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

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

櫛風沐雨,浴血淬火。1934年至1936年的長征,是改變中國命運的偉大遠征,是中國工農紅軍用信念、理想、勇氣與意志書寫的一段壯麗史詩。長征勝利整整85年,儘管滄海桑田,但一個民族的歷史精髓需要傳承;儘管山河巨變,但一個民族的精神血脈需要相連。

  85年前,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四路紅軍縱橫十余省,長驅數萬里,戰頑敵、越天塹、闖險關,向死而生,浴火重生,最終會師陜甘寧,取得舉世震驚的偉大勝利。這場戰略大轉移,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同時也鑄就了一座高聳入雲、光芒四射的精神豐碑。

  長征精神,在寧肯犧牲自己也要幫助戰友走出草地的“金色魚鉤”上閃耀,在對勝利懷著無比堅定信念的“半截皮帶”上刻印,在臨死前託付給戰友的“七根火柴”上熊熊燃燒……作為中國共産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偉大長征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長征使一個政黨走向成熟、破繭成蝶,也使一支軍隊走出絕境、換羽新生。長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行程之遠、環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世界戰爭史乃至人類文明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歷經挫折不斷奮起,曆盡苦難淬火成鋼,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長征鍛鍊了人民軍隊,長征磨練了人民軍隊,長征成就了人民軍隊,長征開啟了人民軍隊發展的新起點。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習主席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告誡全黨:“過去一百年,中國共産黨向人民、向歷史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現在,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又踏上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的趕考之路。”新的長征路上,雖不聞金沙水拍,但也要躍峽谷闖激流;雖未見大渡橋橫,但也要攀鐵索涉險灘。只有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知重負重、奮鬥奮進,才能跨越一個個“雪山”“草地”,征服一座座“婁山關”“臘子口”,奪取新的更大勝利。

  長征是人民軍隊的光榮,光榮的人民軍隊必須永遠繼承紅軍長征的偉大精神和優良作風。“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長征的史詩,屬於歷史,也屬於現在和未來。

紅軍英勇無畏,鑄就不朽豐碑

  紅軍長征,最初叫“戰略轉移”。由於分處於國民黨軍隊的分割包圍之中,多路紅軍部隊進行長征時,起始時間、地點,所走路程各不相同,但無一不是在槍林彈雨、戰火硝煙中前行。其中,尤以中央紅軍的長征,最為艱苦卓絕、最為驚心動魄。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紅軍主力撤離瑞金,踏上漫漫征途。史料記載,出發時,這支8.6萬餘人的大軍,只有山炮、迫擊炮38門,平均每百人擁有槍支僅40余支,平均每支槍不到60發子彈,此外還有6000多支梭鏢,800多把馬刀。就是用這樣的武器,紅軍將士同國民黨軍隊的飛機大炮展開殊死搏鬥。

  血戰湘江,紅三軍團死守新圩,師以下團營連指揮員幾乎全部陣亡;紅一軍團在腳山鋪一帶阻擊敵人,付出了巨大犧牲;紅五軍團第34師和紅三軍團第18團為掩護紅軍主力渡江,與十幾倍之敵鏖戰,大部壯烈犧牲。

  這,僅僅是開始。危險,始終與紅軍如影隨形。面對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央紅軍平均3天就發生一次激戰,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紅軍犧牲。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鏖戰獨樹鎮、勇克包座、轉戰烏蒙山……萬里征程,儼然一次向死而生的進軍,真可謂“走一步槍聲迴響,踏一腳烈焰升騰”。

  瀘定橋,13根鐵索今猶在。一位外國政要評價:“如果這次戰鬥失敗,如果紅軍在炮火面前畏縮不前……那麼中國隨後的歷史可能就不同了。”紅軍的字典裏沒有“如果”!一支臨時抽組的突擊隊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迎著雨點般的子彈,一邊匍匐前行一邊英勇戰鬥,一舉突破了這道天塹。

  據統計,整個長征途中,各路紅軍與圍追堵截之敵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鬥,其中師以上規模約120次,取得了殲滅與擊潰敵軍數百個團、斃傷敵軍數萬人的輝煌戰績。

