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中央環保督察通報案例:湖南長陽礦區舊賬未了添新賬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1-04-22 13:47:56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消息,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深入一線、深入現場,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核實了一批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不碰硬,甚至敷衍應對、弄虛作假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為發揮警示作用,切實推動問題整改,現對第二批8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

  河南省汝州天瑞焦化 以“零排放”之名肆意排污

  2017年以來,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媒體先後多次點名報道河南省平頂山市汝州天瑞煤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瑞焦化)違法排污問題,可查證的環保12369群眾舉報就超29次。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近日檢查發現,天瑞焦化環境違法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存在不正常運作污染治理設施、嚴重超標排放污水等環境違法行為,性質惡劣。

  一、基本情況

  天瑞焦化位於汝州市産業集聚區內,配有洗煤、備煤、煉焦、熄焦、煤氣發電等設施。現有1套100萬噸/年搗固焦改建項目,年産焦油5萬噸、粗苯1.3萬噸、硫銨1.3萬噸,年發電2.7億度。項目于2011年5月開工建設,2014年11月建成投産。按項目建設審批要求,天瑞焦化的廢水應實現“零排放”。

  2018年媒體報道《一村莊被污水“纏繞”:農作物受損,村民得怪病》,污染源頭直指汝州市産業集聚區內天瑞焦化,引起社會反響。為此,汝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赴當地進行調查處置,成立由環保、國土、地礦、安監、林業、公安等部門組成的調查組進行調查,要求發現問題根源,從源頭治理確保全面消除污染。由於調查不深入、不細緻,汝州市委、市政府只對天瑞焦化周邊村莊實施了飲水保障措施,未嚴格督促企業從排污源頭實施整改。

  二、主要問題

  (一)違法超標排放污水

  督察人員暗查發現,天瑞焦化廠區東北角圍墻處排水口有污水排放,排水明顯發黑,表面存在大量油污,焦油氣味十分明顯。督察人員沿污水流向,經沿線踏勘和無人機勘察發現,天瑞焦化污水經過一片農田間溝渠,蜿蜒流入糞堆趙村東北側一個無任何防滲措施的污水坑,該坑距汝河不足400米,沿線溝渠黑泥沉積,水面漂浮油花。為進一步核實情況,督察人員夜間再次突擊檢查,發現天瑞焦化東北角圍墻處排水口仍在大量外排污水,隨即委託一同檢查的有關法定檢測單位進行了採樣監測。結果顯示,外排污水COD、氨氮、氰化物濃度分別超過《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表2直接排放標準0.5倍、3.5倍、1.4倍。

  (二)不正常運作污染治理設施

  督察人員4月1日對天瑞焦化廠區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焦化廢水處理站(採用生化+芬頓+超濾+反滲透處理技術)的芬頓反應工序未按規範要求投加芬頓試劑(主要包含雙氧水、硫酸亞鐵等),治理設施形同虛設。超濾反滲透設備自2014年投運以來,累計運作時間僅有十幾天,在督察組兩次突擊檢查時匆忙開啟,卻因長期失修已無法正常運作;中控系統儀錶大量損壞而未及時修復;廢水處理站運作手工記錄存在字跡雷同、數據照抄、記錄造假等現象;也未按環評報告建議在焦化廢水處理站出口安裝線上監測設備。

  天瑞焦化廢水處理站出水主要用於熄焦,對熄焦池取樣監測發現,熄焦水COD、氨氮、揮發酚、氰化物濃度分別超過《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表2間接排放標準2.0倍、14.2倍、22.7倍、13.2倍,表明焦化廢水處理站運作極不正常,大量污染物從液態向氣態轉移,通過熄焦塔外排污染大氣環境。

  (三)污水違規混入雨水系統外排

  督察組對廠區東北角排水源頭進一步追溯發現,其主要源自廠區雨水收集系統。對廠區雨水收集池(容積4500立方米)、雨水總排井分別取樣監測結果顯示,雨水收集池內COD、氨氮、氰化物濃度分別超過《煉焦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6171—2012)表2間接排放標準1.7倍、11.7倍、6.6倍,雨水總排井內COD、氨氮、石油類、氰化物濃度分別超標1.9倍、4.8倍、5.1倍、2.2倍,表明有大量污水混入雨水系統間接外排。

