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三季度中國經濟呈現六大亮點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 題:三季度中國經濟呈現六大亮點
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
三季度,受到全球疫情反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際海運緊張、勞動力短缺和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等多重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放緩。但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主要宏觀指標仍然保持在合理區間,呈現六大亮點。
資料圖:集裝箱碼頭。張茵 攝
經濟恢復態勢持續
中國國家統計局當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8%,高於6%以上的預期目標。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長4.9%,環比增長0.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淩暉表示,受上年同期基數抬升影響,以及疫情汛情的衝擊,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環比延續擴張勢頭,兩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較快增長。經濟恢復態勢持續。
就業總體狀況改善
就業是民生之本。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達到1045萬人,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95%。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2%,低於全年5.5%左右的預期目標。其中9月份的失業率為4.9%,比上個月回落0.2個百分點。7月、8月和9月三個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走勢穩中有降,其中,31個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2%、5.3%和5%,也趨於改善。
分析原因,付淩暉指出,總體而言,經濟持續恢復有利於增加就業崗位。此外,中國服務業恢復改善有利於擴大就業容量。9月份,中國服務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5.2%,比上個月加快0.4個百分點。
資料圖:市民在商場內購物。中新社發 孫漢侖 攝
消費回升加速
受疫情影響恢復較慢的消費正加快回升。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同比名義增長15.8%,兩年平均增長5.7%,比上半年有所加快。其中,9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由2.5%回升4.4%,兩年平均增速由1.5%回升至3.8%。環比增速由0.17%回升至0.3%。
中國民生銀行高級宏觀研究員王靜文表示,9月以來,隨著疫情逐漸受控,線下接觸型消費率先復蘇。9月餐飲收入同比增速由-4.5%回升至3.1%。同時線上銷售仍然火熱,1-9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5.2%。
官方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64.8%,仍為經濟增長第一動力。
糧食生産形勢總體較好
糧價穩百價穩。儘管三季度中國部分地區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生産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付淩暉表示,從全國範圍看,農業生産的氣候條件總體上還是較為適宜的,田間管理和減災措施也是有力的。今年中國夏糧和早稻實現了雙增産,合計增産2.2%。
隨著糧食生産的扶持力度加大,種植效益也在提升,農民的種糧積極性有所增強。今年秋糧播種面積明顯擴大,其中高産作物玉米增加較多。總體來看,付淩暉稱,秋糧有望實現較好收成,有利於全年豐收。
資料圖:收割機收割成熟水稻。 瞿宏倫 攝
出口好于預期
前三季度,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2.7%。其中,出口增長22.7%,進口增長22.6%;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7691億元人民幣。中國繼續保持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
王靜文表示,9月以美元計中國出口同比增長28.1%,高於前值和市場預期;兩年複合增速也由17.0%回升至18.4%。儘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新興經濟體生産恢復導致訂單轉移效應減弱,但由於全球供應鏈短期內難以修復,出口價格預計仍將處於高位,出口增速仍有望保持韌性。
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齊頭並進”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6265元人民幣,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7%,兩年平均增長5.1%。同期,中國國內生産總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5.2%。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同時,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縮小。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值2.62,比上年同期縮小0.05。(完)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