  長征,不僅有血火的戰鬥,還有真理的探尋。當年,趁著打仗的間隙,黨和紅軍的領導者們圍坐在會議桌前,一次次同黨內錯誤思想展開鬥爭,為紅軍的前途命運作出抉擇。

  “強渡湘江血如注,三軍今日奔何處?”湘江戰役之後,紅軍的出路到底在哪?當時的中央領導層發生激烈爭論。

  羅蒙山下,恭城書院,通道會議舊址。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在這裡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毛澤東以其西進貴州的主張,向“左”傾路線和洋顧問説“不”。6天后,黎平會議召開,通過了否定博古、李德錯誤戰略方針的決議,肯定和採納了毛澤東的正確意見,從根本上實行戰略轉兵。

  紅軍,在這裡拐了一個彎,很快迎來生死攸關的轉捩點。

  一座中西合璧的二層建築裏,陳列著一張桌子、幾把椅子。1935年1月中旬,就在這樣一個簡陋的房間,經過整整3天的闡述、爭辯,誕生了遵義會議決議。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黨和革命事業轉危為安。

  “真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真理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確立。”有這樣一組數據:從中央紅軍開始長征到三大主力會師陜甘,先後召開了幾十次重要會議,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兩河口會議,確立了黨的北上抗日救國戰略方針;俄界會議,通過了關於張國燾的錯誤的決定;哈達鋪會議,決定到陜北與劉志丹部匯合;瓦窯堡會議,解決了黨的策略路線和軍事戰略問題……

  這些會議,不僅決定了長征的方向、紅軍的生死存亡,也使我們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以及指引這條道路的正確理論,並進一步認識到這樣一條真理:只有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才能把革命事業引向勝利。

  展開中國地圖,連接各路紅軍長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會發現,長征實際路線構成了幾張遒勁的彎弓形狀,“弓弦”下多為平原、丘陵地區;“弓背”之處,密布斷崖深谷、激流險灘。而紅軍多是在“弓背”上艱難跋涉。

  中央紅軍長征歷時1年,轉戰11個省,渡過20余條江河,翻越20多座大山,行程兩萬五千里;

  紅二方面軍長征歷時11個月,轉戰9個省,渡過烏江、金沙江、渭水等江河,翻越烏蒙山、玉龍雪山等大山,行程近兩萬里;

  紅四方面軍長征歷時19個月,轉戰4個省,渡過15條江河,翻越5座雪山,行程一萬餘裏;

  紅25軍長征歷時10個月,轉戰4個省,渡過渭河、涇河、葫蘆河等河流,翻越桐柏山、伏牛山、秦嶺等大山,行程近萬里。

207781_700x700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很難想像,在如此惡劣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前,紅軍將士竟是腳穿帶著毛刺的草鞋,與敵人戰鬥,將坎坷和泥濘踏平。

  赤水河,流經滇、川、黔三省交界,素以水流湍急、岸險難行著稱。就是在這裡,中央紅軍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與敵軍展開週旋——一渡赤水,向扎西前進;二渡赤水,再佔遵義;三渡赤水,調動國民黨軍西進;四渡赤水,南渡烏江,跳出敵人重兵包圍圈。紅軍將士靠著一雙鐵腳板,南北往返數次,東西馳騁千里,上演了精彩絕倫的戰爭活劇。由赤水河沿圖向川北,雪山聳峙,草地綿延。當年紅軍路經這些地方,非戰鬥減員極其嚴重。

  在《紅軍長征·回憶史料》裏,老紅軍謝良這樣描述,“寒風吹在身上,冷颼颼的;雪粒打在臉上,像刀割似的疼痛……不少同志已精疲力竭,走幾步就呼呼直喘……但是一坐下來後,就再也起不來了”。

  同樣的苦難,也發生在號稱“死亡陷阱”的草地裏。上世紀80年代,曾組織清理過草地時犧牲的紅軍屍骨,人們發現很多地方每隔三五米就有一具。鳥獸絕蹤的大雪山,人跡罕至的沼澤地,究竟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至今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一本長征回憶錄對此這樣描述:“不用路標,順著戰友的遺體就能找到前進的路線。”

  長征,是一條紅軍走向勝利的路,也是一條英雄血肉鋪就的路。

  從會師之地回到起點,即使再設身處地,即便再懂得流血犧牲,我們依然不忍直視有關資料上的這樣一組數字——長征出發時,總人數有18.6萬人,算上途中補充兵力,共約20萬人,而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僅剩5萬餘人。在損失最為嚴重的中央紅軍,平均每12人中只有1人到達陜北。

