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7日電 在7日上午舉行的國新辦發佈會上,談及近年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大活動和舉措,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表示,目前,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覆蓋了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覆蓋了全國生物多樣性分佈的關鍵區域。
崔書紅介紹,就地和遷地保護網路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各類自然保護地已達1.18萬個,總面積超過1.7億公頃,佔國土陸域面積18%,提前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愛知目標”提出的到2020年達到17%的目標要求。同時建立了各類植物園,野生動物繁育基地,使得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成功。
崔書紅稱,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取得重大進展。穩步推進和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濕地保護與修復等一大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退化土地數量持續減少。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經全面實現了禁捕。從今年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實行為期十年的禁捕。這些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對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恢復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監管和執法力度不斷加強。通過開展部門、區域和國際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生物多樣性違法犯罪行為。2019年,全國涉及野生動物違法案件將近1萬起,通過嚴厲打擊,涉野生動物違法案件的總數持續下降。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有關部委,持續開展了“綠盾”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從2017-2019年,累計發現了34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憶體在的違法開礦、違法建廠,在保護區的核心區、緩衝區違法建設旅遊設施和小水電站等嚴重破壞生態環境問題5503個,目前已經完成了整改5038個,整改完成率達到了92%。
崔書紅表示,為全面提升我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監管水準,探索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利用與經濟發展共贏的模式,促進綠色發展和高品質發展,在“十四五”期間還將加快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政策法規,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網路,構建完備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監測體系,著力提升生物安全管理水準,創新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機制,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和全面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眾參與。在良好的工作基礎上,繼續採取有力措施,持續改善我國生物多樣性狀況,全面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準。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