  督察組聘請焦化行業專家現場檢查、查閱資料並開展廠區水準衡測算後發現,天瑞焦化無法實現“零排放”,初步估算每日外排污水數百噸。進而對廠區東北角排水渠內底泥進行取樣並委託相關法定檢測單位分析發現,苯並芘含量為4.82毫克/千克,超過《土壤環境品質 農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15618—2018)篩選值標準7.76倍;石油烴含量為7050毫克/千克,超過《土壤環境品質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36600—2018)第二類用地篩選值標準,表明因長期排污,底泥已明顯富集焦化特徵污染物。

  三、原因分析

  汝州市委、市政府及汝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對屬地産業集聚區污水處置等問題重視不足、管理不力,面對群眾多次舉報乃至媒體曝光污染問題,推進整治工作浮于表面,治標不治本,直到督察組兩次突擊檢查後,才組織力量清挖天瑞焦化排水沿線溝渠的污水和沉積黑泥,存在平時不作為問題。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湖南省邵陽縣長陽礦區舊賬未了又添新賬

  2021年4月,中央第六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督察發現,湖南省邵陽縣長陽礦區由於歷史遺留礦山污染、現有制磚企業長期非法生産、擬建項目違規施工,導致區域性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侵害。

  一、基本情況

  湖南省邵陽縣長陽礦區曾是邵陽縣煤炭主産區之一,過去煤礦開採作業粗放,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一直比較嚴重。2014年,隨著産業政策趨緊,當地煤礦企業相繼關停退出,但礦區遺留生態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治理,再加上該礦區現有的邵陽縣新聯環保磚廠長期佔林取土非法作業,以及擬建的邵陽吉電長樂光伏發電項目違規粗暴平整場地,致使該地區生態環境破壞不斷加劇。

  二、主要問題

  (一)礦區遺留生態環境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理

  長陽礦區高峰期曾有4家煤礦企業在此採煤,規模普遍較小,盈利能力差,同業惡性競爭激烈,這些煤礦企業根本無力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給長陽礦區帶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隨著煤炭産業政策收緊,2014年長陽礦區煤礦企業全部退出,遺留的生態環境問題更是長期無人問津,5.5萬餘噸廢渣傾覆大量林地山坡,礦區淋溶水、礦涌水直排石燕水庫。直到2018年,邵陽縣才利用湖南省土地整理資金,簡易修復了礦區不到三分之二的面積。目前,整個礦區仍有數十畝土地被2萬餘噸廢渣侵佔,6個礦洞每天有超萬噸的酸性淋溶水、礦涌水直接排入石燕水庫,現場採樣分析,廢水中pH值僅有3.30,總鐵濃度高達354毫克/升,相當於《煤炭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426—2006)的59倍。總庫容260萬立方米的石燕水庫是當地最重要的生産用水水源,目前整個水庫呈深黃色,鐵、錳濃度較高。

  (二)邵陽縣新聯環保磚廠開山毀林屢禁不止

  該磚廠位於邵陽縣長樂鄉新聯村,緊鄰石燕水庫北側,2014年開始生産,年産3000萬塊頁巖磚。現場檢查發現,該廠管理粗放,廠區塵土飛揚,簡易脫硫除塵設施未正常運作,取土場非法作業、開山毀林,而且該廠至今未獲得邵陽縣林業、自然資源等部門行政許可。2017年邵陽縣安委會就群眾舉報該廠非法生産問題向縣委、縣政府作了彙報。邵陽縣林業部門、自然資源部門(原國土資源部門)以及長樂鄉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先後多次就該廠擅自佔用林地、違法開採礦産資源等行為進行查處,但都是罰款了事;生態環境部門多次就該廠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進行查處,但企業違法行為屢禁不止,長期帶“病”生産,導致企業愈發無所顧忌。

  (三)邵陽吉電長樂光伏項目違規建設粗暴平整場地

  邵陽吉電長樂光伏項目是邵陽縣強力引進的投資項目,設計裝機容量10萬千瓦,其中一期工程5.7萬千瓦,佔地967畝,項目其中一個地塊緊鄰邵陽縣新聯環保磚廠。邵陽縣為引進該項目不遺餘力,在項目手續還不完善的情況下,默許企業組織清理平整土地。現場檢查時,發現企業大面積燒山不法行為。

