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澤軍,安徽省合肥市人。現為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教授、江蘇省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理事、江蘇省社科院國際所研究員、南京市政府涉台諮詢專家。曾長期受聘為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江蘇省台灣研究中心研究員等職。 |
作者
楊澤軍
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島內政壇強勁的風雲人物,素有“賴神”綽號,民調一直居高不下,風頭甚至蓋過蔡英文,似乎其是無所不能,台南市長任期即將屆滿,原有意推其參選台北市長以取代不聽話的無黨籍現任市長柯文哲;後又拱其回家鄉參選新北市長,試圖拔掉國民黨在六大都會城市中的最後一個據點;更有聲音直接主張其參選2020,取代蔡英文,簡直就是民進黨的救世主。只是“賴神”有自己的政治盤算,最終蔡英文忍痛撤下親信林全,安排賴出任“行政院長”,以在執政不彰、民調低迷的情況下,仰仗其政治聲望,拉抬氣勢、提升低迷的民調。
然而一切只是曇花一現,在短暫耀眼的火花閃過之後,“賴神”的神話氣泡被戳破,不僅借“賴神”的高人氣拉抬低迷執政氣勢的圖謀落空,賴清德本人的滿意度、支援率也大幅下降,滿意與不滿意度出現死亡交叉,如今的“賴神”已遠非往昔可比。“賴神”的神話破滅,應是在預料之中,主要基於兩大要素:
一是民進黨執政不彰的大環境使然,非賴一己之力所能改變。
民進黨重新執政後雖
“一黨獨大、全面執政”,卻施政不彰,執政形勢迅速惡化,發展勢頭受到有力遏制。執政兩年多來,意識形態作祟,重政治輕民生,不斷“去中國化”,“台獨”動作頻頻,致使經濟雪上加霜、持續低迷。“換位子就換腦袋”,政治誠信蕩然無存,被喻為“發夾彎”當局。施政乏善可陳、問題頻出,重大施政政策推動不力,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能源轉型、轉型正義等不僅無起色,還加劇了社會紛擾、對立;執政後重大事故一件接著一件,重創當局形象。加之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緊張對立,台海局勢重陷高危,間接造成臺各行各業經濟大蕭條,觀光業首當其衝,遭受最強烈衝擊,赴臺觀光陸客人數“斷崖式”暴跌,與觀光相關的行業,如旅館業、餐飲業、運輸業、旅行社、精品店、夜市等無一倖免;台農漁民也受到嚴重傷害,輸陸農漁産品大幅減少,水果、稻米、水産品等産地價格大跌;兩岸關係的緊張,也加劇了島內投資環境的惡化,外資赴臺投資疲軟,島內企業信心明顯不足,不少有意向外轉移産業、資本;臺涉外空間也遭到嚴重擠壓,兩年多來已有5個國家先後與臺“斷交”,馬英九執政時期,年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也被停止。
民進黨執政僅僅2年多,陳水扁時期的敗像已現。如此爛攤子,可惜賴清德並非真神,沒有三頭六臂,接下後自無好辦法加以扭轉,執政形勢越來越糟,不僅蔡英文的滿意度直直落,賴清德的聲望也在不斷下降,希望借擔任“行政院長”為自己累積資本的圖謀落空。
二是賴清德自身問題不斷頻頻出包,神話破滅形象一落千丈。
賴接任“行政院長”之初,著實火了一把,不僅自己的支援率可觀,高達60%以上,對蔡英文的聲望也有所拉抬。然而,這一切只是曇花一現,很快其就走下坡路,僅僅個把月施政滿意度就大跌10多個百分點,現今滿意度與不滿意度已經出現死亡交叉,不滿意度反超滿意度。這既有民進黨整個執政形勢不彰的因素,如前所述;也有賴清德自身的問題。
賴出任“行政院長”以來,沒做出什麼耀眼的政績,卻是問題不斷、頻頻出包,使自己的聲望、滿意度不斷下降。上臺伊始賴即公然聲稱自己“是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工作者,也是務實的台獨主義者,不論擔任哪一個職務都不會改變”,引發軒然大波,激起社會的強烈反應;2017年11月下旬,賴參加“1966長照服務專線”開通活動,致詞時又説出有失身份的出格話,其勉勵薪資僅有3萬元新台幣的照服員“可以當成做功德、做善事”,引發島內社會強烈反彈,痛批賴是在“講幹話”,譏諷賴可以改名“賴功德”,“行政院”可以改名為“功德院”,更有不滿者將公交車站點的指示牌上的“行政院”改成“功德院”,引起一片嘲笑聲,也重創賴清德形象。
此後,賴清德搞錯概念,將台灣的中間工資水準(4.8萬新台幣)説成是台灣的平均工資水準,甚至可笑地要達不到此一工資水準的民眾可據此找老闆説理,理直氣壯地要求加薪。結果遭遇網民一片嘲罵聲。最近的八二三暴雨,執政當局未能早做準備、因應不足,台灣南部受災慘重,引發外界一片批評聲。
然而面對外界的批評,賴清德竟反駁,“有哪個城市不淹水”,並要“讓批評的人來當上帝。”
明顯的聽不進批評聲,“上帝説”一齣口,立刻成為賴清德的“經典幹話”之一,進一步加重了老百姓的不滿與反感,賴的信任度也隨之進一步下跌,甚至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8月民調顯示,民眾對賴清德的信任度為41.6%,不信任度則是43.5%,這不僅是賴上任“行政院長”以來最差紀錄,信任度與不信任度也首度出現死亡交叉。當然其他的民調數字則更難看。可見,賴完全是咎由自取,“賴神”神話的破滅不可避免。
(作者 楊澤軍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南京大學臺研所兼職教授)
華夏經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