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兩岸缺乏溝通惹的禍!一份“應急清單”牽動“武統”敏感神經

華夏經緯網 > 台灣 > 島內政治      2021-11-05 10:07:01

微信截圖_20211105085841

圖為北京市民在超市選購大白菜。(新華社)

【華夏經緯網綜合報道】為因應疫情擴散導致小區被臨時封控等特殊情況或事件發生,本週商務部發佈通知,鼓勵民眾理性儲存家庭生活必需品。但因為如今兩岸關係緊張,消息刊出後,“兩岸要開戰”的話題立刻上了熱搜。“大陸民眾囤積物資”在台灣被瘋傳,島內民眾也開始恐慌。

事實上,早在2014年,北京市便發佈過相關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建議市民家中常備應急物品。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國家發改委等14個部門更是明確提到,要制定全國基礎版家庭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加速制定擴充版清單。

此外,11月1日,不少濟南市民在網上曬出了濟南市人防辦公室發放的戰備應急包,內含醫療急救包、自救互救器材和個人防護用品等應急自救物品。事實上,這並非濟南市第一次發放應急包,去年也曾發過,而且2020年包括北京、深圳、寧波、海口等多地均發佈了相關建議清單。

這也凸顯了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片面傷害兩岸關係,官方失去溝通渠道,民間交流不熱絡,才會導致台灣民眾産生“戰爭恐慌”。

介文汲2日上《中天新聞》政論節目談及兩岸近期情勢,他表示,兩岸最近雖然關係緊張,但其實還沒到劍拔弩張、兵戎相見的地步,最近兩岸也都有網友在討論,兩岸如果又有危險,要存糧存多久,討論了一陣子從7天到21天都有。不過,他個人認為,存3天就夠了,因為打不了太久。

介文汲解釋,有不少台灣民眾對戰爭的想像,仍停留在伊拉克戰爭或敘利亞戰事,但那些都是傳統型戰鬥。而兩岸關係很特殊,因為台海一旦爆發戰事,對大陸而言,一定會想要儘快速戰速決催生戰果,並且儘量減少傷亡,而不影響正常生活運作,因此,兩岸若真發生戰爭,是不太會出現曠日廢時的持久戰。

微信截圖_20211105085740

台當局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台灣《中國時報》資料照片)

據台灣《中國時報》報道,台當局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日前表示“兩岸應健康交流促進理解、累積互信”,台當局目前正研議在新冠疫情趨緩後,逐步放寬交流管制。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