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 解讀習近平大會重要講話之“振興中華”這一鮮明主題始終貫穿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1-10-12 14:27:36

微信圖片_20211012140112

  10月9日,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紅幅高懸,“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大字莊嚴醒目,主席臺上方懸挂孫中山先生畫像,精心佈置的禮堂盡顯莊重。

  上午,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在這裡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併發表重要講話。

  總書記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辛亥革命的歷史功勳,回顧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總結了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強調了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呼籲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攜手向著民族復興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總書記重要講話自始至終貫穿著“振興中華”這個鮮明主題。

x4

  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565434_0f9c17ed-12f3-4113-803b-4092c1e76d7c

  △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現場。(總臺央視記者張宇拍攝)

  回望歷史,在19世紀積貧積弱的舊中國,辛亥革命領導者孫中山先生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

  1894年,年僅28歲的孫中山先生提議組建了中國第一個民主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以“振興中華、維持國體”為宗旨。此後,民主革命人士多次組織武裝起義,撼動了清政府的腐朽落後統治。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第一槍在武昌打響,點燃推翻封建王朝的戰火,宣告幾千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總書記在講話中高度讚揚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雖然受到歷史進程、社會條件的制約,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但總書記以歷史發展的眼光明確指出,辛亥革命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武昌起義後,全國範圍內的大起義風暴席捲而來。湖南、雲南、廣東等13個省和上海紛紛高舉義旗。

  此外,1912年成立的南京臨時政府制定、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促進了民族工業發展,否定清政府的封建教育,倡導男女平等,革除封建陋習……

  孫中山先生還親自推廣一種穿著方便的新樣式男裝,這種男裝被後人稱為“中山裝”,廣為流行。

  2016年11月,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大會隆重舉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表達了對孫中山先生的深深崇敬之情。總書記指出,對孫中山先生最好的紀念,是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鬥。

  孫中山先生始終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他于1917年至1919年寫出了《建國方略》一書。

  書中構想了中國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把中國沿海、內地、邊疆連接起來;修建160萬公里的公路,形成遍佈全國的公路網,並進入青藏高原;開鑿和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三峽大壩,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電力事業;在中國北部、中部、南部沿海各修建一個世界水準的大海港;大力發展農業、製造業……

  在20世紀初的舊中國,這些宏大構想難以實現。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昔日的宏偉夢想終成現實。

  “祖國大地上,鐵路進青藏,公路密成網,高峽出平湖,港口連五洋,産業門類齊,稻麥遍地香,神舟遨太空,國防更堅強。”撫今追昔,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地説,中國人民創造的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先生的設想。

  撫今追昔,孫中山先生振興中華的深切夙願,辛亥革命先驅對中華民族發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併為之奮鬥的偉大夢想已經或正在成為現實,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

x4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五點歷史啟示

565434_af01fda6-f3dd-48e1-8864-25e854b204f3

  △當天大會的與會代表。(總臺央視記者關舟拍攝)

  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説:“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今天,經過長期奮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前景光明遼闊,但前路不會平坦。我們要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繼續擔當歷史使命,掌握歷史主動,不斷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偉業推向前進。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有領導中國人民前進的堅強力量,這個堅強力量就是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繫、命運所繫。沒有中國共産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準。要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增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確保中國共産黨始終成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條道路符合中國實際、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時代發展要求,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夠走得穩、走得好。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堅定志不改、道不變的決心,牢牢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英勇奮鬥。歷史發展從來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充滿曲折和艱辛的。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説的:“我們的先人以不屈不撓的鬥爭反對內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歷史機遇,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鬥志,勇於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以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意志品質,堅決戰勝任何有可能阻礙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重大風險挑戰,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必須同舟共濟,依靠團結戰勝前進道路上一切風險挑戰。孫中山先生説過:“要恢復民族的地位,便先要恢復民族的精神。”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心聚在了一起、血流到了一起,共同書寫了抵禦外來侵略、推翻反動統治、建設人民國家、推進改革開放的英雄史詩。統一戰線始終是中國共産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重要法寶。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樹立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緊緊依靠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奮鬥,堅持大團結大聯合,不斷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廣泛凝聚中華民族一切智慧和力量,形成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共襄民族復興偉業的生動局面。

