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窺天下】新政府組建,以色列政局走向何方?
閱讀提示 以色列新政府于6月2日成功組建,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面臨終結。內塔尼亞胡出局與失去右翼政黨支援、深陷貪腐醜聞等因素有關。新的執政聯盟政治共識較少,未來可能更關注國內議題。
在經歷了兩年半內四次大選,以及多次組閣失利後,以色列新一屆政府終於成功組建。
6月2日,以色列中左翼政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亞伊爾·拉皮德,和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以及左翼阿拉伯人政黨“聯合名單”等政黨簽署協議,組建執政聯盟。
以總統府聲明説,新政府成立後,總理一職將由統一右翼聯盟領導人貝內特擔任,拉皮德任副總理,兩人將在約兩年後進行職位輪換。
隨著新政府組建成功,已經連續執政12年的現任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生涯面臨終結。
內塔尼亞胡出局
在今年3月舉行的大選中,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利庫德集團獲得了30個議席,是參選政黨中最多的。但是內塔尼亞胡在隨後的組閣過程中遇挫,組閣主動權由議會第二大黨“擁有未來”黨領導人拉皮德掌握。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拉皮德成功説服來自右翼、中間翼和左翼的多個政黨,組建了超過60個議席的執政聯盟。
內塔尼亞胡組閣失敗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從政黨關係上,內塔尼亞胡失去了其他右翼政黨的支援。
從過去四次大選的結果看,以色列右翼政黨和極右翼政黨在議會佔據多數,能夠較為輕鬆地組建執政聯盟。但是內塔尼亞胡提出的執政聯盟方案,卻屢次被一些右翼政黨,如“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統一右翼聯盟和“新希望”黨等政黨所拒絕。
究其原因,在於過去數年裏,內塔尼亞胡先後與“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黨黨魁利伯曼、統一右翼聯盟黨魁貝內特和“新希望”黨黨魁吉德翁·薩爾發生重大矛盾,導致政黨關係交惡。因此,內塔尼亞胡始終無法凝聚所有右翼和極右翼政黨的支援,導致組閣失敗。
其次,從執政表現上,內塔尼亞胡也存在著諸多“槽點”。
長期執政使得內塔尼亞胡能夠在以色列國內政壇佔據優勢地位,但是也讓他容易因為某些政策和舉措而遭到批評。比如,去年內塔尼亞胡政府的抗疫政策就遭到以色列公眾的批評,只是到了今年初以色列通過疫苗注射達到90%以上民眾免疫時,內塔尼亞胡面臨的壓力才有所減少。
在伊朗核問題、巴以問題等諸多議題上,輿論觀點分歧較大,但是都將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政府作為抨擊對象。
最後,內塔尼亞胡自己深陷貪腐醜聞。
內塔尼亞胡執政多年,在以色列國內外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商業和關係網路,也捲入了腐敗風波。內塔尼亞胡身邊的親信、妻子和孩子,都被曝涉及一些貪腐事件和醜聞。以色列檢方對內塔尼亞胡提起公訴,極大影響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公信力。
新政府更關注國內議題
儘管拉皮德組建執政聯盟成功,但是聯盟內部關係十分脆弱,政治共識較少。
聯盟能夠組建的關鍵,在於這些政黨都秉持“反內塔尼亞胡”的立場。此前,不少分析就將3月大選稱為“內塔尼亞胡和反內塔尼亞胡陣營的對決”。
一旦未來聯盟成功將內塔尼亞胡驅逐出政治核心,並且施展權力,聯盟內部的分歧可能會愈發明顯。
從政策取向來看,拉皮德領導的執政聯盟可能會更關注以色列國內經濟和社會議題,難以在巴以問題和重大外交議題上做出改變。
聯盟內的政黨都比較關注國內議題,如“工黨”領導人米哈艾莉是以色列著名的女權運動家,“聯合名單”關注以色列阿拉伯人群體的境遇,“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主張中止對猶太教極端正統派的資助。
而在外交議題尤其是巴以問題上,不同政黨很可能出現原則性分歧。比如統一右翼聯盟的選民基礎是猶太定居點民眾,而“聯合名單”的選民基礎是阿拉伯人,雙方在巴以問題上的立場存在衝突。
所以未來拉皮德領導的政府,很可能會小心翼翼地避開敏感的政治和外交議題,關注社會和經濟議題。
儘管內塔尼亞胡未能主導政府,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徹底失去政治機會。貪腐訴訟將決定內塔尼亞胡能否平安度過政治風波,而拉皮德政府的存續時間也將關係到內塔尼亞胡是否有機會“東山再起”。
但是無論怎樣,持續10多年的內塔尼亞胡時代,似乎已經宣告終結。
(作者為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王晉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