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臺軍揭秘系列”之“臺船”:臺軍未來8艘潛艇都在這裡製造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島內軍情      2021-03-23 15:39:15

◆臺船製造的﹃光華六號﹄導彈艇

台海網3月22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實習生 侯曉辰) 3月16日,台當局“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法機構證實,台灣“潛艇自造”關鍵裝備目前已經獲得美國的輸出許可;未來“潛艇自造”會按規劃期程走。

  根據台灣當局規劃,“潛艇自造”計劃總共包括8艘潛艇,去年11月正式開工,2025年首艘原型艦交付海軍測試,往後10年陸續下水服役。

  臺軍“潛艇自造”由台灣“中科院”&&設計,製造方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以下簡稱“臺船”)負責。這一期的“臺軍揭秘”,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臺船究竟是怎樣的一家公司?為何蔡英文當局會把8艘潛艇製造任務交由其承擔呢?

  A

  臺最大造船廠總部在高雄曾被列入“十大建設”項目

  臺船是台灣造船業的標桿企業,是全台灣規模最大的造船廠。

  作為島內最具指標意義、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造船廠,臺船總部位於高雄市,下轄基隆、高雄兩個廠區。

  臺船高雄總廠原名為“中國造船公司”,1975年建成,坐落于高雄市小港區的臨海工業區內,其擴建曾列入蔣經國1970年代“十大建設”,也是“十大建設”中最早完成的項目工程。

  臺船的基隆總廠,最早起源於基隆船渠,在日本殖民統治時期被收購後更名為“台灣船渠株式會社”,設廠于基隆社寮島,之後又先後改名為“台灣造船公司”,1975年併入“中國造船公司”。

  2007年,為配合陳水扁當局所謂“正名”政策,“中國造船公司”更名為“台灣國際造船公司”。

  臺船2008年完成民營化,但台灣當局仍然是最大股東,至今董事長仍由台當局官派任命。

  高雄廠區標有“台灣國際造船”大字的巨無霸吊車,是高雄地標之一。

  臺船宣稱,高雄廠區具備承造百萬噸級船舶的能力,最大年産出為10艘百萬載重噸船隻。基隆廠適合承造30萬載重噸級以下的船舶,最大年産出在6艘左右。目前臺船共有約3000名員工。

蔡英文參加潛艇自造開工典禮

  B

  以商船業務為主的軍工企業造出“光華六號”等多型艦艇

  按照蔣經國“十大建設”規劃,臺船的設立肩負著支援航運、貿易、防務及發展關聯工業等多個目標任務。但資料顯示,臺船近年來90%的業務都是商船業務,包括商船建造、離岸工程、海洋、顧問與服務四大領域。主要客戶為“台灣貨櫃三雄”即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以及“中鋼”、臺電、“中油”等公營公司。

  不過,臺船收歸為台當局“經濟部”下轄之公營事業單位以來,“支援防務建設”一直是台當局下達給該廠重要任務,也就是説,臺船其實是台當局的軍工企業。因此,台灣“國防部”、“海巡署”亦是其業務來往單位。

  目前臺軍服役的“磐石號”油彈補給艦、“光華六號”導彈快艇、“錦江級”巡邏艦、“武夷號”油彈補給艦及“海巡署”的“和星艦”、“偉星艦”、“新北艦”等都是由臺船建造。

  其中,“光華六號”導彈快艇緣于台灣海軍1999年開展的“光華六號”計劃,總共建造30艘,2011年10月12日最後一批交艦。該型快艇配備4枚“雄二”型中程反艦導彈、排水量在150噸以上,是台灣海軍新一代快速打擊力量,與載有“雄三”型導彈的“錦江”級巡邏艦形成高低搭配。

◆臺船製造的海巡艦

  C

  投5000億造艦艇 最大項目是啟動“海昌計劃”

