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總書記的心中事 丨承德考察,總書記最牽掛這些事……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1-09-10 14:35:39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展開國內考察,其足跡從沿海到內地、從城市到鄉村,留下殷殷囑託,印下深深情懷。透過總書記的考察足跡,可以看到治國理政的深思考,可以看到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如磐。從今天起,華夏經緯網推出系列報道“總書記的心中事”,第一篇帶你走進河北承德,一起看看總書記關心的那些事……


5b8d867b97c547e88a2814965a6ce007.jpg


  2021年8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這也是今年以來他的第9次國內考察,行程涉及國有林場、文保單位、農村社區等。在這次考察中,總書記針對生態文明建設、民族團結、鄉村振興、養老服務等發表重要講話。許多話語,啟迪人心。


關注
生態建設


  ● 考察時間:2021年8月23日

  ● 考察地點:塞罕壩機械林場


  2021年8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月亮山,察看林場自然風貌,聽取河北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林場管護情況介紹,看望護林員。隨後,習近平來到尚海紀念林,實地察看林木長勢,了解林場弘揚塞罕壩精神、推動高品質發展等情況。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


  我國人工林面積世界第一,這是非常偉大的成績。塞罕壩成功營造起百萬畝人工林海,創造了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史上的典型,林場建設者獲得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機械林場榮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稱號。希望你們珍視榮譽、繼續奮鬥,在深化國有林場改革、推動綠色發展、增強碳匯能力等方面大膽探索,切實築牢京津生態屏障。


  塞罕壩林場建設史既是一部可歌可泣的艱苦奮鬥史,也是一部催人奮進的精神鍛造史。


  從“一棵松”到“百萬畝”,從茫茫荒原到生態寶地,幾代塞罕壩林場人伏冰臥雪、艱苦奮鬥,在高寒沙地上書寫了改天換地的“人間奇跡”,鑄就了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塞罕壩精神。


208321315.jpg

整個塞罕壩是一幅用墨綠、淺綠、鵝黃繪就的天然油畫。(總臺國廣記者李晉拍攝)


   什麼是塞罕壩精神?

     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對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感人事跡作出重要指示 ——


  55年來,河北塞罕壩林場的建設者們聽從黨的召喚,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時再強調——


  塞罕壩精神是中國共産黨精神譜係的組成部分。全黨全國人民要發揚這種精神,把綠色經濟和生態文明發展好。塞罕壩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態文明理念,再接再厲,二次創業,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業。


關注
文化名片


  ● 考察時間:2021年8月24日上午

  ● 考察地點:承德避暑山莊 普寧寺 承德博物館


  2021年8月24日,總書記在河北承德考察了這裡的“文化名片”——承德避暑山莊、普寧寺、承德博物館。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宗教工作、民族團結是總書記此行的重要關鍵詞。


4253383471.jpg

避暑山莊的煙雨樓(總臺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 承德避暑山莊


  “一座山莊,半部清史。”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是清代為實現團結邊疆少數民族、鞏固統一而修建的。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承德避暑山莊底蘊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與社會相適應、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方面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


50e71584d0db450a96ca359fa25741dc.jpg

  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這是24日上午,習近平在普寧寺考察。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 普寧寺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調研,他來到普寧寺,圍繞宗教工作實地調研。總書記強調,要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弘揚愛國愛教優良傳統,創建良好宗教環境,依法依規管理宗教事務,促進宗教更好順應社會、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


88e6f8400239480bb128bc3dee4ee8d8.jpg

  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這是24日上午,習近平在承德博物館參觀《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 承德博物館


  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調研期間,來到承德博物館,參觀《望長城內外——清盛世民族團結實錄》展覽,詳細了解清代民族關係發展和多措並舉維護民族團結、邊疆穩定、國家統一等情況,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關注
鄉村振興


  ● 考察時間:2021年8月24日下午

  ● 考察地點: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


  2021年8月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了解當地推進鄉村振興情況,並到村民家中看望,強調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總書記指出——


  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産業,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5cb18473efc24823b814e995385a0f40.jpg

  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這是24日下午,習近平在雙灤區偏橋子鎮大貴口村同村民霍金一家人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關注
老有所養


  ● 考察時間:2021年8月24日下午

  ● 考察地點: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2021年8月24日下午,習近平在高新區濱河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察看資訊化平臺、適老化改造等項目,詳細詢問服務範圍、救助方式等事項,同社區群眾親切交流。


5587383657204905193.jpg

  8月23日至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這是24日下午,習近平在承德市高新區濱河社區考察時,同社區居民親切交流。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總書記在此次考察時強調 ——


   要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産業協同發展,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路,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要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研究完善政策措施,鼓勵老年人繼續發光發熱,充分發揮年紀較輕的老年人作用,推動志願者在社區治理中有更多作為。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這是總書記一直以來的心願,也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綜合自新華網、人民網、央視新聞、人民日報海外版、國際線上、河北新聞網等




責任編輯:徐亞旻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