  ——辛亥革命110年來的歷史啟示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安定團結的國內環境,而且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孫中山先生曾經説過:“中國如果強盛起來,我們不但是要恢復民族的地位,還要對於世界負一個大責任。”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不僅希望自己發展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都能擁有幸福安寧的生活。

  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加強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團結,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努力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x4

  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 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必將實現

565434_ec5a1bfe-1655-49da-8179-62a6d20f16ab

  △大會主席臺後幕正中懸挂孫中山先生畫像。(總臺央視記者周志國拍攝)

  孫中山先生説過:“‘統一’是中國全體國民的希望。能夠統一,全國人民便享福;不能統一,便要受害。”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這是中華民族歷史演進大勢所決定的,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意志,正像孫中山先生所説:“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我們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

  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權威專家: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辛亥革命精神的重要內容

  “台灣問題的産生和演變,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劉相平説,台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産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國家強大、民族復興、兩岸統一的歷史大勢,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擋。中國人民正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在此過程中,國家的綜合實力進一步壯大,可以為國家統一創造更好條件,而國家統一也會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空間。

  “近年來,美國頻打‘台灣牌’,使得台海形勢風高浪急,危險系數拉升。總書記的講話就是要正告這些外部勢力,停止干涉中國內政,不要阻礙我們的統一進程,更不要低估我們維護國家統一的決心和能力。”劉相平説,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既是在警告島內“台獨”分子,也是正告美西方反華勢力,不要阻撓兩岸統一進程。

  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科研室副主任張華表示,兩岸同胞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兩岸關係發展的歷史啟示我們,當祖國強大時、兩岸統一時,台灣同胞就可以有尊嚴、得福祉,否則就會受欺侮。在當下,雖然島內反對“台獨”、推動統一工作受到民進黨當局的打壓,但這是正義的事業,是光榮的使命。新形勢下,期待島內同胞勇敢站出來,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共同努力。

  他指出,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中國人民有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兩岸統一一定能夠實現,外部勢力的干涉絲毫不能改變這一偉大進程。近期島內“台獨”分裂活動和美國等外部勢力干涉台灣問題的頻率、力度有所上升,這絲毫不會增加台灣對抗大陸的“資本”,更擋不住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歷史大勢。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號召“兩岸同胞都要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共同創造祖國完全統一、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偉業”,這段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辛亥革命是兩岸的共同記憶,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在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的時間點上,對兩岸同胞發出這樣的號召,恰逢其時。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強調“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堅定意志、強大能力”。朱松嶺表示,隨著大陸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我們有能力遏制和打擊“台獨”分裂活動,並擊退外部勢力對中國內政的干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再次為“台獨”勢力和外部干預勢力敲響警鐘。

  朱松嶺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這再次闡明大陸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沒有變,彰顯了大陸對台灣同胞的尊重和體諒。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希望台灣同胞能夠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與大陸同胞攜手推動祖國完全統一早日實現,共同邁向中華民族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x4

  發揚辛亥革命先驅偉大精神 繼續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QQ截圖20211012134743

圖片來源:網路

  紀念辛亥革命,我們就要堅定不移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動員和凝聚全民族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力量源泉,是辛亥革命先輩最鮮明的精神品格。紀念辛亥革命,我們就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紀念辛亥革命,我們就要實現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任何分裂祖國統一的圖謀,任何欺侮、壓迫、奴役我們的妄想,都將在14億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民族復興、國家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心願。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每一名中華兒女都不能缺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祖國完全統一兩大歷史使命相輔相成、互為促進,“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我們堅定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祖國完全統一的歷史任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

  經過近代以來的長期艱苦奮鬥,中國人民創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迎來了民族復興的光明前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光榮,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使命。孫中山先生説:“惟願諸君將振興中國之責任,置之於自身之肩上。”習近平呼籲,海內外全體中華兒女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發揚孫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精神,攜手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繼續奮勇前進!

  綜合自新華社、光明日報、新京報、中國青年報等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