  三、原因分析

  邵陽縣長陽礦區生態環境問題久拖不決,反映出邵陽縣委、縣政府對新發展理念理解不深,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對環保民生問題動作遲緩。長陽礦區的生態環境問題至今有二十多年,當地長期未自籌過資金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作,直到2018年才利用省級資金做了些許修復工作;對轄區內企業、項目存在的違法行為,以罰代管,默許甚至縱容違法企業野蠻作業生産,無視其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工作失職失責。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廣西河池市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破壞性開採 違規建設問題突出

  2021年4月,中央第七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督察時發現,鳳山世界地質公園保護為項目開發讓路,造成國家級地質遺跡點和部分保護區域土地被違規審批用於礦産資源和房地産開發,問題十分突出。

  一、基本情況

  廣西鳳山岩溶地質公園于2005年9月被原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級地質公園。2010年10月《廣西鳳山岩溶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09—2020年)》(以下簡稱《公園規劃》)獲原國土資源部批准,公園總面積為132.6平方公里,主要景區為三門海景區、穿龍岩景區、仙人橋景區。2010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其為世界地質公園,是目前廣西唯一的世界地質公園,擁有世界大型石筍群、世界天窗群、世界最高的地下溶洞峽谷、中國跨度第二的天生橋、千古之謎鴛鴦泉等獨特的地質遺跡景觀,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科學價值、科普價值。

  二、存在問題

  (一)違規採礦,生態破壞嚴重

  鳳山縣良利採石場位於鳳山岩溶地質公園三級保護區內,《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和《公園規劃》明確規定該區域內禁止採石、開礦,但鳳山縣相關部門罔顧保護規定,在該區域礦業權出讓過程中,原鳳山縣旅遊局作為地質公園的主管部門于2012年10月出具“該地塊不屬於地質遺跡保護名冊範圍”的意見,2015年10月原鳳山縣國土資源局為其下發了採礦權證。2018年3月,鳳山縣人民政府發佈實施《鳳山縣礦産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繼續為礦産開發開口子,將良利採石場所在區域調整出地質公園範圍,規劃成可採區。2018年11月企業不僅得以續證,開採規模反而由10萬噸/年擴大到50萬噸/年。現場檢查發現,良利採石場長期違規野蠻開採,生態破壞嚴重。督察組還發現,因監管不力,在鴛鴦洞世界級遺跡點附近一級保護區內的坡雄堡取石場,非法盜採大理石,造成山體被開挖,生態破壞嚴重。

  (二)違規開發房地産,地質地貌嚴重受損

  鳳山縣委、縣政府無視地質公園保護管理要求,以旅遊開發名義行房地産開發之實,多次召開會議積極推動世界壽源城、三門海·壽源陽光、鳳山鳳棲桃源生態智慧長壽康養基地(以下簡稱鳳棲桃源)等3個房地産項目,在地質公園保護區內先後開工。其中,鳳棲桃源項目還被申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2020年第二批重大項目,該項目計劃佔用二級保護區面積達13.3公頃,已建成康養諮詢中心一棟(2層)、養生公寓一棟(6層),嚴重破壞內龍桃花源洼地國家級地質遺跡點。針對該問題,2021年3月31日,鳳山縣政府與項目單位緊急磋商,安排1.2億元財政資金用於返還建設方土地出讓金(0.74億元)、建設前期投入(0.2億元),以及土地增值估算(0.26億元),並對相關建築進行拆除。違規決策造成縣級財政損失,教訓深刻。

  此外,由於管控不到位,三門海天窗群世界級遺跡點洞口兩側一級保護區內的原居民無序開發旅遊,建成多處高層酒店和養生館,與周圍地質景觀極不協調,影響地質保護。

  (三)蓄意調規,保護為發展讓路

  鳳山縣人民政府組織編制並於2020年11月公佈《廣西鳳山岩溶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20—2030年)》,規劃中現有開發項目絕大部分區域被降級。其中,三門海天窗群世界級遺跡點洞口一級保護區區域、三門海·世界壽源城和三門海·壽源陽光房地産項目所在的三級保護區區域、三門海·壽源養生旅遊度假項目所在的二級保護區區域被調整為居民點保留區;鳳棲桃源項目所在的二級保護區區域、良利採石場所在的三級保護區區域調整為自然生態區;原坡雄堡違法採石場涉及的一級保護區區域調整為三級保護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範工程鴛鴦泉礦區二期項目涉及的三級保護區調整為自然生態區。該規劃還在理由不充分、程式不當的情況下將多處原國家級、省級地質遺跡保護點分別降級為省級、市縣級地質遺跡保護點,預留多處地塊違規用於與景觀環境不協調的旅遊服務設施。