  生死亦英雄。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有一群紅軍將士鮮活的面孔。

  血戰湘江,紅五軍團第34師師長陳樹湘率領官兵奮力抵抗。腹部中彈後,他躺在擔架上繼續指揮戰鬥,最後彈盡糧絕,傷重被俘。在敵押解途中,陳樹湘用手從傷口處絞斷腸子,壯烈犧牲。

  激戰百丈關,紅四方面軍官兵與敵展開浴血苦戰,子彈打光了,就同敵人反覆白刃格鬥;有的戰士手臂打斷了,就用牙齒拉響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

  土城之戰失利,總司令朱德親上前線指揮。炮彈在身邊爆炸,幾次把這位“紅軍之父”震倒在地。他抖抖身上泥土,像普通士兵一樣端著機槍衝向敵陣。

  奪取婁山關,紅三軍團第12團政委鐘赤兵右腿中彈,骨頭被打斷。沒有麻藥,忍著劇痛鋸掉了一條腿。截肢手術後,他拖著一條腿走完了長征……

  整個長征,像這樣有據可查的英雄壯舉不可勝數,而更多倒下的英烈,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為了最後的勝利,紅軍將士人不分老幼、職不論高低,無一不披肝瀝膽,英勇殺敵,將生死置之度外。

  “艱難可以摧殘人的肉體,死亡可以奪走人的生命,但沒有任何力量能夠動搖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漫漫長征路,走出了一支勝利之師,也聳立起一座精神豐碑。

聆聽歷史迴響,闊步新的長征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5週年,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立足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當年,紅軍從敵人規模空前的“鐵桶圍剿”中突圍出來,靠的是奮鬥戰鬥;現在,人民軍隊在盤馬彎弓中奔向“世界一流”,也要靠奮鬥戰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每一個心懷強軍夢的中國軍人都需要在傳承長征精神中豪邁向前。

  什麼是長征精神?

     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軍隊高歌猛進,理想信念之基深植固立,備戰打仗之風強勁回歸,正風肅紀之劍持續發力,改革強軍之勢氣貫長虹。長征復長征,輝煌更輝煌。新的趕考之路,既有攻堅目標,也有能力指標。唯有傳承長征精神,不忘初心、銜枚疾走,始終保持那麼一股拼勁、那麼一種精神,才能傳薪火而開新宇,乘大勢而奏凱歌。

  今天的人民軍隊,朝著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昂首闊步。“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需要廣大官兵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發憤圖強、奮發有為,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才能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當洪水來襲,子弟兵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道摧不垮的大堤;當地震突至,將士們不顧危險第一時間挺進震中;當疫情蔓延,人民軍醫毫不猶豫告別家人奔赴“紅區”與病魔戰鬥……

  今天的人民軍隊,朝著實現建軍一百年奮鬥目標昂首闊步。“物有甘苦,嘗之者識;道有夷險,履之者知。”走好新的趕考之路,需要廣大官兵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發憤圖強、奮發有為,奪取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才能更好地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是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歷史進程。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最終是為了實現偉大夢想。而實現了偉大夢想,也就意味著走好了新時代長征路。

  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心靈荒涼的人。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精神的品質可以改變個人與世界的命運。長征體現出的信念、理想、意志和勇氣是可以創造人間奇跡的精神。

  歷史上,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恢宏壯麗的長征,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在向第二個百年目標奮進的道路上,我們更需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回望長征,我們始知什麼是信仰的力量,什麼是不屈的意志,什麼是凝聚力,什麼是正義而偉大的事業,什麼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英雄主義。

  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國革命才得以取得勝利。

  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華民族才得以歷經苦難而生生不息。

  具備了這樣的精神,中國就有希望爭取到光明燦爛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85載光陰荏苒,長征的一個個細節在歷史長河中未有褪色而愈發鮮明。那一張張英氣勃勃堅毅自信的鮮活面孔,那一頁頁波瀾壯闊盪氣迴腸的壯美史詩,那一項項彪炳日月光耀韆鞦的輝煌業績,那一曲曲可歌可泣豪情萬丈的英雄讚歌,將永遠被人們所銘記,已然凝結成為偉大的長征精神,激勵著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行!

