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記者李國利、黎雲、徐毅)大漠戈壁秋濃如酒,絢爛胡楊再送神舟。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16日在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點火升空,開始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航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入駐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有人長期駐留時代到來。
這是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1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第2次載人飛行任務。
0時23分,乳白色的長征火箭點火起飛,熊熊燃燒的尾焰點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上空夜幕。這是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首次從應急備份狀態轉為正常發射狀態。
有“神箭”美譽的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是我國唯一一型載人運載火箭,從今年開始採取“發射1發、備份1發”及“滾動備份”的發射模式,意味著今後“一年兩次發射”將成為常態。
約582秒後,船箭成功分離。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宣佈: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自6月17日至今的短短4個月間,這個中心兩送神舟飛天,在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歷史上尚屬首次。而這還只是個開始,2022年,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也將從這裡踏上太空之旅。
此時,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天舟三號組合體正在深空靜待家人的到來。自4月29日升空後,天和核心艙穩定在軌運作、功能性能正常、設備狀態良好。
6時56分,神舟飛船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與此前已對接的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構成四艙(船)組合體,整個交會對接過程歷時約6.5小時。
這是我國載人飛船在太空實施的首次徑向交會對接,即通過天和核心艙下方對介面與空間站進行交會並對接。
天和核心艙艙門開啟後,中國太空漫步第一人翟志剛、中國首位“太空教師”王亞平、第一次出征太空的航太員葉光富先後順利入駐天和,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生活。
6個月,也將成為中國空間站運營期間航太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週期。
建設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太“三步走”戰略的第三步,2010年立項,目前已進入空間站建造的關鍵時期。空間站在軌建設分為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空間站建造兩個階段進行。神舟十三號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
神箭衝碧宇,天和傲蒼穹。從無人飛行到載人飛行,從艙內實驗到太空行走,從一人一天到多人長期駐留……中國載人航太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29年前制定的發展戰略穩步前進。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