  三、責任分析

  鳳山縣委、縣政府思想認識不到位,亂作為、不作為問題突出,無視保護責任,違規推進項目建設,後又盲目調整規劃,試圖使違規項目合規。鳳山世界地質公園管理委員會監管不嚴、履職不當,對公園保護區內長期存在的違法違規項目視而不見。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雲南省景洪市生活垃圾處理場環境問題突出 本是治污設施卻淪為“污染源”

  2021年4月,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下沉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督察發現,景洪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運作管理極不規範,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本是治污設施,卻淪為“污染源”。

  一、基本情況

  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位於景洪市江北街道,2004年5月建成使用,設計填埋總庫容450萬立方米、日填埋量298噸,配套建有日處理能力130立方米的滲濾液處理設施。目前實際日填埋量約650噸,現已填埋垃圾420萬立方米。該處理場由景洪市城市管理局下屬環衛清潔有限責任公司管理運作。現場檢查發現,該處理場污染治理設施長期不運作,部分垃圾滲濾液直排,環境污染嚴重,風險隱患突出。

  二、主要問題

  (一)污染治理設施形同擺設

  現場調閱景洪市垃圾處理場滲濾液處理站運作臺賬發現,2018年以來,該處理場多次、長時間停運滲濾液處理設施。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2020年,三年分別停運231天、172天、160天。此外,滲濾液處理站線上監控設施自2019年12月安裝以來一直處於閒置狀態,甚至在2021年3月西雙版納州生態環境局檢查發現該問題並立案查處的情況下,該處理場依然我行我素不予整改。直至2021年4月7日督察組現場督察時,才委託設備方對設備進行調試,在長達一年多時間內,任由線上監控設施閒置。

  (二)部分滲濾液直排污染環境

  據統計,該處理場滲濾液每日産生量約150立方米,而滲濾液處理站實際處理能力僅為120立方米/日,多餘部分只能回噴至垃圾場。2021年1月25日,生態環境部西南督察局檢查發現,該處理場部分滲濾液通過填埋區底部防滲膜下的地下水導流渠直接外排,嚴重污染外環境。現場採樣監測結果顯示,外排滲濾液COD濃度為5420毫克/升、氨氮濃度為132毫克/升,分別超過《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染控制標準》(GB16889—2008)表2限值的53.2倍和4.3倍。

  (三)場區內滲濾液“肆意橫流”

  該處理場2004年建成至今從未清淤,導流渠淤積嚴重、功能喪失,導致部分滲濾液無法通過導流渠正常進入調節池,只能從填埋區頂部溢出。現場檢查發現,場區內部分已經閉庫、覆膜、覆土的區域表層污水“肆意橫流”,形成二次污染。

  (四)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該處理場滲濾液調節池設計容積3.5萬立方米,自2019年以來,長時間高位積存滲濾液。現場檢查發現,目前已積存約3萬立方米未經處理的滲濾液。同時,該處理場未設置事故應急池,加上滲濾液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且長期不能正常運作,隨著雨季到來,遇連續暴雨等極端天氣極有可能溢出外環境,環境風險隱患十分突出。

  三、原因分析

  景洪市政府對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工作推動不力。2018年、2019年,景洪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分別就垃圾處理場滲濾液環境風險隱患突出的問題向景洪市政府進行書面彙報,但景洪市政府重視不夠,既未研究部署,也不督促解決,任由垃圾處理場各類環境問題持續存在。針對景洪市生活垃圾超量處置嚴重、已接近滿庫容的現狀,景洪市政府也未有力推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2016年就計劃啟動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至今仍處在前期場地平整階段。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為達標而達標 南白石河污染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2021年4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省太原市開展現場督察。督察發現,太原市清徐縣在南白石河流域污染治理中標準不高、措施不硬、推進不力,影響河流水質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穩定消除劣Ⅴ類水體的目標還未達到。

  一、基本情況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時作出“一定要高度重視汾河的生態環境保護,讓這條山西的母親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的重要指示。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上強調,汾河等支流污染問題突出,對汾河等污染嚴重的支流,則要下大氣力推進治理。山西省委、省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印發一系列文件方案,推動解決劣Ⅴ類水體問題。

