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臺軍年度重頭戲,今年“漢光”演習本來號稱要低調。據島內媒體報道,出於防疫的考慮,今年的演習規模縮減了不少,各軍種也不再使勁發佈那些與演習相關的新聞稿與照片,臺軍方甚至聲稱不開放媒體採訪,刻意要保持“低調”。 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所謂的“低調”不過是臺軍虛晃一槍。
臺軍“漢光”演習年年“賣慘”,今年的賣點是“生物戰”。據美國合眾社(UPI)報道,在這場為期5天的軍演中,“模擬應對生化武器打擊”是第一場。蔡英文在臉書上宣傳“漢光”演習時,特別強調了所謂“生物疫病醫療演練”,她還誇獎“弟兄姊妹同心協力,依序完成人員、車輛、裝備的除污,以及傷患檢傷分類、救治、後送等一連串的應變處置”。
13日,臺軍第4作戰區于台南地區實施“生物疫病軍民醫療能力整合”課目。該課目模擬“解放軍發動生物戰劑攻擊,導致步兵203旅官兵受到污染”的緊急應對。據臺“中央社”報道,演練開始前下起大雨,但沒有打亂預定日程,以爆破聲響模擬臺軍部隊疑似遭受敵軍生物戰劑武器攻擊情境,隨後化學兵部隊檢測車輛到場進行環境偵測,再由“身著全套防護衣的人員”進入現場搶救傷員,經初步除污、檢傷及緊急處理後,轉由一般救護車送往民間醫院治療。
這不是臺軍首次在漢光演習中演練生物戰。去年“漢光36號”曾在高雄進行“生物戰暨軍民醫療能力整合”演練,與今年不同的是,去年的演練名稱未冠以“疫病”一詞。而早在2005年“漢光21號”演習中,台當局曾演練應對“細菌戰”,當時是假想天花病毒成為恐怖分子製造、並對台灣使用的傳染性武器。不過,以往的“生物戰演練”均未被臺軍列為“漢光”軍演的宣傳重點。
這樣的著力宣傳很難不引發外界的聯想和解讀,認為此項課目的設定“意有所指”。臺軍所謂“生物疫病醫療演練”就是配合美國的病毒溯源論,製造“大陸發展生物武器威脅論”。新冠病毒溯源本身是科學問題,台當局跟隨美國將矛頭指向大陸,沒有絲毫事實根據,卻充滿迎合討好之意,是典型的包藏禍心。
專家指出,渲染生物戰顯示出臺軍“賊喊捉賊”的心虛。由於兩岸綜合實力對比懸殊,臺軍一直謀求利用非常規手段包括生物武器對抗大陸。承擔臺軍研發生物武器主要任務的是所謂的“國防部預防醫學研究所”。台灣《時報週刊》曾披露,“預醫所”位於台北縣三峽鎮白雞山區,深藏于山洞中,連門牌都沒有,派兵把守,周圍戒備森嚴。2001年前,“預醫所”曾編列預算,前往非洲和美軍合作蒐集可怕的埃博拉病毒。2004年台灣當局以防治“非典”為名指令軍方展開一項名為“反恐生物戰防禦計劃”的研究。但台灣的生物戰的水準究竟如何還是個謎。2016年台灣媒體曾披露,臺軍大手筆購入的偵檢車測不到病菌,“軍方反生物戰告急”,一度引發輿論譁然。
從媒體報道看,除了“生物戰”,今年漢光軍演的特色還不少,凡是能渲染“大陸軍事威脅”、呼應美國抹黑大陸描述的內容,都沒被錯過,並成為臺軍表演的重點。
“台灣模擬大陸生物戰和電子戰攻擊”,《日經亞洲評論》稱,台灣年度軍演設想了各種各樣的潛在攻擊途徑——不僅是導彈,還有登陸行動、電子戰、網路攻擊和生物武器”。
據《聯合報》報道,13日的演習中頗受矚目的還有“幻影2000”挂載電子情報偵搜吊艙,該吊艙被昵稱為“法國麵包”,偵搜距離達80公里,可針對大陸沿海防空陣地及軍機,實施雷達參數蒐集。
14日清晨,臺軍于台北石牌地區演練關鍵基礎設施防護,模擬解放軍將攻擊台北“中華電信”機房、欲癱瘓台北地區通信網路,接獲狀況後,多輛臺制“雲豹”八輪裝甲車深夜出發賓士在台北多條道路上,引得路人圍觀拍攝。
為應對解放軍機艦近期頻繁巡視台灣西南方海空域,據聯合新聞網報道,15日上午6時起,臺軍將在台1線屏東佳冬戰備道實施戰機起降操演,模擬“屏東空軍機場遭炸毀”時,各式戰機的油料和彈藥補給不受影響。參演的除IDF“經國號”、F-16V、“幻影2000”及E-2K預警機4架主力機戰機外,周邊空域還有一架救護UH-60M黑鷹直升機警戒。4架主力機在37分鐘完成降落、整補後再起飛,這是佳冬戰備跑道啟用41年來首度完成戰機起降。
為此,臺公路總局和軍方從14日上午起封路至15日上午,出動6輛大型清潔車和空軍人員清掃跑道,工作人員形容“對跑道的高品質要求,連一粒沙都容不下,遑論落葉、花瓣!”
