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趙少康是激發國民黨改革活力的鯰魚,還是製造國民黨亂局的大白鯊?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媒體連結      2021-02-23 14:55:49

     台灣《中國時報》社論説,新春伊始,開工首日國民黨中央舉行團拜,黨內大咖群聚,盛傳將回鍋競選黨主席的前主席朱立倫,及日前重返國民黨引起震撼的趙少康二人缺席,特別受到矚目。前者因“另有行程”,後者則因“沒有黨職”而未受邀,表面上各有理由,卻留給外界“王不見王”的想像與議論。

    國民黨主席將在7月改選,已成為政壇熱門話題,並視為2022、2024兩項重大選舉的前哨戰,目前僅趙少康表態參選,現任主席江啟臣與朱立倫雖未明確表態,但都被視為極可能參選。此外,包括馬英九、前高雄市長南韓瑜、前黨主席洪秀柱等人,都被外界視為對選情具相當影響力者。從春節團拜的敏感缺席,到黨主席選舉的群雄並起,無論是從場內到場外、幕前到幕後,或者嘴巴説的到真正想做的,國民黨內的競爭呈現外弛內張的局面。

    從正面看,這代表國民黨雖屢遭重創挫敗,但黨內領導階層仍是生機未滅,鬥志昂揚,可資期待再起;可是從負面來看,也極可能是暗潮洶湧,內鬥內行、外鬥外行,改不了老毛病,最後又是內耗白搭一場空。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後者的可能性恐怕還更大。

    社論説,自趙少康重返國民黨,表態問鼎黨主席、爭取參選2024台灣地區領導人以來,果然捲起政壇千堆雪,認為他活化了整個國民黨、振奮期許者大有人在,但批評他早已過氣、自視太高,嘲諷挑撥者更不在話下,而且兩極評價下的負面觀感似乎越來越大,甚至炮火還大多來自於泛藍陣營內部。而這就是國民黨最大的病灶,不僅不願也不懂如何團結,遇事總以私心揣度,面對外在困難提不出解決之道,卻先質疑內部改革力量,結果不是把競爭的動力化為能量的擴充,反而是力量相互抵消、盤面越做越小。

趙少康與江啟臣。臺媒資料圖

    刺激泛藍及早規劃部署

    好在面對趙少康迎面拋出的震撼彈,黨主席江啟臣展現氣度與智慧,增聘趙為中評委,將趙競選黨主席的風暴適時拆彈,這是國民黨不同於老派宮廷權鬥,值得慶倖的一步棋。接下來,到5月的中常會討論是否修改內規還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讓黨內逐步化解爭議、整合共識;屆時社會激蕩出的各種反應,加上趙少康必須説清楚的論述與表現,也可檢驗趙少康究竟是寶刀未老、依舊能引領風潮的藍營希望,還是已然過氣的“資深政治金童”。

    經過幾個月的時勢所趨、民氣使然,許多不是問題的問題自然會出現解套之機。要緊的是,泛藍陣營必須好好把握時間,見機出擊,進行穿梭整合,研商解困之道,而不是坐待“東風”令契機流失,甚至暗中自行其事,破壞團結大局。

    很多人認為趙少康此番出場的姿態太高、衝得太快、底牌也掀得太急,這些批評不無道理,但比起過去國民黨政客期望黃袍加身、眾生擁戴,扭捏作態、言行不一的醜態,卻自有一番當仁不讓、乾淨利落的氣魄與新意。尤其和過去不同的是,2019年國民黨黨內初選時,由於南韓瑜一直拖到快要登記初選才宣佈參選,讓郭臺銘誤認有希望成為國民黨的候選人,在高層的運作下匆匆上陣,結果衍生黨內一場亂戰,使國民黨在初選時就自行廝殺內耗,註定最終的慘敗。

    趙少康到底是激發國民黨改革活力的鯰魚?還是製造國民黨亂局的大白鯊?不是黨內某一股勢力説了算,而是要靠客觀形勢的演變與人為主觀的努力,兩者結合來判定。如今整合的時間是足夠的,泛藍在各縣市的地方執政實力也是不弱的,趙少康的提早發動,無論是拋磚引玉或當仁不讓,能否刺激出泛藍陣營及早規劃部署,為所應為,利弊情勢其實很明白。

    需要戰將、謀略與團結

    社論説,民進黨執政5年,踐踏言論自由、破壞民主制衡的“憲政”精神,政黨需再輪替,但以國民黨一黨之力難成大局,必須與民眾黨合作。如何合作需要有膽識、有謀略和行動力的領導者以大局為重來談。國民黨此刻最需要的是團結、戰將及對2022、2024的謀略,其他都是枝節,更不應成為自我綁架的束縛;而只求自保、當出來而不出,或者只能在同溫層自嗨者,都必然會被時勢與民意所淘汰。

 

來源: 台海網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