  南白石河是汾河二級支流,是黃河重要的“毛細血管”,水質長期為劣Ⅴ類。2019年4月,山西省掛牌督辦南白石河流域污染嚴重問題,對清徐縣實施涉水項目區域限批,並明確要求南白石河2019年、2020年水質均應達到Ⅴ類標準。太原市也要求2020年南白石河水質全年穩定退出劣Ⅴ類。

  二、主要問題

  (一)治污設施簡易,為“達標”而達標

  清徐縣未在雨污分流、截污納管、提升處理能力上下功夫,反而尋找捷徑敷衍應付,為“達標”而達標。2020年10月下旬考核時限迫近時,在監測斷面—美錦橋斷面上游約300米處建設簡易處理設施,將河水抽入該設施,通過添加次氯酸鈉化學藥劑方式處理後排入河道。山西省地表水環境品質報告顯示美錦橋斷面2020年年均水質達到Ⅴ類考核要求。督察發現,該處理設施沒有生化工段,僅靠加藥去除氨氮,且純靠人工操作,沒有準確計量,沒有有效控制,時開時停,極不穩定,看似“藥到病除”,實則“藥停病犯”。調取監測頻度更高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據發現,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有30%以上的天數氨氮濃度較高,水體成為劣Ⅴ類。督察進駐前夕,清徐縣開始將該簡易設施拆除並改建至上游,但工藝未發生改變。此外,次氯酸鈉為強氧化劑,大量加入導致河水pH值升高,會對水生態帶來負面影響。

  (二)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河道截污形同虛設

  南白石河污染主要來自於東湖退水渠、九斗退水渠等混入的上游近十個村莊生活污水及農田退水,清徐縣2017年啟動建設了處理規模1萬噸/天的污水處理廠,但採取“攔河截污”方式,在退水渠中設置攔水壩,計劃對渠道全部雨污水攔截後處理。目前,兩條退水渠中雨污水量有時達到每天1.5萬立方米,暴雨季節水量更大,污水處理能力顯得“力不從心”。此外,“攔河截污”造成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低、運作低效等問題。

  督察發現,東湖退水渠污水在攔水壩處通過水泵抽入污水處理廠,由於污水處理廠已滿負荷運作,目前每天只能抽取1500立方米左右,大量污水越過攔水壩順流而下進入河道,水體氨氮濃度長期高達30毫克/升以上。九斗退水渠污水在攔水壩處自流進入污水處理廠,由於無力及時收集消納,河水越過攔水壩,雖然在下游臨時建設土壩,但壩內污水仍在雨天進入河道。

  (三)截污納管進展緩慢,管網工程敷衍應付

  上游沿線村鎮生活污水沒有收集並與雨水合流是東湖退水渠和九斗退水渠污染的主要原因。督察發現,清徐縣實施的截污納管工程敷衍應付,沒有起到應有作用。2019年底,清徐縣實施了九斗退水渠雨污分流管道敷設工程,僅設計建設了主管網,沒有建設收集污水的配套支管,管網中仍然是雨污合流、清污合流,未解決困擾污水處理廠的來水量大、濃度低等問題。由於合流水量過大,管道輸送能力不足,沿線多個溢流口將污水排入九斗退水渠。東湖退水渠上游村莊截污納管工程至今未建設,兩條退水渠在清徐縣境內形成長達數公里的污水帶。

  (四)河道整治力度較弱,環境影響長期存在

  底泥污染也是東湖退水渠和九斗退水渠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南白石河、東湖退水渠、九斗退水渠周邊過去一直存在大量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污水偷排、直排導致河道底泥中積存大量污染物,雖然有關企業已被關停,但底泥污染影響一直存在。同時,河渠周邊掩埋大量煤矸石等固體廢物,對水質也造成一定影響。

  山西省2019年對南白石河掛牌督辦時明確要求,對九斗退水渠、東湖退水渠周邊進行垃圾清理和底泥清淤疏浚,並徹底清理清徐縣精細化工迴圈産業園等區域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廢渣,消除固廢等浸出液對水環境影響。督察發現,清徐縣對河道治理和退水渠改造不重視,僅對東湖退水渠部分河道進行清淤疏浚,一直沒有清除污染底泥,九斗退水渠也僅完成部分清淤工作,周邊掩埋的工業固廢也未徹底清理。據2020年10月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取樣監測,東湖退水渠、九斗退水渠、南白石河底泥氨氮濃度分別為189.5毫克/千克、273毫克/千克、403.5毫克/千克。

