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鶴齡。(中評社 方敬為攝)
針對臺美簽署所謂“海巡合作備忘錄”,台灣中興大學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美國方面近來有意無意將觸手介入台海,包括美日戰略高層對話聯合聲明中特別提到台海的穩定,並討論美日安保條約納入台海的可能性,美日皆有意通過台海議題,達到國家利益,卻因此刺激中國大陸讓台海處於衝突風險之中,加上臺美海巡合作,恐怕使台海再添危機因子。
袁鶴齡進一步細數,包括釣魚島問題、海峽兩岸的問題、美國的過度介入、中國的響應動作,這些都是危機因子,只要一個環節不小心,可能意外的戰爭就出現了,這是相對比較可怕的地方。
袁鶴齡,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政治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國際事務碩士、東吳大學政治係學士。現任台灣中興大學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中興大學EMBA兼任教授、中華台商研究學會理事長,曾任台中科技大學教授兼國際事務長等職。
臺美共同簽署“設立海巡工作小組了解備忘錄”,旨在促進臺美海巡系統的溝通、建立合作渠道,以及共用訊息,以及參與聯合海上搜索與救援等行動。雖然臺美雙方皆強調只是單純的海上執法合作機制,但仍引起臺美軍事合作臺面化的疑慮,並被解讀是在劍指中國大陸新立的《海警法》。
針對臺美海巡合作在政治層面的影響,袁鶴齡表示,可視為中、美、日角力的一環,雖然海巡並非軍事性質,臺美在這方面合作屬於合理範圍內,且只是備忘錄文件,沒有實質約束力,影響層面不會太廣,可是該備忘錄的軍事合作的象徵意義仍有,台灣地區仍需要因此承擔衝突風險,這是需要注意的。
袁鶴齡指出,自從中國大陸推出《海警法》之後,牽動日本的敏感神經,也讓美國獲得對中較勁的切入點,可以發現,美日先前舉行的戰略高層對話中,雙方的聯合聲明特別挑明譴責中國在海上行為,並提及維持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事實上美日之間在劍指中國大陸的同時,也在相互利用。
袁鶴齡表示,因為中國推動《海警法》,日本方面聲稱受侵犯,需要尋求美國在安全上的協助,所以包括在美日聯合聲明上,乃至於日本防相岸信夫事後稱,“如果台海出事,美日會有所作為”等,無非是企圖向美方尋求更清晰的安全保障,甚至提到《美日安保條約》適用範圍納入台海的可能性,都是如此,出發點都是為了日本國家利益著想,台灣地區的安全則不是主要目的。
美國方面是通過日本的安保需求拉攏盟友制中,讓日本一同凸顯台海議題,則是拉高對中較勁的籌碼,美日聯合譴責中國大陸,後續再宣佈和台灣地區建立海巡合作機制,可視為一系列的作為,美日都在為各自的利益盤算。
日本這次在立場表態上明確,不擔心中日經貿關係生變嗎?袁鶴齡説,日本往往奉行軍事安全靠美國、經濟貿易靠中國的理念。在安全保護方面,日本認為有《美日安保條約》做靠山,所以在政治立場上,可以放心的與美站隊,這是日本一貫的態度。
至於是否會引起中國對日本的經濟制裁,袁鶴齡説,確實有風險,但日本的立場沒有改變,中國也很清楚,日本聲稱台海出事會有所作為,這句話也有把話講明、講白,基本上就是一種模糊的宣示,背後無非就是想達到政治目的,就看中國如何定義解讀。
《美日安保條約》有無可能正式納入台灣地區?袁鶴齡表示,美日安保條約,本來的目標就要保護西太平洋的安全,其實已含蓄的把台灣地區納到裏面去了,只是沒有明列,他認為美日保持彈性的機會較大,應會維持原狀。
袁鶴齡説,因為美日聯合聲明説的若有似無,中方要強硬也不是,不強硬也不是,所以基本上台海這個區域目前是一個非常動蕩不安的狀況,是充滿危機因子的地方,這是確定的事情,因為有太多的不可預測性在這邊,只要一個不小心的擦槍走火,就可能造成地區性的衝突。
來源:中評社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