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企“中美選邊站”的答案是……(二):台資企業在中美貿易戰下的最佳選擇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0-12-30 18:47:52


作者 鄧岱賢 前海基會經貿處處長、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

  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貿易戰自2018年下半年開打以來,逐漸升級升溫,美國對中國大陸出口産品課徵關稅稅率由10%提高至25%,課徵範圍則由最初的340億美元,逐漸加碼到2,500億美元,中國大陸也對美國産品採取相應的報復措施,導致許多在中國大陸生産産品出口至美國的企業受到高關稅衝擊,同時美國也限制許多高科技産品買給中國大陸企業。

  除此之外,美國也掀起一股 “保護主義”波浪,例如,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重簽 “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改為“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貿易協議”(USMCA),甚至放入“毒藥丸條款”(poison pill)(協議中的任何一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體”(指中國大陸)達成自由貿易協議,則其他成員國可以在六個月後退出並建立其自己的雙邊貿易協議。

  面對高關稅,經濟學原理有所謂的“貿易移轉效果”,也就是説,在中國大陸生産的産品出口至美國要面對高關稅,而在其他國家生産的相同産品出口至美國可以享有關稅優惠,美國企業當然會向中國大陸以外的國家購買相同的産品。經濟學原理也有所謂的 “投資移轉效果”,在中國大陸的企業為了享有零關稅與通關便捷的優惠措施,就會出走至沒有高關稅的國家或地區投資生産的壓力。

  面對美國高關稅的壓力,在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尤其是生産産品出口至美國的台資企業,有以下幾個選擇:第一,由外銷轉內需,既然美國的高關稅導致出口産品競爭力變差,台商可以將原本外銷的産品轉內銷。特別是中國大陸正在推動 “內迴圈經濟”,希望降低對外國企業、技術和市場的依賴,轉而更依賴國內經濟,台商轉進內需市場正逢其時。

  其次,若是高關稅壓力太大,必須移往其他有關稅優惠的國家或地區生産,中國大陸目前推動的“一帶一路”國家或地區將會是不錯的選擇。除此之外,原本“東盟”(ASEAN)與中、日、韓、新、澳等五國(ASEAN+5)將在今年簽署生效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但因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嚴峻而展延,如果RCEP在今年底或明年簽署生效實施,這也將是台商移轉生産基地不錯的選擇。

  除了産品銷售與生産之外,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也必須思考轉型升級,投資新興高科技産業。首先就是圍繞COVID-19預防與治療的相關産品。在預防方面,疫苗研發生産已經如火如荼進行中,如病毒研究、胚胎蛋生産、疫苗製作等正積極發展中。而口罩、防護衣、消毒液、呼吸器、額溫槍等預防産品已經列為民生重要必需品,各國都認為自身需要有安全生産量,以因應不時之需。在治療方面,殺死COVID-19的新藥也在積極試驗中,而負壓病房等治療設備各國更是紛紛在建置中。這些産業都是台資企業可以投資生産的項目。

  其次,是因應高齡社會來臨所需要的各種産業,尤其是兩岸共同邁入高齡化社會,對於養生産業需求極大,包括各種型態的醫療養生村、復建中心、醫療穿戴檢測器材,以及治療各種慢性病的藥品與保健品、各種型態的治療方法,包括幹細胞、基因、自體細胞儲存等,當前這類生物科技産業正高速發展中,台資企業也可考慮投入。

  第三,現代化農業生産,通過建立從源頭到銷售全程式控制制體系,實現原料端、生産端、運輸端、流動端、監管端等環節無縫銜接,確保産品品質可追溯,建立現代化、高科技的農業生産,有效解決食品安全問題,這是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的問題。現代農業不但要解決糧食需求,更要注意食品安全,是台資企業可以永續投資經營的産業。

  第四,是5G(第 5 代行動通訊網路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産業的發展,借著更高頻率的波段,達到更快的傳送速度、更低的延遲,推出5G行動電話。而未來手機的晶片業者、手機組件、晶圓代工、5G手機製造以及5G客戶端設備等正在快速發展中,台資企業可以找適當的投入點。

  第五,在COVID-19肺炎疫情肆虐下,必鬚髮展無人化、遠端化、人工智慧(AI)的高科技産業,包括各種形式的無人機、無人駕駛車、無人超市、以及無人生産的自動化設備,都是未來發展趨勢,而各項支撐無人化高科技産業的零組件,包括高科技電腦、感測器、電池、條碼等都迅速發展中。

  第五,大數據發展,大數據技術是指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資訊的能力。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數據庫,數據挖掘電網,分佈式文件系統,分佈式數據庫,雲計算平臺,網際網路,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等,各國都在快速建置中。

  最後,今(2020)年5月16日國台辦和各部委提出11項具體措施,涵蓋對台資企業減稅、減免社保費用、幫助復工復産,協助參與 “新基礎建設”等,更是為台資企業提供有利的發展條件。尤其是 “新基建”涵蓋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醫療等。希望台資企業配合中國大陸的産業發展政策,共同研發、共建標準、共創品牌、共拓市場。

  總而言之,在面對中美貿易大戰的不利經濟大環境下,在中國大陸的台資企業必須審慎面對,彈性調整投資經營步伐,從外銷轉內需、移轉生産基地、轉型升級、發展新興高科技産業、配合中國大陸産業發展政策,投入 “新基建”等,都是因應中美貿易大戰下的最佳選擇。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