  三、原因分析

  當地黨委政府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關於汾河流域治理的決策部署不堅決,碧水保衛戰工作使命感、責任感不強,生態環保大格局構建還不健全,在山西省、太原市多次指出問題後,敷衍應對,久拖不辦,影響南白石河污染的相關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水環境沒有得到實質性改善。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遼寧省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

  2021年4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現場督察。督察發現,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

  一、基本情況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88年6月,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瀋陽市工業發展的核心區。瀋陽化學工業園(以下簡稱園區)成立於2005年9月,隸屬於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總面積30平方公里。2015年11月,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生態環境部門審查。園區現有醫藥、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企業80余家,2019年産值125億元。園區建有一座設計處理能力1萬噸/天的集中式污水處理廠,用於收集處理園區內企業生産廢水,出水經瀋陽振興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進一步處理後排入渾河支流細河。

  二、主要問題

  (一)重發展、輕保護,規劃環評多項要求未落實

  《瀋陽化學工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修編)》明確,園區以迴圈經濟、生態工業理念為指導,建設創新型綠色化學工業園區。督察發現,園區總體發展規劃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明確要求的多項環保措施未落實。2016年以來,園區企業日均排放污水量達到1.7萬噸,峰值達3萬噸,已遠超污水處理廠接納能力,大量污水未經處理無序排放,但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一直未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擴建。2020年10月編制的《瀋陽化學工業園區總體發展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報告書》顯示,按照化工園區環境風險三級防控要求應建設的36000立方米園區事故池一直未建設。隨著園區發展,化工企業不斷入駐,環境風險隱患日益突出。同時,市政集中供水已覆蓋該園區,但有關部門仍為10家企業違規審批地下水自備井,年取水量達85萬噸。

  (二)環境監管失職失責,企業違法排污問題突出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園區每天有3萬噸工業廢水嚴重超標排放。2018年底,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完成了管網建設,瀋陽振興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正式投運,但有關問題解決仍不到位。督察發現,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及有關部門長期不作為,環境監管失職失責,園區內部分企業違法向污水管網排放未經預處理的高濃度廢液廢水問題嚴重。瀋陽振興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進水線上監測數據顯示,從攬軍路泵站輸送的生活污水流經園區後,進水濃度明顯升高,長期超過污水處理廠設計標準。2020年,進水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濃度超過設計指標天數分別為141天、140天、334天和332天,化學需氧量濃度最高達5000毫克/升;2021年1月3日,全天化學需氧量濃度持續為3000毫克/升左右,明顯有大量超標污水或生産廢液直排進入管網。近年來,瀋陽振興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持續向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及有關部門報告進水指標長期超標的問題,但管委會及有關部門置之不理,默許縱容企業長期違法排污。2021年3月,生態環境部東北督察局對園區督察發現,大量烏黑色的化工廢水從細河十一北街一處污水井涌出,對園區部分污水管網內污水採樣監測顯示,化學需氧量濃度最高達19700毫克/升,氨氮濃度最高達948毫克/升,分別超過規定排放濃度的60多倍和30多倍。

  (三)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群眾反映強烈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惡化。2018年以來,開發區範圍內國省控點位PM2.5、PM10、NO2和O3濃度均持續上升。2020年,遼寧省確定的21個大氣污染較重區域中,僅有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等2個區域PM2.5濃度同比上升。2020年8月,生態環境部抽查發現,開發區內部分涉VOCs重點排污單位存在工藝尾氣排放嚴重超標、廠房尾氣直排、污水處理廠廢氣治理設施未正常運作、現場異味明顯等問題。2017年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期間,大量群眾投訴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異味擾民問題。本次督察進駐以來,已收到11件關於該開發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投訴舉報。現場督察發現,園區內多個區域異味刺鼻,無組織排放問題仍然突出。

  三、原因分析

  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不到位,重經濟發展、輕生態環境保護,環境空氣品質惡化明顯,生態環境問題突出;有關部門環境監管失職失責,區域內部分企業長期違法排污,群眾反映強烈。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督察整改不嚴不實 安徽省黃山市太平湖流域局部生態破壞問題依然突出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安徽省太平湖風景名勝區內違規建設房地産等項目,要求安徽省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2021年4月,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安徽省督察期間,對相關問題整改情況進行了重點關注。督察發現,太平湖流域違規開發項目整改工作推進不力,局部生態破壞問題依然突出。

