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美開戰 台灣抉擇(四)|台灣將被迫打代理人戰爭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0-12-30 18:00:34



    作者 羅慶生 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

   一般當作戲劇腳本或劇本的scenario,軍事上被翻譯成“想定”。概念上是描繪一個敵我互動的戰爭情境,使閱讀者能理解作戰可能的發展。雖然好的想定將成為作戰計劃的基礎,但想定並非預測,而是展現多種可能性。戰爭是難以預測的大神,將領們都強調出奇制勝,所以編寫想定時通常會天馬行空,讓想像力盡情賓士,但是否會成為擬定作戰計劃的依據,就要看是否合理。如果符合軍事邏輯,即便違反經驗法則也有高度價值,否則就是博人一笑而已。
隨著中美競爭愈趨激烈,南海、台海這兩個軍事熱點也受到愈來愈多的重視,許多作戰想定也被提及。例如馬英九提到解放軍攻臺“首戰即終戰”,而現在美軍不可能來,即為一例。

    “首戰即終戰”想定合乎邏輯

    馬英九提到這想定後曾引起網路炸鍋。批評者多認為是唱衰台灣,主張美國印太戰略已聯合多國完成對中國的合圍,雙航母已經就位,解放軍攻臺必敗,台灣“首戰即獨立”。然而,解放軍是否採取“首戰即終戰”戰略雖然並不確定,但有合乎軍事邏輯的可能性,美軍不來同樣也有可能。編寫想定通常採取“料敵從寬、料己從嚴”原則,以避免不如預期的事件發生。將台灣防務安全設定在美國印太戰略的保護傘下反而是危險的,因為那屬於非可控因素。簡而言之,那是個合理想定。

   不合理的想定是《富比士》(Forbes)雜誌網站日前所指出,美軍可以出動傘兵或是空降海軍陸戰隊,向中方硬“借”南海島礁作為前哨基地,以彌補美軍在南海缺乏基地的缺失。
富比世認為,現代戰機作戰距離不會超過500英里,因此就南海爭議島嶼來説,美中空戰決勝的關鍵,在於主戰區500英里內雙方各能設置,補給並保障多少基地。美軍航母可以充當基地,太平洋艦隊擁有5艘核航母及5艘較小的兩棲攻擊艦,比只有2艘中型航母的解放軍艦隊更具優勢。

    不過北京在南沙和西沙群島上興建基地,打造不沉航母。而這些島上基地加上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眾多飛機場,能讓北京分散戰機,有助於不受美國飛彈與轟炸機的襲擊。
相對美國戰機通常集中在少數的永久基地上。日本沖繩的嘉手納基地是美國西太平洋戰術空中力量的主要樞紐,關島雖有安德森空軍基地,卻距離南海1,750英里。中美爆發大戰,解放軍無疑會鎖定美軍嘉手納基地攻擊。美國海軍正在日本九州島南側的馬毛島建新機場,海軍陸戰隊最近也重建天寧島機場。不過,它們仍距離南海上千英里,而美軍需要更多基地選項。
其中一個選項雖然充滿風險但也極富潛力:美軍可以攻佔中方部分前哨基地。如果成功,美國戰機就能直刺南海心臟。該網站認為,五角大廈曾想過這點,今年7月,陸軍第25步兵師曾搭乘了空軍C-17運輸機,從阿拉斯加遠赴關島,模擬降落並攻佔敵方機場。
這想定所以不合理,是因為違反軍事邏輯。攻佔敵方島嶼不只需要強大的兵力投射能力與火力,還需要能確保補給線,否則即便佔領也不能長期擁有。二戰時美、日太平洋戰爭,美軍是在中途島海戰、瓜達康納爾島海戰徹底擊潰日軍,取得海、空軍優勢後,才開始反攻規復各島嶼。即便如此,也是逐島佔領,而不是直接在日軍佔領區內攻佔前哨基地。
這表示美國必須擁有南海的制海權與制空權,才能在佔領中方島嶼後維持其有效補給。然而美軍如果能集中5個航母戰鬥群及兩棲攻擊艦群,擊敗解放軍南海艦隊,掌握南海的制空與制海權,就表示美軍已經打贏了南海戰役。屆時攻佔所有中國南海島嶼都輕而易舉,還需要在南海心臟插一把刀嗎?

    美軍如果駐軍東沙與太平島

   一旦戰爭爆發,美軍太平洋艦隊需要面對的最大風險,並不是解放軍南海艦隊的攻擊,而是必須經過反艦彈道導彈射程,才能進入南海。這期間轟-6升級版也可以挂載反艦導彈發動攻擊。誠如Forbes所指出,中國有足夠機場能分散戰機。現在衛星時代,雙方艦隊海上行動都被對方掌握的清清楚楚,沒有二戰時期所謂 “偷襲”的空間。

   雖然美國航母戰鬥群擁有堅實的層層反導能力,但美、中海軍科技能力屬於同一世代,美軍無法像打伊拉克、敘利亞一樣,憑藉本身跨世代的軍事科技優勢予取予求。矛與盾對決的結果如何,沒打過誰也不知道。

   然而,即便解放軍導彈攻擊受阻,還可以發動第二波乃至第三、第四波的攻擊。軍艦彈倉庫納有限,最終會打到彈盡援絕。這是航母這種海上基地不如陸上基地有利之處。美國如果有意爭奪南海制空與制海權,的確需要更多基地選項。

   最合理的選項其實是向台灣租借東沙島與太平島。這兩個相對大的南海島嶼原本就有淡水、機場與碼頭。太平島機場跑道長1,200公尺、寬30公尺,東沙島跑道更長1,800公尺、寬40公尺;都可以起降C-130運輸機與F-16戰機。只要略加整建,可以迅速完成戰力部署。

   兩個島的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東沙是南海進出太平洋的門戶,包括高雄、馬尼拉、海南島、香港、汕頭,都在戰機500英里的作戰半徑內。以東沙為基地可以封鎖南海東出航線。太平島則位於南海島群的心臟,距離美濟、永暑、渚碧等解放軍駐防的南沙島礁都不到200英里。美軍進駐後完成作戰部署,將立刻扭轉南海戰略形勢。

   但也正因為如此敵意螺旋將迅速升到頂點。在解放軍立場,這種安全威脅是不能容忍的,勢必採取武力行動。如果美軍已進駐,攻擊東沙、太平島的機率較低,因為將直接與美軍交戰。但對臺動武,封鎖或攻佔澎湖,甚至直接進攻台灣本島,“首戰即終戰”的可能性卻升高;如此可一勞永逸。東沙與太平島行政區隸屬高雄市旗津區。美軍進駐將符合“台灣宣佈獨立、台灣發生內亂、外國勢力干涉”的傳統對臺動武三條件,解放軍想不打都不行。

    如果這個想定合理,那麼就意味著台灣將被迫打代理人戰爭。解放軍動武的目的並非統一台灣,而是懲罰台灣在中美競爭中過度傾美,已嚴重威脅到大陸東南沿海精華區的防衛安全。統一議題可以慢慢來,但解除安全威脅的行動卻必須迅速果斷。近來對美國“善意”都照單全收的民進黨,或許應思考如何避免被迫打代理人戰爭,以維護台灣本身利益了。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