻腳的國民黨來説,會增加不少可資運用的行政資源,這在島內的劣質選舉文化氛圍中,還是頗有作用的,選舉中錢及其他諸多資源雖不是萬能的,有之不一定就能選上;但沒有錢及其他資源是萬萬不能的,無之則是絕對選不上。隨著縣市席次的大幅增加,國民黨現時的困境會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尤其是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若拿下接近過半或過半以上的席次,對全黨、對支援者無疑是極大的鼓舞,將極大增強全黨的信心,有力拉抬全黨的氣勢,這對於國民黨而言,意義絕非增加一、兩席普通的縣市長席次所能比擬,將極大刺激國民黨奮力衝擊2020年“大選”,力爭勝選、奪回政權。
當然,國民黨在年底的縣市長選舉中表現平平,沒有什麼大的起色,縣市席次基本維持現狀,既便增加個一兩席無關痛癢的普通縣市長,也無濟於事,仍難撼動民進黨的執政地位,民進黨繼續執政將是板上釘釘的事,國民黨則將繼續深陷在當前的困境中無法自拔,不得不無奈地承受著民進黨殘酷無情的政治追殺和打壓,痛苦地茍活著,在島內政壇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地下降,作為島內二元政治的重要一極在弱化,整個黨繼續地向小黨化方向發展,民進黨一黨獨大的一元政治格局將不斷增強。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