  一、基本情況

  太平湖位於黃山市黃山區境內,因其極具保護價值的景觀資源和湖泊濕地資源,先後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原國家林業局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濕地公園,是安徽省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

  太平湖沿岸2017年以前長期過度開發,大量房地産、酒店和旅遊度假村項目持續開工建設,湖泊自然岸線被侵佔、景觀和濕地資源遭受破壞,部分項目在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和國家濕地公園總體規劃批復後仍違規開工,甚至一些項目佔用太平湖水域,直接建在湖面上。針對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的問題,安徽省委、省政府整改方案明確,嚴格按照省政府批復的《太平湖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2015—2030)》,全面清理規劃紅線範圍(沿湖岸線30米控制範圍)內的項目,制定從嚴、明確、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整改時限。

  二、主要問題

  (一)督察整改工作打折扣

  督察發現,黃山市制定了具體的整改方案,但黃山區沒有對規劃紅線範圍內項目進行全面排查清理,在落實整改要求中打折扣,僅對5個項目進行了整改,未將位於規劃紅線內的其他6個項目納入整改範圍。2019年省級督察進一步指出相關問題後,黃山區仍然無動於衷,截至目前,其他6個項目的整改工作沒有實質進展。本次督察進駐後,黃山區才進行排查,發現濕地範圍(涵蓋了風景名勝區規劃紅線範圍)記憶體在30個違規項目,涉及建築面積達63.5萬平方米。

  (二)整改銷號不嚴不實

  黃山區政府急於甩掉“包袱”,在沒有全面認真排查、徹底整改的情況下,多次申請對該問題進行銷號。2018年4月,黃山區以“5個違規建設項目已整改完成”向黃山市政府上報銷號請示,市政府即向安徽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轉報了銷號請示。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未嚴格落實省整改方案中“全面清理規劃紅線範圍內項目”的要求,即復函認為“整改基本達到整改方案要求,可按規定途徑向省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申請銷號”。2018年7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對太平湖違建項目整改情況進行現場復核時,雖關注了重點整改的違規房地産項目,但未對照“全面清理”的要求對岸線30米範圍內的項目進行認真核實,僅針對黃山區上報的5個整改項目提出“補充整改實施方案、細化整改措施”的要求,並於同年10月向省整改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復函,對整改任務予以通過驗收,提出待補充完善資料後,經復核確認再進行公示銷號。

  2019年3月,風景名勝區管理職能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移交至省林業局。同年8月,黃山區在補充完善有關資料後再次上報銷號申請,黃山市政府11月行文申請驗收銷號。省林業局雖要求黃山市全面排查清理規劃範圍內項目,但未深入實地進行認真核實,且在省級督察指出“太平湖風景名勝區內仍有11個項目部分建築在岸線30米內”後,仍未要求地方將其他項目納入“全面清理”範疇,在2020年6月對黃山區上報的5個項目進行實地查看後,于同年11月復函予以驗收銷號。

  (三)涉林改造項目水土保持措施落實不到位

  太平湖周邊森林生態系統對流域涵養水源起到關鍵性作用,對保持良好的長江水生態具有積極影響。近年來黃山區在太平湖流域陸續實施經濟林改造項目,這些改造項目從民生出發,本為好事,但督察組對太平湖流域10個經濟林改造項目(涉及面積約2300畝)進行現場檢查發現,有6個項目在實施改造過程中標準不高、未按照《安徽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的要求落實水土保持措施,已經造成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和山體滑坡。此外,一些經濟林大量施用肥料和除蟲藥劑,對太平湖流域水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三、原因分析

  黃山區委、區政府沒有真正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在推動太平湖違法違規項目整改工作中不敢動真碰硬,浮于表面。黃山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把關不嚴,監督不力,在督察整改工作中存在失職失責情形。安徽省相關部門在整改驗收工作中未依法依規嚴肅審核,銷號流於形式。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江西省新餘市礦山開採 違法行為亂象叢生、生態修復嚴重滯後

  2021年4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江西省督察發現,新餘市露天礦山開採違法行為亂象叢生,綠色礦山創建不嚴不實,督察整改敷衍應對,生態修復工作滯後,附近區域環境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一、基本情況

