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變
1941年初,國民黨頑固派製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及所屬部隊9000余人,在向北轉移途中遭到國民黨軍8萬餘人圍攻,除約2000余人突圍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壯烈犧牲或被捕,軍長葉挺在同國民黨軍進行戰場談判時被扣押,副軍長項英遇害。事變發生後,蔣介石竟誣稱新四軍“叛變”,宣佈取消其番號。
面對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又一次反共高潮,共産黨採取軍事上嚴守自衛、政治上堅決反擊的方針。全國人民及國際輿論普遍同情共産黨,譴責國民黨當局消滅異己、破壞抗戰。國民黨頑固派陷於極端孤立的境地,其反共活動不得不有所收斂。黨以大局為重的正確措置,使極度危急的國內時局得以扭轉,黨在全國的政治地位空前提高。
大生産運動
1941年,由於日本侵略軍的瘋狂進攻和“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使解放區(即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根據地)的財政經濟發生了極為嚴重的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1942年底,黨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産運動。
解放區軍民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親自領導下,開展了南泥灣、槐樹莊、大風川等地的屯田大生産運動。王震率領的三五九旅開赴南泥灣實行軍墾屯田。經過3年奮戰,在缺乏生産資金和生産工具的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發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精神,把南泥灣變成了“陜北江南”,成為大生産運動的模範。
大生産運動的開展,使解放區克服了嚴重的物質困難,粉碎了敵、偽、頑的封鎖,為爭取抗戰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密切了黨政軍民關係,樹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積累了經濟建設的經驗,培養了經濟工作幹部。
延安整風運動
1942年2月,中國共産黨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據地進行的整頓黨的作風的運動,由準備階段進入普遍整風階段。這次整風運動的內容是: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高級幹部會議上作《改造我們的學習》的報告。1942年2月,毛澤東先後作《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的講演,整風運動在全黨範圍內普遍展開。1945年4月20日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至此,整風運動勝利結束。
延安整風運動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它是黨的建設史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通過延安整風,全黨確立了一條實事求是的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使幹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黨達到了空前的團結。
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召開。毛澤東在會上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劉少奇作《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朱德作《論解放區戰場》的軍事報告,周恩來作《論統一戰線》的講話,任弼時、陳雲等在會上發了言。
中共七大確定了“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的政治路線;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産物——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針;選舉新的中央領導機構,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産黨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
重慶談判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毛澤東親赴重慶,充分顯示中國共産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受到全國人民的熱烈歡迎和社會輿論的高度讚譽。
經過43天複雜而艱苦的談判,國共雙方于10月10日正式簽署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雙十協定是以國共兩黨協商的方式産生的一個正式文件。這個文件的簽訂是人民力量的勝利。國民黨再要發動內戰,就在全國和全世界面前輸了理。
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在停泊于東京灣的“密蘇裏”號巡洋艦上舉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9月9日,中國戰區日軍投降簽字儀式在南京舉行。10月25日,台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在台北舉行,台灣結束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回到祖國懷抱。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捩點。
在全國抗戰中,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人民抗日遊擊隊對敵作戰12.5萬餘次,消滅日、偽軍171.4萬人,其中日軍52.7萬餘人,繳獲各種槍支69.4萬餘支,各種炮1800余門。至抗日戰爭結束時,中共黨員發展到120多萬,人民軍隊發展到132萬,民兵發展到260萬;領導建立的抗日根據地有19塊,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1億。
解放戰爭正式開始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反動派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以約30萬軍隊大舉圍攻中原解放區,新的全面內戰爆發。全國解放戰爭正式開始。
戰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中國共産黨在對國內外形勢、戰爭性質進行清醒估計和科學分析之後指出:蔣介石的進攻不但必須打敗,而且能夠打敗。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中國人民的小米加步槍能夠戰勝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
黨中央和毛澤東所闡明的必須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敢於同敵人鬥爭、敢於奪取勝利的思想,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信心。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1947年7月,解放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接著連續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在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正確指揮下,歷時四個多月,殲敵143個師,連同地方部隊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護其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被基本消滅。
三大戰役的勝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下午3時,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中華民族進入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中國共産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的執政黨。
志願軍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朝鮮戰場形勢的突變,也使中國大陸的安全面臨嚴重威脅……1950年10月,中共中央艱難作出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東北邊防軍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由彭德懷任司令員,于10月19日跨過鴨綠江,開赴前線,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抗擊美國侵略者。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