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方不再承認BNO護照!英國想對香港打BNO牌,枉費心機!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聚焦港澳      2021-02-01 14:20:36

BNO護照 資料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月29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宣佈,自1月31日起,中方不再承認所謂BNO護照作為有效旅行證件和身份證明,並保留採取進一步措施的權利。

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趙立堅表示,英方罔顧香港已經回歸中國24年的事實,不顧中方嚴正立場,公然違背承諾,執意炮製出臺所謂“量身定制”的具有英國國民(海外)(BNO)身份的香港居民赴英居留和入籍政策,並一再擴大適用範圍,試圖把大批港人變成二等英國“公民”,已經徹底改變了原來中英諒解的BNO性質,英國現在所謂的BNO不再是原來的BNO。此舉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中方對此強烈憤慨,堅決反對。

這一反制措施立刻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全力配合,自1月31日起,BNO護照不能用於在香港出入境,亦不會在香港獲承認為任何形式的身份證明。

香港特區護照(左)與BNO護照,圖自澎湃影像

所謂BNO護照,是英文British National(Overseas)Passport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香港回歸祖國之前,為保證主權的平穩交接,中英雙方達成了一個過渡性政策,允許1997年7月1日之前出生在香港的居民獲得BNO護照。

但英國方面承認,持有BNO的香港人不屬於英國公民,沒有英國永居權和政治權利,也不可以在英國工作,只是可以免簽去英國旅遊等。作為歷史産物,這一護照的誕生有其特定歷史背景,但在後續的幾十年中,愈發暴露出隱患。

為了應對《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英國當局竟然宣佈自2021年1月31日起,持有BNO(英國海外國民護照)的港人及其家庭受養人,可以申請BNO居留簽證,在英國工作及讀書。在英國居留滿5年後即可申請定居,再定居滿一年後可申請做英國公民,也就是所謂的“5+1”入籍英國。這通操作嚴重觸碰了中國的底線,侵犯了中國的主權。

據悉,中英兩國政府對於如何處理香港居民持有BNO護照早有共識,並互換備忘錄確認。英方在備忘錄中明確承諾不給予持有BNO護照的香港中國公民在英居留權。英方現在的做法實質性改變了BNO護照性質,根本地違反了英方在備忘錄中的承諾,嚴重侵犯中國主權,粗暴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

英方違背承諾在先,我國對此採取反制行動是理所當然。我國不承認BNO護照為有效旅行證件並不違反中方在備忘錄中的承諾,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中央政府現對英方違背承諾採取的立場和政策是外交行為和中央事權,特區政府定會全力配合貫徹落實相關政策所須採取的具體措施。

香港是中國的香港,中國政府立法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社會穩定,具有不容置疑的合法性、正當性和必要性。香港國安法撥亂反正,有力推動了香港重回正軌。中國政府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堅決執行香港國安法的決心不可動搖。英方不要錯打算盤。

針對英國政府宣佈的英國國民(海外)(BNO)護照及簽證政策,香港輿論和社會各界認為,英國政府此舉明顯是利用部分港人仍持有BNO護照或身份作政治炒作,藉口為有關港人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新路徑。持有BNO護照或身份的香港居民應看清英國政府的政治圖謀。

政治操弄之外,英方的舉措亦會賺取很多自身經濟利益。英國渴求人才和資金,不應借BNO護照舉措作“政治遮醜布”護航。

香港《文匯報》的社評指出,英方利用部分港人仍持有BNO護照的身份作政治炒作,藉口為港人在英居留和入籍提供新路徑,實質是想搞亂香港。英國單方面改變兩國對BNO的共識,背信棄義,粗暴干涉香港內部事務,中國堅決反對並作出反制理所當然。英國利用政治秀扮正義,企圖騙取港人財富,港人必須擦亮眼睛,勿上當做“二等公民”。

《香港商報》發表時評指出,大家不難看出BNO背後的利害本質。英國目睹香港回歸後發展更上層樓,港人資産及收入遠勝從前,居然又重推港人移英方案。所謂“5+1”方案要求移居港人先貢獻當地經濟及稅收若干年,然後才容許申請定居及入籍。假如英國真為港人好,何不馬上奉送英國護照?

英國一意孤行炮製的“BNO違約政策”,真心愛國愛港者不會被矇騙,也不會被誘惑。香港有著光明未來,在中央支援下也會有愈來愈多發展機遇。

反觀英國,疫情防控乏力有目共睹,經濟前景不明朗也是不爭事實。現在無疑是英國歷史上最困難的時期之一。它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擊,死亡人數全歐洲排第一。其國家實力的長期要素也在萎縮,退出歐盟其實是它整體徬徨和焦慮的表現。

這個時候英國説實話沒有能力在香港問題上代表西方舉旗,主動挑起是非。奉勸自顧不暇的英國停止殖民舊夢,切實尊重歷史、尊重事實。妄圖打香港牌必將遭到強硬反制,操弄BNO必將自取其辱!


綜合自中新網、新華網、人民日報、央視新聞、北京晚報、環球網、中華網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
聚焦港澳
港澳時評
港澳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