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華夏時評:《八佰》——解封45年台海記憶!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華夏網評      2021-01-12 11:17:51

《八佰》與《八佰壯士》海報(合成圖)

     

    當2020年的《八佰》遇見1975年的《八佰壯士》,跨越45年的台海記憶就此解封!

    1932年8月13日,一個永遠銘刻在華夏史碑的日子,這一天爆發了中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淞滬會戰。

     1975年,中國台灣著名導演、編劇丁善璽導演將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本侵略軍的故事搬上大熒幕。柯俊雄、林青霞、張艾嘉、秦漢等台灣知名演員出演,群星薈萃。該片最終取得了第22屆亞太電影節 (1976)最佳影片成績,林青霞憑藉該片摘得第22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項,導演丁善璽則榮獲第1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發揚民族精神特別獎。

     2020年,時隔45年,兩岸同樣的題材,同樣的上映月份,大陸電影《八佰》早于台灣電影《八百壯士》(1975年8月23日上映)2天,于8月21日正式登錄影院。截止2020年8月30日19點26分19秒,大陸電影《八佰》票房已經突破19億。

     45年白駒過隙,大陸《八佰》的上映不僅震撼了大陸觀眾,更火到了島內,不同年齡階層的台灣民眾這一刻拾起曾經的歷史印記,紛紛上網表達自己對《八佰》的感想。在大陸工作學習得以第一線觀影的台胞留言表示“向保衛國家烈士!致最高敬意”、“電影結束後全場起立鼓掌”、“我昨晚看了,眼淚不停的在眼眶打轉。”

    “台灣會上映嗎?”隔海相望不得觀影的台灣觀眾則在網上紛紛打聽起了《八佰》登錄台灣影院的訊息。《八佰》是否在台灣上映我們不得而知,但對民進黨當局失望成自然的台灣民眾這一次從未清晰的認識到,“文化台獨”的侵蝕已讓台灣的年青一代淡忘歷史,忘記中華民族不可泯滅的過往。

    自陳水扁“去中國化”開端二十年以來,民進黨不斷推進“文化台獨”欲圖切斷中中華文化臍帶。時至今日,台灣中小學教科書已經完成“去中國化”過程,年輕一輩對八一三淞滬大戰中八百壯士的史詩壯舉再難從紙上尋得蹤跡,民進黨用惡意扭曲的仇恨滋養出今日“去中國化”的毒瘤。

     “中小學教科書已經去中國化了,這些年輕輩的不知道了。”“台灣人很多是不會記得歷史的!而且還會自己篡改歷史勒!”“緬懷先烈時,悲哀今日還有賣國賊。”……無數當台灣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出對民進黨“去中國化”的質疑吶喊。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我們知道,無論民進黨當局如何篡改歷史,都難以磨滅中國人的血脈連接。無數或成熟、或稚嫩、或年邁的面孔渴望歷史的真相,追尋45年依舊定格在熒幕上的英雄身影。

      一寸山河一寸血,豈容青史盡成灰!兩岸人民共念得是逝去的英烈,是血肉與青春鑄就的山河、是中華民族不容泯滅的歷史,屬於中國人的“八佰壯士”從未離去。

     83年前,英雄降臨,我們見證歷史; 45年前,英雄重現,我們追尋歷史;2020年,解封台海記憶,我們堅信,屬於兩岸的歷史也必將被重新書寫!(文/黃楊)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