臺軍方聲稱,全臺戰備跑道中,目前剩“佳冬戰備道”未完成驗證,“這次驗證完畢後將從中找出問題並精進”。
報道稱,蔡英文一早從台北搭乘專機抵達屏東,由邱國正陪同到場全程“視導”並慰勞演訓官兵。她還在臉書發文炫耀,她在屏東佳冬戰備道“見證了空軍順利完成起降操演” 。
大陸專家指出,由於需要考慮後勤補給設施、停機設施等,並不是每條高速公路都能當戰備道使用,臺高速公路的戰備道數量也有限。解放軍能打重兵設防的基地,當然也能炸癱戰備道。臺軍戰機一旦到了需要戰備道起降的時候,恐怕也沒有心思使用了。這是臺軍故意在島內散播“恐怖氣氛”,製造兩岸對抗情緒,同時“為臺軍增加軍費、購買進攻性武器裝備做鋪墊”。
今年的漢光演習也與以往一樣進行“大逃亡演練”。據“三立新聞網”報道,14日演習的“淡水河防”操演內容,是阻止解放軍由淡水河直攻“總統府”,臺“憲兵指揮部”投入“保衛總統府”的防衛作戰,調派“雲豹”裝甲車到場,併發射空包彈模擬強大火力,“場面壯觀”,卻引發島內民眾嘲諷:“又要演練逃跑?”
報道稱,這場演練一早開始,淡水河左岸沙灘上架設阻敵搶灘的防禦工事,並預置兵力進行演練,同時,在淡水河右岸的漁人碼頭,軍方調派“雲豹”裝甲車CM-33及CM-34等到場演練。不僅裝甲車所載運的步兵下車進行作戰演練,裝甲車也發射空包彈模擬強大火力,“場面壯觀”,軍方在“淡水河防”操演中假想敵軍部隊沿淡水河進攻台北,由“關渡指揮部”出動兵力阻絕敵軍來犯。臺軍河防演練重點除在淡水河左邊建設阻絕的防禦工事,步兵搶佔戰術點進行攻擊,淡水河右邊則出動輕型“雲豹”裝甲車來進行岸上防衛,在堤防具制高點優勢下,“殲敵于海上”。
台灣地區搞軍演的頻繁程度,尤其是動輒就防“斬首”的演練可謂“政治奇觀”,民進黨當局試圖將其政治化,渲染“大陸威脅”。相對而言,面對兩岸如此之大的軍事實力差距,這種演習的軍事意義越來越小。
臺軍現有的“軍事戰略”核心思想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而這裡的“重層嚇阻”,也就是“拒敵于彼岸,擊敵于海上,毀敵于水際,殲敵于灘頭”。如今,臺軍找個理由就取消與“殲敵于灘頭”相關的演習,也從側面説明,在台軍心目中,這項演習的重要性、必要性大大降低。一旦無法完成“拒敵于彼岸,擊敵于海上,毀敵于水際”,臺軍顯然是對“殲敵于灘頭”不抱任何希望了。
此前,針對臺軍“漢光演習”,國台辦曾表示,關於當前台海局勢,緊張動蕩的根源在於民進黨當局勾連外部勢力進行謀“獨”挑釁,製造兩岸對立對抗。我們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絕不為各種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留下任何空間,我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堅定不移,能力不容置疑。
按照台灣媒體的説法,今年“漢光”演習另外一大“亮點”是“雄風-3”超音速反艦導彈的實彈發射。台海軍“海鋒大隊”裏配備超音速“雄風-3”反艦導彈的機動二中隊,首次參與漢光演習的實兵驗證。
他們將從岸上的戰備位置,發射一枚“雄風-3”反艦導彈,模擬攻擊解放軍戰艦,這將是此次演習中“最機密的項目”。而在演習開始前,蔡英文還親自到台中的導彈基地展開視察。
據臺媒報道,台海軍之前以“迅雷項目”為名,在台中地區附近興建大型導彈基地,隨後移駐海軍“海鋒大隊”機動二中隊與支援中隊,並且部署機動型雄三反艦導彈,現已進駐完畢並全面啟用。機動型“雄風-3”導彈可迅速推進到海岸,“將強化西部制海戰備能力”。
“雄風-3”反艦導彈是由臺“中山科學院”研製的一種超聲速反艦導彈。該彈使用了衝壓火箭發動機,號稱最大速度3馬赫,最大射程達到了150公里。由於其飛行速度快,所以突防能力比“雄風-2”更高一些。
