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會員隱私隨便看”,世紀佳緣如此成就不了佳話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門評論      2021-12-09 09:41:29


▲12月7日,婚戀平臺世紀佳緣發佈致歉聲明。圖/世紀佳緣官方微網志

  12月7日,據澎湃新聞報道,婚戀平臺世紀佳緣一線下門店存在會員個人隱私資訊在後臺“裸奔”等問題。員工入職不到半月,即可通過後臺隨意查看會員個人資訊,包括會員瀏覽的異性照片記錄,以及發送的所有聊天記錄。對此,世紀佳緣官方微網志發佈致歉聲明,稱實際工作中出現了濫用職權查閱用戶資訊的嚴重違規行為,目前公司已經在後臺開始去除此功能。

  又見個人隱私洩露問題。平台商家掌握大量用戶個人隱私數據,卻在數據保護層面“肌無力”,辜負了用戶信任,也涉嫌違反《個人資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理應給個“説法”。除了致歉和承諾整改外,如何更好保護消費者資訊安全這一課,還得好好補上。

  在平臺經濟發展歷程中,數據,尤其涉及個人隱私的數據是重要資源。于平台商家而言,可以據此了解用戶需求,及時把握市場變化,從而更好抓住商機,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以增強自身市場競爭實力。于用戶而言,讓渡個人隱私數據,為的是方便獲取匹配度更高的服務,高效率滿足自身需求。

  保護好消費者的隱私數據就是在保護平台商家持續發展能力,這本是一體兩面的事。然而,在實操環節,平台商家往往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目標,衝一時業績,利用消費者隱私數據最大限度變現。世紀佳緣此次“翻車”,也是循此發展邏輯所致。

  其實,對婚戀平臺而言,鋻於其所從事業務的特殊性,要求客戶提供真實個人資訊,是必要且合理的,也是為用戶安全負責的體現。而鋻於用戶所提供的通常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敏感資訊,資訊的數據安全也本應得到更嚴格的保護和管理。

  但在新聞報道中,我們看到,入職不到半個月的新員工,即可隨意查看會員個人資訊,甚至包括所有聊天記錄。也即,用戶在平臺的社交資訊隨時隨地被無數陌生人圍觀,用戶的消費習慣及個人愛好等高度敏感資訊就這樣被暴露在未知的風險中。如此明顯的資訊保護漏洞,怎麼非要等到媒體曝光才“發現”、整改?這樣“低成本”的資訊獲取方式豈不是給用戶數據外泄大開方便之門?

  不得不説,平臺內控機制失守的背後,是商家價值導向乃至企業文化存在待完善之處。企業參與市場競爭,以逐利為目的本無可厚非。但若內部各項考核指標“唯利是圖”,置用戶權益與社會公益不顧,顯然沒有承擔起應有社會責任,也不利於企業自身長遠發展。

     ▲11月1日,《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第二天,世紀佳緣便在官網公佈了“世紀佳緣隱私保護政策”。圖/世紀佳緣官網截圖

  而且,涉事平臺世紀佳緣在2020年11月,即與其他婚戀服務企業聯合簽署《深化企業自律 共築行業誠信——13家婚戀服務企業倡議書》,承諾將健全和完善用戶服務協議及用戶隱私保護政策,杜絕違法違規收集使用用戶個人資訊行為。今年11月1日,《個人資訊保護法》正式施行,第二天,世紀佳緣便在官網公佈了“世紀佳緣隱私保護政策”。

  用戶的隱私保護,不能只是説説而已,不能只是簽了倡議書,公佈了隱私保護政策就可以“萬事大吉”了。還要落實到具體的企業日常管理中,比如對用戶隱私設定獲取門檻,對不同隱私內容分類設置保密級別,根據業務需求和用戶意願謹慎索取用戶隱私資訊等。

  平臺經濟本質上是資訊經濟,平台企業提供的服務本質上都是資訊服務,對資訊的保密本該有更多技術措施和制度規定。這不僅是平台企業履責之舉,更是法律賦予其應盡的義務。

  所以,無論出於何種考量,做好用戶的隱私保護,都應排在平台企業價值選擇的首位。忘本逐利或者只做表面文章,只會弄得斯文掃地。而一個成就他人姻緣的平臺,都護不住自己的體面,又如何讓人放心。

  新京報評論員 | 遲道華

  編輯 | 李瀟瀟

  實習生 | 黎志棟

  校對 | 李立軍

文章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