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0“雙城論壇”|島內熱議“雙城論壇”的意義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0-12-30 17:48:55

作者 徐曉全               

   7月22日,“上海台北城市論壇”以視頻會議形式圓滿舉行。在新冠疫情肆虐,民進黨當局大搞“綠色恐怖”,島內“反中、仇中”民粹盛行,以及國民黨深陷兩岸路線之爭的複雜背景下,柯文哲首次以台北市長兼台灣民眾黨主席身份積極籌辦“雙城論壇”,被視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兩岸之間首度的官方交流”。“雙城論壇”在島內引發強烈反響,柯文哲由此成為島內焦點人物,當天在全臺22縣市長網路聲量與好評影響力中,柯文哲以79萬5257篇討論,穩站“全臺聲量王”。

   與各界高度矚目“雙城論壇”相比,民進黨當局高層選擇保持沉默,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遊錫堃等黨內高層均未發聲,僅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邱垂正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兩岸政策是‘中央政府’的職權,‘政府’支援合宜規範、秉持對等尊嚴以及不設任何政治前提的交流,兩岸城市交流應該聚焦市政的交流本質”,並警告柯文哲“注意‘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等相關規範,以及掌握台灣社會的民意脈動和社會觀感”。此外,還有民進黨個別市議員及綠媒對柯文哲冷嘲熱諷,稱柯文哲是“政治秀”,“已經到了沒開會死的地步”;《自由時報》社論則將兩岸交流污衊為“政治陷阱”,“使台灣的立場節節敗退”。個別“急獨”組織的少數成員在台北會場外象徵性地表達抗議,卻被柯文哲諷刺為“連抗議都不認真”。

   面對“雙城論壇”可能會取代國共論壇逐漸成為輿論的焦點話題,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大陸事務部主任左正東、台北市議員戴錫欽、張斯綱以及前屏東縣黨部代理主委林育先等表示,“雙城論壇”是城市對城市,國共論壇是政黨對政黨,兩者性質不同,無法比較,更沒有所謂被取代的問題;“雙城論壇”只是地方議題,不會碰觸“國防、外交”等其他“中央”層級的問題,拿到兩岸話語權有限。同時,國民黨秘書長李乾龍、台北市議員戴錫欽等還表示,續辦國共論壇是黨主席及藍營的期待,未來有續辦論壇的規劃,等國民黨內部有共識後,兩岸論述更穩定後,國共論壇一定會復辦,等等。

   輿論則充分肯定“雙城論壇”在兩岸交流中的意義,呼籲藍綠政黨調整兩岸路線,改善兩岸關係。

   第一,高度評價“雙城論壇”的窗口意義。臺《聯合報》認為,在兩岸關係大幅倒退,國民黨受制內部檢討“九二共識”,難以施展的今日,舉辦論壇恰似為雙方互動“開一扇窗”、“留一條活路”、“點一盞燈”。台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柳金財表示,“雙城論壇”突顯大陸基於共同政治基礎展開兩岸良性互動的對臺政策原則,及大陸堅持兩岸和平發展對臺政策主軸,為兩岸和平發展帶來一線曙光。台灣“民主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桂宏誠表示,在新冠病毒疫情並未完全平息的情況下,儘管“雙城論壇”屬於地方城市層次的交流,但在兩岸敵對意識逐漸加溫的當頭,愈加具有正面的意義與價值。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表示,在目前兩岸僵局的政治氛圍下,“雙城論壇”的確可緩和兩岸關係。

   第二,肯定“雙城論壇”的示範效應。原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及社會科學院院長、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邵宗海表示,在兩岸關係低迷及新冠病毒疫情如此倡狂前提下,“雙城論壇”對兩岸也産生一種新的啟示:當兩岸關係已在一片面臨更糟糕的僵局環境下,雙方仍然孕育了彼此仍有可能推動兩岸和平相處的氛圍。桂宏誠認為,柯文哲仍維持“兩岸一家親”的立場,目的是要儘量爭取時間和機會,努力將民調的支援導向能讓兩岸和平穩定與持續交流的立場。中國文化大學所副教授劉性仁表示,“雙城論壇”能迫使藍綠面對兩岸關係與城市交流等具體的議題。“雙城論壇”是兩岸制度化中少有的重要平臺,同時也避免兩岸對撞,嘗試在不同的領域中探討兩岸重開機的可能性,對台灣藍綠處理兩岸關係及相關互動交流帶來新的啟示。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曲兆祥表示,“雙城論壇”是“給兩岸互動留一扇窗”。

   第三,呼籲藍綠政黨調整兩岸路線。劉性仁認為,國民黨要站在樂觀“雙城論壇”續辦的角度。但無論是“雙城論壇”或國共論壇,都沒辦法取代官方互動交流,雖然目前兩岸關係短期內很難解決,仍盼蔡當局在兩岸政策上能有所轉圜。前國民黨高雄市議員蔡慶源表示,民生經濟才是台灣賴以生存之本,民進黨一味倒向美國,願當美帝馬前卒,卻刻意忽略兩岸關係、鼓動百姓恐中情緒,是非常不健康、也不聰明的作法,不僅為台海憑添許多不確定因子,對台灣社會是否長期發展、工商貿易是否穩健繁榮都有極大挑戰。“九二共識”是國民黨面對兩岸路線、面對大陸14億人口市場、面對共産黨政治互信的基礎,縱使2020選舉國民黨大敗,也無法證明國民黨捨棄“九二共識”就會獲得民眾選票。國民黨放棄“九二共識”等於放棄國共關係,未來政治格局將越來越小。國民黨目前在兩岸路線上還陷於泥淖之中,建議江啟臣展現魄力,透過黨內智庫、中常會等進行嚴肅的路線檢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