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香港經濟專家點讚滬港通7年成果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港澳新聞      2021-11-19 09:18:25

  中新社香港11月18日電 (記者 王嘉程)作為世界首創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滬港通17日迎來7週年。多位香港經濟專家1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滬深港通多年來成交額持續活躍、屢創新高,已經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資本市場,及內地投資者跨境資産配置的主要渠道。同時,滬深港通也促進了香港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有助於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014年11月17日,連接香港和上海股票市場的滬港通機制啟動。2016年12月5日,連接香港和深圳股票市場的深港通機制啟動。根據香港交易所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2021年11月10日,北向滬股通和深股通累計成交額為64萬億元人民幣,累計1.5萬億元人民幣凈流入內地股市。南向港股通累計成交額23萬億港元,累計約2.1萬億港元內地資金凈流入港股。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自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以後,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進入新章程。滬港通和深港通已成為國際投資者進入A股的主要橋梁,同時也為內地投資者配置港股市場構建新渠道。滬港通和深港通為A股市場引入更多國際投資者,並實現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

  他提到,因應開放度和投資便利度的提升,MSCI自2018年起分階段把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進一步提升A股市場的國際地位,並引入更多資金投入。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滬深港通啟動至今,南向通及北向通交投量均增加許多,兩地投資者已慢慢習慣在不改變本地市場交易習慣的原則下,買賣對方市場的股票。

  對於境外投資者,他指出,滬港通推出之前,外資進入內地相對沒那麼方便。因此,滬深港通促進了內地及香港股市的進一步國際化。而對於上市企業來説,若企業能夠滿足滬港通要求,就能進一步面向更多國際性的投資者;而香港的上市公司,亦將有機會吸引更多來自內地的資金。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指出,香港市場交投量的增加,就是一個明顯的體現。2012年,在滬港通未開通時,香港的金融業佔GDP比例為15.9%,至2019年,已經升至21.2%。香港金融業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賴滬港通帶動股市交投量的上漲,而這亦有助於保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程實也指出,與內地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措施進一步發揮香港作為與內地市場超級聯繫人的角色,並鞏固了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滬深港通帶來的一級和二級市場業務機會,也促進了香港金融業過去幾年的蓬勃發展。展望未來,隨著滬深港通的機制進一步完善並覆蓋更多産品,香港在對接內地和國際投資者方面將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責任編輯:袁丹華
聚焦港澳
港澳時評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