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港區國安法落地 “台獨”勢力只剩譴責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0-12-30 17:32:23

趕在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週年前,6月30日上午,全國人大以“全票通過”的態勢,正式通過港版國安法草案;然後,台獨勢力除了強烈譴責,“精神上支援香港”,並無法拿出更多具體的“援助香港行動”。證實了過去這段時間,台獨勢力持續消費香港、利用香港,但最終也只是拋棄香港的作為。

30日上午,港版國安法通過,台灣陸委會率先發出千字文指責,香港的人權自由法治等核心價值,在“一國兩制”框架下,進一步遭到侵蝕。日前並公佈“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項目”,設置“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並將於7月1日正式營運,提供港人來台灣就學、就業、投資創業、移民定居等項目諮詢與協處服務。

緊接著,蔡英文在出席公開活動時受訪説,她對於中國大陸沒有辦法履行承諾感到非常的失望,這也證明了一國兩制是不可行。蔡英文又説,希望香港人民可以持續堅持他們所珍惜的的自由、民主及人權;台灣也會持續支援。而台灣也有項目對香港的人民提供人道協助與關懷,“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將在7月1日開始運轉,進一步提供香港朋友在人道上協助。

臺行政機構也趕在中午前,透過發言人丁怡銘對外表示嚴正譴責,也重申支援港人爭取民主自由的立場,始終不變。之後,如同鸚鵡學舌的表示,依據“香港人道援助關懷行動項目”所成立的“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將在7月1日正式開始運作,透過“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實質給予港人更多的溫暖與支援。

而有“台獨金孫”之稱號的賴清德則在臉書上寫下,“不能放棄 香港加油??港版國安法,我要強烈譴責。發生在香港的一切,台灣人感同身受。??更期盼香港人民不要放棄最珍貴的信仰與勇氣,香港加油。”

不無意外的是,所有“台獨”支援者與政客,都趕在通過港版國安法的這個時刻,發表自己的響應。但整體歸納來看,這些“台獨”人士的發言,全部環繞在“讉責中共”、“中共違背承諾”、“香港加油”、“香港不能放棄”、“台灣人感同身受”、“台灣人給香港人溫暖、關懷”、“與香港同在”等“情感上”、“口頭上”的支援,“實際上”除了在陸委會原有的辦公室中,迭床架屋了再成立了一個虛幻的“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並沒有其他的實質舉措。

而回顧過去一年多來香港一系列脫序行動,反佔中游行、民眾上街抗爭、警察與人民在街頭駁火,其中不乏“台獨”勢力與“港獨”勢力的結合,但最終的結果卻是導致香港這顆昔日的東方之珠蒙塵,香港蓬勃的經濟活動走向衰退。但同時間,台灣經濟卻因中美貿易之爭,帶來部分台商的回臺投資熱潮,帶動台灣經濟增長成就一些小高潮,卻被民進黨當局不斷地拿來宣揚,台灣經濟成長超過香港,是亞洲四小龍最好;原來,台灣的經濟增長是踩在香港動蕩之上。

而島內幾次大大小小選舉,香港之亂,也被民進黨形塑成“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之恐嚇之語,一國兩制絕不可行,民主、自由誠可貴,唯有選擇民進黨最好;“港獨”勢力成為“台獨”勢力最大的海外助選團。

如果港版國安法這麼不可取,基於仁道立場,台灣是否要緊急訂定“難民法”,無條件接收“香港難民”來台灣政治庇護,而不是僅僅成立一個“臺港服務交流辦公室”這樣的黑機關,不痛不癢地安撫香港人。如今想來,“港獨”勢力是否有被“台獨”勢力“欺騙”之感?現在是否後悔,犧牲了香港的治安、經濟,幫“台獨”勢力助選之後,卻淪為政治上的棄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港版國安法過關的同時,美國國務卿龐佩奧也在美國時間6月29日,宣告將針對中國的對港政策發動制裁,即日起停止出口美國制的防衛設備到香港:美國商務部長羅斯也宣佈,開始取消香港的特殊關稅地位。對此,台灣的親綠媒體大多以“美國重拳回擊”、“制裁中國”、“撤銷優惠特遇”等聳動字眼予以報導。一付連美國爸爸也看不下去,要出來維護香港、打擊中國的態勢。

然而,美國對香港的出口占比並不高,2018年僅佔美國總出口額的2.2%,涉及防衛及軍民兩用高科技産品又更為少數了,實質影響有限。但吊詭的是,美國所謂的“制裁”,怎麼對像是“香港”而非“中國”?所謂的美國出面主持正義,怎麼是傷在香港呢?

就在台灣隔岸觀火之餘,更要留意的是,美國取消香港獨立關區豁免這項經濟制裁,最終恐怕是傷了台灣的轉口貿易,以及透過香港免稅關區出國世界的大陸台商。另外,萬一台商是需要從美國進口相關設備與技術再轉進大陸設廠者,這一限制意味著它們需要重新審視在香港的佈局,包括撤離香港,搬遷至成本更高、離台灣更遠的新加坡等其他亞洲經貿中心,傷了香港,台灣也未必撈到好處。(作者 任我行 台灣特約評論人)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