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齊臺軒 華夏經緯特約評論人
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兩個大國,中美關係作為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關係之一,對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十分巨大。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作為受到中美關係深刻影響的台灣問題也出現重大調整,其中台灣民眾心理的變化值得高度關注。
總體而言,在中美戰略博弈的背景下,台灣民眾的心理髮生了兩大重大變化。一是對中國大陸是機會還是威脅的認知。自從兩岸開放民間交流以來,台灣憑藉所謂的先發優勢,通過對大陸投資等方式,一方面給大陸帶來了大量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同時也從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中獲取了鉅額的經濟利益。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的轉型升級,部分從事低端産業的台商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但多數台商仍然認為大陸龐大的市場和消費力,仍然是一個充滿藍海的市場。總體而言,台灣多數人認為中國大陸是一個機會,是一個分享紅利的機會。
在中美戰略博弈,尤其是美國對華打貿易戰、科技戰以及要實現所謂的“脫鉤”以來,部分台灣人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們認為,美國在短時期內不會改變對華打貿易戰的做法,美國目前的經濟實力更加強大,如果台灣跟中國大陸捆綁在一起,就會隨之受到影響,所以要跟中國大陸做適當的切割,甚至是加入到美國的産業鏈體系中去。這雖然是民進黨當局的陰謀,但也得到部分台灣民眾的認同,很多台灣企業也加入其中。例如,臺積電就積極響應特朗普政府的號召,切斷對華為的高端晶片供應,同時赴美投資生産5nm的高端晶片。
更有部分台灣民眾認為中國大陸不僅不是機會,更是一個威脅。中美戰略博弈,美國一定會對華打“台灣牌”。對於美國提升與台灣關係的做法,尋求“台獨”的民進黨當局對此自然是求之不得。對此,中國大陸定會對美國和台灣方面進行反制。相較于對美國的反擊,大陸對台灣方面的打擊更具實效。近幾年,不論是切斷赴臺個人遊還是軍機繞臺航行,都使台灣島內民眾感受到了大陸的強大壓力。站在中國大陸的視角來看,這自然是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和挾洋自重的結果,但很多不明真相的島內民眾卻認為,中國大陸的做法對台灣是一種“威脅”,“威脅”到了其切身利益。所以我們也看到,台灣很多機構做出的有關島內民眾對大陸政府看法的民調,對大陸的友善度較前幾年出現重大下滑。
二是對美國會否協助台灣的認知。美國會否在台海發生戰爭時協防台灣,是兩岸關係最為敏感的話題,也是島內民眾最為關心的議題。由於美國曾在上世紀70年代拋棄台灣,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2010年前後美國戰略界也多次出現是否該“放棄台灣”的討論,這讓台灣人對美國人會否在台灣遭受大陸武力打擊時得到美國的協助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中美戰略博弈以來,美國不會在台海有事時協防台灣的聲音仍然存在,但美國會協防的聲音卻驟然升高。一方面的原因是島內民進黨當局的操弄,蔡英文利用掌控的島內宣傳機器,天天反覆的講美國會協助台灣,積非成是,假話將一百遍便成了真理,使部分對此沒有深入了解的島內民眾誤信謊言。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目前的中美戰略博弈態勢,讓民進黨當局的説辭有了某種“可信”的外部環境和邏輯。“台獨”分子宣稱,台灣作為美國抗衡中國大陸的最前線陣地,對美國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軍事價值。如果美國在台海發生戰事時不協防台灣,將會使美國的戰略信譽受損,在東亞的制度體系也會徹底崩塌,所以美國會支援台灣。同時,美國對華打“台灣牌”,大幅提升美臺實質關係,包括制定親臺法律、售臺武器裝備、提升人員往來層級等,也使台灣人隱約感受到,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有“承諾”,出現了某種幻覺。近期島內很多民調,都反映了這一點。
台灣民眾心理的變化,對兩岸關係産生了兩大重要影響。一是民進黨當局推動“台獨”和兩岸“脫鉤”肆無忌憚。島內實行所謂的西式民主,政客的言行受到民意的制約。如果民眾認為大陸對台灣是一個威脅,而且美國會幫助的台灣的話,就不會對民進黨當局挑釁性的兩岸政策形成牽制,甚至是成為民進黨當局對抗中國大陸的所謂“民意基礎”。可以預期,民進黨當局未來調整兩岸政策的可能性進一步降低。二是增加兩岸攤牌的風險。過去幾十年,兩岸關係之所以未兵戎相見,一個重要原因是大陸相信島內民眾是願意通過和平方式實現統一的,對島內民眾是存在某種期待的。如果説島內民眾不僅不支援兩岸交流,而且拉美國協防台灣的話,會極大地刺激大陸民眾的感受,大幅降低大陸對臺政策的迴旋空間,兩岸直接衝突對抗的風險急劇加大。
目前島內民眾的心理正處於重塑調整期,以上兩大心理變化並未完全成形,這給了中國大陸塑造台灣民眾心理的機會。大陸應該抓住這短暫的機會,防止以上兩種心理認知固化成形。雖然塑造島內民眾心理層面的認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難以短時間內見得成效,但卻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程,值得大陸不遺餘力地堅持去做。李登輝和陳水扁通過“去中國化”等做法,實現了對島內青年人的綠化,現在已經顯示了其巨大危害性,一向主張統一的國民黨都出現兩岸政策蛻化變質的跡象。如果島內民眾在對待大陸和美國的心理認知方面也出現本文所述的重大變化的話,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破壞也將是災難性的。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