  這是一條篳路藍縷之路,也是一條通往勝利之路;

  這是一條荊棘遍佈之路,也是一條開創新局之路。

  新時代的長征路上,紅軍將士的信仰之光、信念之火、信心之歌,必將生生不息、一直傳遞。

關於長征和長征精神,習近平主席這樣説

點擊進入下一頁

  紅軍長征創造了中外歷史的奇跡。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征精神的內涵。我們要繼承和弘揚好偉大的長征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恒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參觀三軍會師紀念館時強調

  我們黨領導紅軍,以非凡的智慧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戰勝千難萬險,付出巨大犧牲,勝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冊的長征,宣告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的圖謀徹底失敗,宣告了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肩負著民族希望勝利實現了北上抗日的戰略轉移,實現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中國共産黨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鬥爭的新的偉大進軍。

  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80年來,世界範圍內關於紅軍長征的報道和研究層出不窮,慕名前來尋訪長征路的人絡繹不絕。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認為,紅軍長征是20世紀最能影響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滿理想和獻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氣譜寫的人類史詩。長征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跨越時空,跨越民族,是人類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偉大史詩。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一定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倍加珍惜我們黨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革命理想高於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在中央蘇區和長征途中,黨和紅軍就是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一次次絕境重生,愈挫愈勇,最後取得了勝利,創造了難以置信的奇跡。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在江西省于都縣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時強調

點擊進入下一頁

  “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長征途中,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工人、農民、兵士以及一切勞苦民眾的出路在共産黨主張的蘇維埃紅軍,我們一定會勝利。今天,我們更要堅定道路自信,兌現黨的誓言和諾言,同人民群眾風雨同舟、血肉相連、命運與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考察調研時強調

  偉大長征精神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中國共産黨從成立之日起,就把共産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始終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朝著這個偉大理想前行。黨和紅軍幾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曆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於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偉大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長征中能活下來的有多少人?紅軍戰士靠的是什麼?圖的是什麼呢?他們靠的就是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最重要的信念就一條,就是相信共産黨,相信紅軍,相信跟著紅軍走就是有前途,相信共産黨做的事情就是為窮苦老百姓好,相信共産黨説的就是真理。

  ——2019年5月21日,習近平在主持召開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工作座談會時強調

  在這個重要時間節點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其特別意義在於,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前幾天,我去了江西于都,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目的是緬懷當年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蘇區浴血奮戰的崢嶸歲月,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來的、新中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偉大長征精神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希望廣大黨員、幹部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不斷跨越前進道路上新的“婁山關”、“臘子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2019年8月,習近平對“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採訪活動作出重要指示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一百年的非凡奮鬥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産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鬥,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鬥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範,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築起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譜係。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麼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我們要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

  ——2016年9月23日,習近平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 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時強調

  長征永遠在路上。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是新的時代條件下我們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偉大長征精神,是黨和人民付出巨大代價、進行偉大鬥爭獲得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世世代代都要牢記偉大長征精神、學習偉大長征精神、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使之成為我們黨、我們國家、我們人民、我們軍隊、我們民族不斷走向未來的強大精神動力。

  ——2016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src=http _p2.cri.cn_M00_7C_EC_CqgNOlflQmqAFlfNAAAAAAAAAAA254.900x618.640x440.jpg&refer=http _p2.cri.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有決心為青年跑出一個好成績,也期待現在的青年一代將來跑出更好的成績。衷心希望新時代中國青年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不能忘記黨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記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繼續高舉革命的旗幟,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奮勇前進。今天,在新長征路上,我們要戰勝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重大風險挑戰,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依然要靠全黨全國人民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堅強的革命意志。

  ——2019年5月20日,習近平在江西省于都縣參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館時強調

  現在,我們正在進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廣大黨員幹部必須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必須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必鬚髮揚革命戰爭年代那種敢於戰鬥、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勇於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風險挑戰,奮力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

  ——2019年5月31日,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要結合即將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從長征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中深刻感悟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咬定目標、勇往直前,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加強黨史學習教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

  ——2021年2月3日至5日,習近平赴貴州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時強調

 

    來源:新華社、解放軍報、中國軍網、解放軍畫報、人民日報海外版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