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2021兩岸關係展望|兩岸對抗大勢依舊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0-12-30 20:13:27


   作者 王建民 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

  2020年,海峽兩岸關係延續著民進黨上臺以後以對抗為主的發展格局,更因為美對華遏制戰略的持續強化以及新冠疫情的蔓延,兩岸關係陷入更為嚴重的對抗與緊張之中。2021年,甚至未來數年,兩岸關係形勢錯綜複雜,走不出對抗的黑洞,回不到馬英九執政時代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黃金時代,而且充滿著這麼多變數與風險,和平統一形勢更為嚴峻。

  兩岸政治對抗局難以緩和與改善

  2021年以及未來數年,在民進黨執政下,兩岸關係發展對抗格局不會改變,矛盾與問題只會持續累積,不會化解,形勢只會更惡化,難以緩和,只是惡化與對抗緊張程度在不同時段表現不同而已。

  “謀獨”與反“台獨”、推進兩岸融合發展與遏制兩岸融合發展,仍將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主要矛盾與鬥爭。蔡英文當局會持續推進各種各樣的“台獨”分裂活動,尤其是會持續推動“去中國化”與建構“台灣國家化”的政策舉措,自然會引起大陸的強烈不滿,會堅決反對與反制,這是台海地區持續緊張的根源,也是兩岸對抗的根源。2021年,蔡當局會不會採取推動涉及統獨或主權領土表述問題的“修憲”或“釋憲”行動,如將“憲法”中體現兩岸同屬一中、一國的“固有之疆域”改為“現有之疆域”,或將“憲法”修正前言中“應因國家統一前之需要”改為“因應國家發展之需要”等,向“法理台獨”或“準法理獨立”極限逼近,依然不能排除。“修憲”是蔡英文宣稱的第二任期主要政治目標,綠營民代也不斷提出危險的“修憲”提案進行政治度試探。無論如何,2021年,蔡當局進一步建構“台灣國家化”的目標與努力不會停止,而且會依據內外形勢做出不同形式與程度的選擇,預示著未來蔡當局“謀獨”與大陸堅定“反獨”鬥爭更為激烈,自然主導著台海形勢與兩岸關係走向。

  同時,大陸依然在堅持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下,持續推進兩岸融合發展,採取積極鼓勵政策,繼續落實“31 條措施”與“11 條措施”等,以促進兩岸民眾廣泛交流與交往。但蔡當局則會持續採取政治高壓手段,強勢阻撓與遏制兩岸融合發展,已修改與制訂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對兩岸交流、交往、交融與合作進行規範、限制與管制,甚至進行政治恐嚇,已形成嚴重的政治寒蟬效應。民進黨已全面掌權,完全執政,台灣已成為一黨獨大的“新民主威權”,實行新的綠色政治恐怖,已對兩岸交流交往合作造成嚴重傷害。2021年這一態勢不會改變,兩岸民間交流交往將在台灣綠色恐怖的氣氛下謹慎進行,無法有新的、更深入、更高層次的發展,嚴重影響兩岸融合發展,讓兩岸融合發展只能呈現單向、有限的融入式發展。

  在政治對抗氣氛之下,兩岸民間對抗氣氛在2021年會持續蔓延。2020年,民進黨借新冠疫情對大陸同胞以及台商陸配及子女實施歧視與不人道待遇政策,並在島內營造出一股強烈的“反中仇中“氣氛,嚴重惡化了兩岸民間場域相對友善的社會政治環境,讓大陸民眾對台灣當局與台灣社會表現更為強烈的失望與不滿,讓大陸同胞對台灣社會文明、友善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要求取消惠台政策及停止ECFA的聲音高漲。2021年以及未來數年,兩岸民間這種對抗情緒仍會在兩岸政治對抗的大氛圍下延續與發展,有時可能會更激烈,讓兩岸關係更加惡化,無法走出對抗的陰霾。

  海峽兩岸在國際社會鬥爭與較量依舊激烈

  維護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政策框架,即堅定維護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立場是中央政府或大陸的政治底線。然而,蔡英文當局則在謀求台灣獨立、建構“台灣國家化”的立場與目標之下,積極爭取擴大參與國際社會空間,企圖突破國際社會一中框架,製造“一中一台”的兩國現象與事實,會製造更多事端,甚至勾結外部勢力,對抗大陸,讓海峽兩岸在國際社會的鬥爭與較量更為激烈,2021年更是充滿著風險與挑戰,可能製造更多涉外事件。

