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人大會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縣委以上的各級黨委主要負責人7000人,因此這次大會又稱“七千人大會”。
毛澤東主持了這次會議。劉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書面報告。報告對建國以來12年的工作,特別是“大躍進”以來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了總結。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西部地區新疆羅布泊上空。中國第一次將原子核裂變的巨大火球和蘑菇雲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中國人終於邁進了原子核時代。
初繪現代化藍圖
1964年12月21日至1965年1月4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産黨第一次正式和完整地向全國人民提出“四個現代化”的任務。
中國共産黨人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中,通過反覆思考,確定了社會主義現代化藍圖。從此,實現“四化”成為黨和國家的奮鬥目標。即使在後來發生挫折的艱難歲月裏,這個偉大目標仍是凝聚和團結億萬人民奮發圖強、建設國家的強大精神源泉。
國民經濟調整完成
由於1958年“大躍進”的錯誤,以及當時的自然災害等原因,使國民經濟正常運轉遭到嚴重破壞,整個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面臨這種局面,中國政府決定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採取了非常措施。
從1961年到1965年,經過五年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農輕重的比例關係實現了在新的基礎上的協調發展;國民經濟中積累與消費的比例關係基本恢復正常;財政收支平衡,市場穩定,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文化大革命”發動
1966年,正當我國基本完成調整經濟的任務,開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三個五年計劃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發生了。
“文化大革命”歷經從發動到1969年4月中共九大、從九大到1973年8月中共十大、從十大到1976年10月結束這樣三個階段。實踐證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
在“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和人民同“左”傾錯誤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雖然艱難曲折,但一直都沒有停止過。在這十年中,我國國民經濟仍然取得了進展,對外工作也打開了新的局面。但是,如果沒有“文化大革命”,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會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氫彈在中國西部地區上空試爆成功。
從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到第一顆氫彈試驗成功,我國只用了兩年8個月,發展速度之快,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氫彈爆炸成功的同時,中國政府重申:“中國進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子試驗,發展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消滅核武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68年12月22日,廣大革命群眾敲鑼打鼓,集會遊行;各級革委會立即制訂落實措施;大批知識青年興高采烈地奔赴農村。
當時毛主席教導説:“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説服城裏幹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學畢業的子女,送到鄉下去,來一個動員。各地農村的同志應當歡迎他們去。”
從21日夜到22日,全國各大城市、中小城鎮以及廣大農村的革命群眾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一片歡騰,紛紛冒著嚴寒和風雪,敲鑼打鼓,集會遊行,最熱烈地歡呼毛主席最新指示的發表。廣大知識青年熱烈響應毛主席的偉大號召,掀起了到農村去的新高潮。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衛星重173公斤,運作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公里,最遠點2384公里,繞地球一週需時114分鐘,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是中國航太第一個里程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