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灣疫情催熱“宅經濟”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社會萬象      2021-07-23 16:16:29

  新華社台北7月22日電(記者姜婷婷、陳鍵興)5月新冠疫情在島內暴發以來,台灣旅遊、餐飲、娛樂等行業受到衝擊,網路購物、餐飲外賣、線上教育等“宅經濟”則逆勢成長,帶動無接觸支付廣受歡迎,成為寒流中一抹亮色。

  全臺疫情三級警戒持續兩個月,民眾減少外出,上網購買防疫物資和民生用品增加,電商平臺業績凸顯。

  據悉,旗下擁有momo購物網的電商龍頭富邦媒6月營收83.3億元(新台幣,下同),較去年同期成長52.3%,創單月次高紀錄;上半年累計營收破400億元,同比增長31.3%,為歷史同期新高。生鮮商品是momo成長最快的板塊之一,上半年業績同比增長80%,5月和6月的日均業績相比前4個月增加約1.5倍。

  另一電商企業創業家兄弟表示,疫情暴發後,電商買氣提升,旗下“生活市集”業績大幅成長,上月創歷史同月最好的營收成績,本月訂單數及整體營收狀況持續穩健成長。東森購物的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公司合併營收137.4億元,同比增長20%,累計獲利8.6億元,同比成長47%,創歷史新高。

  記者所住公寓的前臺工作人員謝小姐自稱“購物狂”,認為走走逛逛是她的一種減壓方式,但疫情讓她轉變為忠實的網購擁躉。“以前沒覺得網購很重要,畢竟台北不大,去哪買東西都方便。但疫情升溫後不能到處逛,發現網購真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説。

  摩根大通近期發佈報告指出,未來10年台灣網購市場將持續增長,電商平臺有望成為受惠者。目前台灣網購滲透率約為13%,不及中國大陸的一半,也低於南韓的36%。鋻於大陸和南韓過去一年受疫情刺激,網購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摩根大通因此看好台灣發展潛力。

  疫情下,少了餐廳裏顧客觥籌交錯的景象,多的是外送摩托車在路上穿梭。據臺經濟主管部門統計分析,不少餐飲店自去年疫情發生後,陸續推出外帶餐盒、冷凍餐食外送等服務,此類業者佔比從去年4月的57%增至今年5月的64.8%,目前連台北五星級飯店的米其林三星餐廳也外送烤鴨。

  台灣知名外送平臺foodpanda本月21日宣佈與台北市政府合作,推出傳統市場外送服務,預計7月底將有6家傳統市場正式上線,第三季度傳統市場外送服務有望覆蓋台北九成人口。此舉有助傳統市場數字化轉型,也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優質的服務。

  此外,線上教育也熱度飆升。專為台灣中學生打造的線上教育平臺StudyBank近兩個月會員增加約六成,線上學習時間從疫情前日均連續56分鐘提升至109分鐘。

  隨著人們生活消費模式的轉變,無接觸支付使用率明顯提升。萬事達卡最新調查報告顯示,超過75%的台灣消費者提升了移動支付使用頻率,每天都會使用移動支付的用戶增加了30%。逾九成消費者認為通過指紋、臉部辨識和二維碼進行支付更便利,逾四成消費者會避免去不支援移動支付的商戶消費。

  記者發現,在台北超市和賣場裏,越來越少的顧客使用現金結賬,使用移動支付的人們中不乏年長者。“掃一下就好,不用掏錢、找錢,快捷安全,對收銀員也好。”一位排隊結賬的退休教師説。

  台北市健康路一家飲品店順應潮流,貼出告示:疫情期間,外送只接受移動支付。至於會否擋住慣用現金的顧客,店員表示,特殊時期都是為了彼此更安全。

  據報道,台北寧夏夜市2015年就引進大陸游客常用的支付寶,後續也和島內移動支付業者合作,目前八成攤商都可無接觸付款。

  疫情促使民眾消費習慣發生轉變的同時也在加速科技創新。台灣雲端物聯網産業協會應用服務委員會主委吳坤榮表示,協會正積極推動軟體創新,促使5G應用、雲端物聯網建設與各種遠距新興服務成為台灣科技成長新動能。

  疫情使台灣經濟民生受創不小,但也催熱新消費模式。經受疫情風暴的台灣能否在危機中捕捉轉機、把握新機,迎來經濟復蘇的彩虹?不妨拭目以待。

 

來源:新華網


文章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