  2021年,海峽兩岸在國際社會的鬥爭與力量以及可能的風險包括:蔡當局持續爭取參與重大或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與的國際組織,如尤其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氣象組織與國際民航組織等,而且預計會持續獲得對華不友善國家尤其是美日英等西方大國的支援,蔡當局不僅積極爭取加入,還會借機大肆炒作大陸的打壓與威脅,尋求西方國家支援,激化兩岸矛盾。二是美臺關係持續升級尤其是高層的可能互訪以及種種可預測與不可預測的政治、軍事、外交事件,都會升高台海緊張與對抗關係。可以説,美臺關係仍是攪動海峽兩岸在國際社會對抗與鬥爭的最主要因素。三是台灣當局與西方社會共同推動“價值同盟”,對抗大陸。美國民主黨籍總統拜登會重新強化所謂的以人權、民主為核心的“價值同盟”,強化與盟友與準盟友的價值結盟合作,這也台灣民進黨當局長期努力與爭取的目標。特別是2020年6月由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與瑞典等百餘名跨黨派反華國會議員組成的“對華政策跨國聯盟”(IPAC),實際上就是“西方價值聯盟”,預示著西方社會反華勢力的新結盟,將與台當局有更多相互合作與支援。另外,預計2021年台灣的“議會外交”、“價值外交”、“防疫外交”、“經貿外交”等種種突破一中框架的動作將成更頻繁、更活躍。另外,臺日關係、臺印(度)關係與臺澳(大利亞)關係等可能會有新的發展,未來動向值得關注。

  台海軍事緊張狀態難扭轉

  過去幾年兩岸對抗主要集中在政治場域,核心是以蔡當局“謀獨”與大陸“反獨”、“遏獨”的鬥爭,但在大陸更強調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之下,台海並不存在明顯的軍事鬥爭與對抗形勢,台海軍事問題並不突出。然而,近兩年來則出現新的發展與變化,台海軍事緊張狀態顯著上升,2021年甚至未來數年還會延續這一態勢,甚至不排除更為嚴峻與緊張的軍事對抗形勢出現。一是民進黨當局的“台獨”戰車不會停止,持續向前推進,“冒險台獨”舉動不會排除,大大增加了“台獨”風險,“台獨”風險的升級就預示著大陸軍事威懾的強化與軍事解決“台獨”問題的概率上升。二是美國擴大對臺軍售與美臺軍事互動關係升級,儘管相對溫和的拜登取代了激進與瘋狂的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但2021年臺美軍事互動態勢不會有明顯的改變,美臺軍事互動仍是台海最大的軍事摩擦風險之一。三是蔡英文當局持續強化“以武拒統”戰略,大力發展軍事工業,加大先進武器製造,加強與美國等軍事合作,甚至對大陸展示“軍力”,也會增強台海軍事競賽與對抗格局。四是大陸民間對兩岸和平統一前景的憂慮,讓武力統一聲音持續升高,2021年或短期內不會改變,也給中央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形成新的民意壓力與新的思考,儘管不會輕意放棄和平統一主張,但絕對會強化武力統一的準備,大陸近年持續加強對“台獨”的軍事威懾,艦機繞島常態化會持續推進,自然會讓台海地區的軍事對抗、軍事形勢更受外界關注。儘管2021年台海地區軍事摩擦與衝突仍是小概率事件,但絕不會保證未來任何時間台海軍事衝突或以非和平方式解決“台獨”問題的小概率事件發生。就此點而言,就不會有統一時間表的問題,隨時可能因“台獨”事件提前實現統一。

  兩岸貿易與台商大陸投資將呈現不同發展態勢

  2020年受美國對華經濟打壓制裁、新冠疫情蔓延以及兩岸關係對抗升級影響,兩岸經貿關係與人員往來出現一些新的顯著變化。2021年,兩岸經貿關係形勢如何發展與變化也值得關注。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台當局率先對大陸實施人員往來封鎖政策,並延續了近一年時間,兩岸人員往來受到重大衝擊,旅遊人數出現斷崖式衰退,而且呈現嚴重的不對稱與不平衡狀態。2021年,隨著新冠疫苗的上市與疫情可能的逐步控制,兩岸人員往來可能會逐步恢復,但台灣方面的限制預計仍會嚴格,兩岸旅遊業人數很難恢復到馬英九執政時的水準,可能僅呈現恢復性的增長。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對國際經濟貿易産生重大影響,然而台灣新冠疫情有限與台灣電子半導體的優勢産業特性,以及大陸雖然率先暴發新冠疫情,但控制及時並率先恢復經濟,在特定産業與産品需求下,反而帶動兩岸貿易的顯著增長,台灣對大陸出口呈現兩位增長,包括香港在內在的大陸市場在台出口中的比重進一步升。2021年,由於國際及兩岸經濟逐步恢復與需求增加,兩岸貿易有望延續增長態勢,並成為兩岸政治對抗之下兩岸關係發展為數不多的亮點。不過,台商對大陸投資與大陸台商返台外移等投資格局可能會有新變化。受美國對華經濟強勢遏制及建構美臺共同參與的“非中”産業鏈、供應鏈影響,台商對大陸投出現下降或減少態勢,2021年可能因2020年投資計劃延誤與累積等因素影響可能會有一定增長,但台商對大陸大規模投資潮難以再顯。另一方面,大陸台商返台投資高潮雖然結束,但在內外經濟大環境變化之下,大陸台商回流與外移不會停止,仍會延續,只是回流與外移的産業、規模與程度不易確定,海峽兩岸及國際産業鏈、供應鏈仍處在持續重構之中,對未來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會産生何種影響,值得關注。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