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辛亥革命對海峽兩岸的重要意義與啟示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1-10-12 10:09:39

(評論員 文清)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也是辛亥革命110週年。110年前,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先驅不僅推翻了滿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為重要的是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中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有力地推動了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和社會變革,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嶄新的大門。同時,辛亥革命為中華民族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激勵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不懈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時至今日,辛亥革命對於海峽兩岸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與啟示。

一、辛亥革命成為兩岸共同推動國家統一的精神紐帶。

110年前辛亥革命,無數海內外有志之士,不畏強權、不怕犧牲,前仆後繼,奮勇投身辛亥革命這一歷史洪流,極大地增強了全體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在革命中培育了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振興中華不懈奮鬥。辛亥革命將包括海峽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為推翻帝制、促進統一、振興中華而努力奮鬥。

孫中山先生終其一生,念茲在茲的就是統一中國。今日我們紀念辛亥革命,正是要將辛亥革命傳承下來的愛國主義精神不斷發揚光大。對於兩岸同胞而言,當下的愛國主義就是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支援和推動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當前,民進黨大肆鼓吹“台獨”,極力推動“去中國化”,在島內煽動“仇中反中”民粹政治,蓄意製造兩岸同胞之間的民意對立,企圖通過這一途徑,將台灣和大陸徹底分割開來。對於民進黨和台灣島內的“台獨”分裂勢力的險噁心用心,台灣同胞應擦亮眼睛,明辨是非,切不可被其蒙蔽。兩岸同胞理應秉持民族大義,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以實際行動共同反對“台獨”,支援國家統一,這是作為一名中國人應有的民族氣節與骨氣。辛亥革命留下的愛國主義精神,理應成為當下兩岸中國人共同的精神家園與精神紐帶,共同為促進祖國統一與振興中華作出新的貢獻。

二、兩岸應共同弘揚不畏艱難、勇於奮鬥的革命精神。

110年前的辛亥革命,在中華大地上留下諸多可歌可泣的奮鬥故事。無數海內外中華兒女為了國家富強、人民解放,民族振興奮走呼號、奮起鬥爭,不怕流血、勇於犧牲,在革命和奮鬥中為中華民族留下不畏強權的革命精神、反對專制的民主精神、舍生忘我的犧牲精神、愈挫愈勇的奮鬥精神、胸懷大局的協作精神,激勵著中國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不畏艱險、奮勇向前。

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遇到諸多困難與挑戰。主要有兩大因素:一是台灣島內以民進黨為代表的“台獨”分裂勢力。這股分裂勢力不僅是影響國家統一的最大障礙,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嚴重隱患;二是不希望看到中國發展、崛起的外部反華勢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不願看到中國發展與崛起,想方設法為中國發展製造困難,而打“台灣牌”歷來是國際反華勢力遏制中國發展和崛起的重要手段。這兩大因素,共同構成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最大絆腳石。

面對種種困難與不利因素,兩岸應當認清歷史發展大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

事實證明,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國發展和崛起的腳步不會放慢,更不會停止。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以兩岸中國人的智慧,增進交流,平等協商,縮小分歧,擴大共識,共同商討兩岸統一的方式與路徑,不斷邁向祖國統一和民族復興的光明未來。

三、兩岸應共同增進國家統一的信心與決心,齊心協力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中國共産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援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孫中山先生畢生追求國家統一,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都應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付出智慧與心力。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産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在10月9日舉行的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兩岸關係和祖國統一的內容時,全場多次掌聲雷動,同時也得到兩岸同胞的熱烈反響與支援。反對“台獨”,支援一個中國原則,推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得到兩岸同胞的一致共鳴,充分體現出全體中國人民謀求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兩岸形勢下,推進祖國統一更加需要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努力,而始終保持堅定的信心與決心是重要的前提與基礎。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説:“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同時他也指出,“‘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今天,經過長期奮鬥,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雖然遇到困難與阻力,但前景是光明的,未來是美好的,國家統一是歷史大勢,不可逆轉。在推進國家統一的進程中,前景光明遼闊,但前路不會平坦。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兩岸同胞看到前途的光明,不斷提升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的信心、決心與戰勝困難的勇氣。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這番講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為海峽兩岸注入了強大精神動力。

推進祖國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光榮,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誠如孫中山先生所言,“惟願諸君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兩岸同胞理應發揚辛亥革命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高度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團結一心、攜手合作,共同邁向祖國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