  蔡英文上臺之後,一直揚言要“防務自主”,其中一項計劃就是由台灣自主建造海軍潛艇。

  台灣海軍目前僅有4艘老舊潛艇,其中2艘為二戰時期美國建造的“海獅”級潛艇,另外2艘為分別於1987年和1988年從荷蘭購買的“海龍”級潛艇,而且都是常規動力。

  由於潛艇老舊、數量有限,而且軍購潛艇不容易,從陳水扁執政開始,台當局持續不斷為“潛艇自造”進行預先研究與相關準備。為遂行其“台獨”幻想、“以武謀獨”,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即在就職典禮上鼓吹要“展現落實防務自主決心”,並全面推動所謂“國艦國造”計劃。

  去年初,時任臺“行政院副院長”的陳其邁透露,未來20年,台當局“國艦國造”將投入5000億元新台幣預算。而“國艦國造”中耗資最大的項目,就是“潛艦自造”(簡稱IDS)項目。

  2016年11月,台灣“潛艦自造”的前期設計工作開始招標,正式納入預算,命名為“海昌計劃”。2017年3月,臺“國防部”、“中科院”、臺船簽署備忘錄,啟動“潛艦自造”計劃,主要責任單位為臺船公司。

  為什麼叫“海昌計劃”?台灣最早于1964年從義大利購得潛爆艇,當時臺軍編成了“海昌隊”。所以現在“潛艇自造”命名為“海昌計劃”,辦公大樓叫“海昌大樓”。

  根據台當局規劃,“潛艇自造”總共8艘潛艇,2025年原型艦交付海軍測試,往後10年陸續下水服役。

  臺船透露,為了“潛艇自造”計劃,2016年8月臺船將“潛艦小組”納入正式編制,成立“臺船潛艦發展中心”,配合蔡當局政策。相關參與設計人員約200多員,平均年紀34歲。

  D

  關鍵裝備從美國引進 被質疑“10年後成軍沒啥用”

  台灣潛艇“自造”項目于2020年11月24日正式開工,開工典禮在台船高雄總部舉行。當天,蔡英文率領台當局“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時任“國防部長”嚴德發、退輔會主委馮世寬、臺“參謀總長”兼潛艦“自造”召集人黃曙光等人出席,甚至還邀請了“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酈英傑到場,由此可見蔡當局對這個項目的重視。

  台灣軍方把潛艦製造所需零組件分為紅區、黃區和綠區3類。“紅區”裝備,指的是台灣無研製能力,需向外尋求援助的高度敏感技術,其中就包括綜合作戰系統、輔助系統與聲納系統、柴油主機、魚雷、導彈系統等。而艦艇要成軍具有戰鬥力,這些“紅區”關鍵裝備的引進必須解決。

  有媒體猜測,美國在潛艇技術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它可以將攻擊型核潛艇上使用的作戰系統、水聲探測系統、雷達電子資訊系統、通信系統、潛望鏡和光電桅桿、武器控制系統、魚雷及導彈武器等先進技術和武器裝備等多項技術,都成系統地安裝到台灣“自造”的潛艇上。為了戰術協同與支援,美國甚至還可能向台灣軍售潛艇通信及戰術數據鏈系統。

  臺軍方將領證實,建造潛艇最關鍵“紅區裝備”,戰鬥系統主要來自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數位聲納系統則來自美國雷神公司。臺“國防部長”邱國正3月16日證實,這些“紅區”關鍵裝備目前已經獲得美國的輸出許可。

  台灣備役海軍上校王志鵬曾質疑,台灣潛艇自造起步太晚,相比大陸的軍事研發能量,台灣自造潛艇就算于10年後成軍,也無法抗衡大陸。

  對於蔡當局力推“潛艇自造”一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指出,通過發展一些進攻性的武器來為自己的錯誤政治路線保駕護航,只會升高兩岸的緊張和對抗,對台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此外,中國外交部也強調,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台灣出售武器,堅決反對任何國家與台灣開展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中方敦促美和其他有關國家充分認清此事的敏感性和危害性,切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允許有關企業以任何形式參與臺“潛艇自造”項目,停止與臺任何形式的軍事聯繫,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以免嚴重損害同中國的雙邊關係和台海和平穩定。

 

來源: 台海網


文章來源:台海網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