  2018年,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指出,江西省個別地方石材礦山未開展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未從源頭管控石材行業揚塵污染。

  江西省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對照督察指出的礦山生態修復和治理共性問題,舉一反三,全面排查本區域存在的類似問題,並明確由省自然資源廳組織開展礦山開發整治專項行動。新餘市督察整改方案要求,開展礦山生態修復和治理,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環境問題。

  二、主要問題

  (一)違法行為亂象叢生

  根據督察整改方案要求,2018年,江西省自然資源廳組織開展礦山開發整治專項行動,對全省露天開採礦山開展摸底排查。排查發現,新餘市的62座露天礦山開採中存在各類違法違規問題111個,其中14座礦山越界開採,7座礦山違法佔用林地,4座礦山侵佔生態保護紅線,21座礦山採礦許可證過期,15座礦山不僅未開展治理,甚至也未按要求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

  2020年新餘市向省自然資源廳上報稱111個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督察組現場抽查10座礦山,發現全部存在未整改到位問題。盛安工貿有限公司未落實“邊開採、邊治理”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原則,礦區只開採,未治理,廢石依山傾倒,破壞大量植被。茂恒礦業有限公司粉塵控制措施不完善,物料輸送皮帶未密閉,揚塵污染嚴重。長興礦業有限公司破碎車間密閉設施損壞,下料裝置和物料堆場無噴淋降塵措施。

  (二)綠色礦山創建不嚴不實

  2017年,原國土資源部等六部委印發《關於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的實施意見》,要求提升礦業發展品質和效益,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進程,力爭到2020年,形成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礦業發展新模式。《江西省礦山開發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力爭200家老礦山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

  新餘市共有12家礦山通過綠色礦山創建驗收。督察組現場抽查兩家已通過市自然資源局驗收的綠色礦山,發現創建工作不嚴不實,驗收弄虛作假。鎖匙坑採石場違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擅自新增石料加工生産線,道路碎石拋撒、積塵較厚,揚塵自動監測設備損壞並長期停用,物料堆場無“三防”措施,但在綠色礦山驗收考核中卻得到滿分。江西俊宜礦業有限公司石灰粉運輸皮帶未封閉,物料裝卸車間粉塵無組織排放,車間四壁和頂棚堆積厚厚塵垢,“綠色”不足,“灰色”明顯。

  (三)督察整改走過場

  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期間,共收到涉及新餘市群眾舉報75件,其中17件涉及採礦及礦産品加工企業,佔比超過20%,群眾投訴此類企業粉塵污染、破壞生態。此次督察隨機抽查3件問題,發現整改均不到位。

  群眾反映的分宜縣英歌礦業石灰窯粉塵污染,廢氣直排問題。現場督察發現,企業基本未進行整改,石料破碎工序無粉塵收集設施,揚塵污染嚴重,廠區空地隨意堆放大量工業廢渣,無任何“三防”措施。

  群眾反映的渝水區鵠山鄉南塘村委會附近陶瓷原料加工廠粉塵污染問題。現場督察發現,該區域的盛旺礦業公司生産方式仍然粗放,廠區內遍地積塵,礦山開採、礦産品加工環節大量揚塵污染環境,周邊道路破損,貨車運輸塵土飛揚。興林採石場無揚塵污染治理設施,乳白色廢水直排,嚴重影響周邊村民正常生産生活。

  (四)生態修復嚴重滯後

  2019年,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工作實施意見的函》,明確要求各地應依法開展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按照“誰開採、誰治理,邊開採、邊治理”原則,加強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並保證整治工作在2020年順利完成。

  近年來,新餘市關閉礦山55座,但開展生態修復的僅9座。現場抽查已經通過分宜縣自然資源局驗收的榮春採石場,發現生態修復打折扣,驗收工作走過場。開採平臺基本未覆土植綠,垂直採掘面未實施邊坡挂網修復;採坑區域未按要求覆土和種植,採坑週邊區域生態復綠不見綠,效果極差。

  三、原因分析

  新餘市委、市政府對露天礦山綜合整治重視不夠,督促不力,綜合整治工明顯滯後;對轄區內礦山非法開採問題熟視無睹,監管不力,導致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對關閉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重視不夠,綠色礦山創建工作敷衍應對,不嚴不實。渝水區、分宜縣政府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敷衍塞責,對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漠然視之,形式主義問題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後續督察工作。



責任編輯:袁丹華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