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深化兩岸交流合作 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1-11-04 15:05:15

作者  文清  特約評論員

近期以來,台灣民進黨當局在謀“獨”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行越急,兩岸關係愈加複雜嚴峻。在兩岸經濟上,民進黨持續操弄,相方設法妄圖使兩岸經貿“脫鉤”,為其謀“獨”鋪路。在民進黨當局加緊謀“獨”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的背景下,兩岸經貿往來和經濟合作非但沒有停止,相反衝破重重阻力,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為兩岸融合發展持續注入新動力。

10月29日,第九屆海峽青年節·海峽青年峰會在福建福州舉辦,兩岸青年500余人參會。本屆峰會立足福建、放眼兩岸,以台灣青年的視角,利用新媒體方式全方位、多層次展示大陸蓬勃的經濟活力、強勁的發展勢頭,特別是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發展的廣闊前景。

為克服疫情影響,在更大、更廣範圍內為兩岸青年搭建交流平臺,本屆峰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除在福州設立主會場外,在大陸台青聚集地及台灣設置七個分會場;與上海、台北分會場以連線方式進行主旨對話、分享,廣州、成都、武漢、台州、台中等地也設置分會場。兩岸青年借此平臺,充分、廣泛、深入地溝通、交流,達到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增進感情、促進合作、共同提升的良好效果。

而在11月3日,以“深化交流合作共贏”為主題的第十七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在廣西南寧開幕。包括台灣新黨前主席郁慕明、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李政宏等台灣嘉賓代表與會。中國國民黨榮譽副主席蔣孝嚴為論壇發來賀信,臺泥集團董事長張安平、台灣花蓮縣長徐榛蔚等台灣嘉賓發來祝賀視頻。兩岸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代表、廣西有關部門和各市代表共約260人參加活動。論壇共簽約投資項目14個,簽約金額88.15億元人民幣,涵蓋智慧製造、電子科技、農産品加工、文旅觀光、生態農業、醫療康養、化工等多種領域,為兩岸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

除此之外,年底前,兩岸還將舉辦一些經貿交流活動。包括第12屆東莞台灣名品博覽會、第24屆京臺科技論壇、第27屆魯臺經貿洽談會、第14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第17屆湖北·武漢台灣周、2021浙江·台灣合作周等。目前這些活動正在緊張籌備中,將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視情舉辦。

今年是大陸“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之年,同時也是台胞台商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嶄新的起點。“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讓台灣同胞分享發展機遇,參與大陸經濟社會發展進程。這是大陸對廣大台胞台商釋出的重大利好,為台胞台商融入大陸“十四五”發展提供了難得契機。

今年大陸經濟克服內外部環境複雜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重重困難與挑戰,總體呈現穩中加固、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大陸經濟持續發展,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營商環境持續改善,這些都為台商台企赴大陸創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與廣闊的發展空間。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大陸成為廣大台商興業發展的最佳選擇。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兩岸貿易額2395.2億美元,同比增長29.8%;實際使用台資金額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批准台商投資項目4818個,同比增長38.0%。事實證明,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符合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兩岸經貿持續向前發展,能夠切實為兩岸同胞帶來利益與福祉,當然也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

為了不斷推進和深化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近年來大陸制定出臺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為兩岸融合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同時也為廣大台胞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與發展機遇,受到越來越多台灣同胞的認可與歡迎。這些惠台政策,一方面充分體現大陸“兩岸一家親”的對臺理念,展現全心全意為台胞台商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與誠意;另一方面在為台胞台商提供週到服務的同時,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之間溝通交流,不斷增進兩岸同胞之間的親情福祉,擴大台灣同胞特別是台灣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大陸高度重視台資企業疫情防控與生産經營的多種需求,多方式、多渠道推進兩岸經貿合作,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兩岸經貿交流合作搭建新平臺,提供新支撐,為台企在大陸尋求新的發展機遇,從而促進台灣企業與大陸企業一道實現互利共贏式發展。從近期以來在大陸舉辦的各种經貿文化活動來看,確實起到了增進溝通、促進交流、提升合作、推進發展的目的,從而使兩岸經貿交流合作能夠衝破民進黨當局重重阻撓,克服全球經濟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在逆境中實現不斷向前發展,實屬難能可貴。

在當前嚴峻複雜的兩岸形勢下,推進兩岸交流合作,深化兩岸融合發展,促進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更加需要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努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雖然遇到困難與阻力,但前景是光明的,未來是美好的,國家統一是歷史大勢,不可逆轉。廣大台胞台商需要堅定信念,兩岸同胞需要加強合作,以兄弟齊心、其利斷金的團結之力,加強合作,共同為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促進國家統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