據悉,“中山科學院”正在研製增程型“雄風-3”導彈,射程超過300公里。目前,包括臺軍“成功”級、“錦江”級等軍艦,以及“光華6號”導彈快艇都已換裝雄三導彈,搭配雄二導彈以“高低配”方式增強打擊力。
而這次要在演習中發射的“雄風-3”導彈,是由機動發射車在岸上發射的型號,和艦載型號無本質區別。
不少臺媒把“雄風-3”導彈吹噓為“航母殺手”,稱其“具有世界級競爭力”。聲稱有了“雄風-3”導彈,台灣就像刺猬一樣,“以遼寧號為首的解放軍航母編隊,還沒有強到足以跟美國航艦群相比,只要台灣導彈多,對方船艦就不敢造次靠近”。
不過,2016年7月1日的一次誤射,讓這種“航母殺手”秒變“漁船殺手”。當天早晨8時許,台海軍左營軍港的金江艦進行系統檢測過程中,誤射“雄風-3”導彈。導彈在發射後約2分鐘,擊中當時在左營軍港75公里外,澎湖東南海域捕魚作業的漁船。導彈貫穿漁船的過程中造成1死3傷,貫穿漁船後繼續飛行約3.5公里後落入海中。
而且在這次烏龍事件,號稱“航母殺手”的“雄風-3”導彈卻沒能擊沉小漁船。儘管有台灣專家認為漁船殼體太薄,未能觸發引信,但是其可靠性也受到廣泛質疑。
實際上,“雄風-3”導彈僅僅靠速度根本無法突破解放軍海軍的防空網。根據臺媒報道,2018年7月16日在九鵬海域的一次試射中,該導彈飛行71秒,命中47公里外的靶艦,平均速度約2馬赫,和誤射事件中的速度相當。以這個速度,解放軍海軍的海紅旗-9、海紅旗-16、紅旗-10以及近防炮均可輕鬆攔截。此外,還能有效對其導引頭進行干擾。
台海軍試射“雄風-3”,恐怕只有台灣的漁民會瑟瑟發抖。
島內《自由時報》等綠媒紛紛發佈“漢光”軍演的“精彩圖輯”,稱這是臺軍訓練成效的總驗收。面對綠營的自嗨,網友、專家和外媒都忍不住潑一盆涼水。
美國《福布斯》雜誌稱,大陸艦隊有170艘輕型護衛艦、驅逐艦和巡洋艦。台灣艦隊只有28艘這樣的軍艦,而且比大陸軍艦要老舊得多。即使“海劍二”艦載防空系統取代現有導彈,在與解放軍超級戰艦的衝突中,也救不了臺軍的戰艦。“新導彈充其量只能延緩臺軍艦隊的失敗”。
《日經亞洲評論》稱,台灣島的導彈密集程度據稱僅次於以色列,但主要是短程武器,多數打不到大陸。台灣的軍事實力比大陸弱得多,因此只能採取非對稱防禦戰略,盡可能地與解放軍保持距離,拖延大陸攻入時間,為美國等大國的干預爭取時間。
對此,有網友質疑:台灣的軍事演習都是一種聲光大秀,如果敵人真的來襲,會照你們想好的劇本走?!↓
有人諷刺蔡英文:導彈會射漁船、突襲艇會翻覆、戰機會失事、戰機會吃土、戰車會翻覆、蔡英文只會臉書大內宣。↓
還有網友説:算了吧。等到真的打台北“衛戍戰”。一切都灰飛煙滅了。來得及嗎?↓
更有島內網友表示:“希望蔡英文也能被炸癱瘓。”↓
“中時電子報”發表署名評論稱,了解軍事的都知道,一旦大陸攻臺,“第一波攻擊後戰爭即可能結束”。台灣必須且唯一能走的路,只能是與大陸共謀和平、共創雙贏。“民進黨政府迄今仍然是執迷不悟,堅信繳了保護費即可獲得美國的跨海救援,真是讓人不勝唏噓與搖頭嘆息”。
此前對於民進黨當局近期開展的種種軍事行動,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也曾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造成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原因眾所週知。民進黨當局不思悔改,反而企圖加劇對抗,這種做法既不明智,也不自量力。
來源:環球網、海外網、鳳凰網、觀察者網、澎湃新聞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