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從應急救援到“超長待機”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再顯“神技”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大陸新聞 > 時事要聞      2021-10-16 15:31:15

  中新社酒泉10月16日電 (馬帥莎 郭超凱)10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搭載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太員奔向太空。作為中國空間站任務的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不僅完成了應急救援待命任務,進行了首次徑向交會對接,此後將開展6個月“超長待機”。

  據了解,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均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抓總研製,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構成,共有14個分系統,是迄今為止中國研製的標準最高、指標最嚴格的載人航太器。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總體設計部飛船型號系統總體副主任設計師高旭將神舟載人飛船形象地比喻為航太員實現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取得應急救援資格“證書”

  為了保護航太員生命,五院開創了天地結合的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即每次有兩艘飛船進場,由後一艘飛船作為突發情況的生命救援之舟,具備8.5天應急發射進行太空救援的能力。

  根據“滾動待命”的工作策略,在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後,五院研製團隊披星戴月持續攻關,在規定時間,按照規定流程,完成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全部待命工作,取得了應急救援的資格“證書”。

  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的同時,五院抓總研製的神舟十四號已經完成發射前的全部工作,進入應急發射待命狀態。五院神舟團隊在六個月裏經受住了三船工作並行開展的艱巨考驗。

  進行首次徑向交會對接

  神舟十三號在入軌後,將採取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把三名航太員送至空間站天和核心艙,開展長達六個月的太空生活。

  為適應空間站組合體不同構型及來訪航太器不同停靠狀態,實現與空間站前向、後向、徑向交會對接和分離,神舟團隊設計了新的交會路徑和繞飛模式,增加了繞飛、快速交會對接、徑向交會對接各項功能。

  神舟十二號在返回前,完成了與空間站進行徑向交會的驗證工作。此次神舟十三號將首次與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成的“一字構型”組合體完成徑向交會對接,這是對中國航太器交會對接能力的又一次完美展示。

  開展6個月“超長待機”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完成徑向交會對接之後,停靠時間將由神舟十二號的3個月延長到6個月,執行180天組合體長期駐留任務,這將是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將首次考核並驗證空間站任務航太員長期在軌駐留能力。

  為適應空間站複雜構型和姿態帶來的複雜外熱流條件,滿足超長“待機”的要求,五院神舟團隊對返回艙、推進發動機和貯箱等熱控方案、船站並網供電方案進行專項設計,使飛船具備供電、熱環境保障的適應性配套條件。

  此外,先期到達的天舟三號攜帶了可供長期駐留使用的生活物資,為航太員提供充足“後勤保障”。在後續駐留過程中,航太員將進一步開展空間站組合體管理、再生生保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驗證和應用。(完)



責任編輯:黃楊
熱門評論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