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心不良!日本炒作中國航母動態蠱惑民眾

居心不良!日本炒作中國航母動態蠱惑民眾
近日,解放軍遼寧艦航母編隊穿越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引發外界高度關注。日本海上自衛隊出動已完成航母化改造的“出雲”號航母和“秋月”號驅逐艦,加上P-1和P-3C巡邏機等兵力監視偵察。媒體認為,日方此舉是對解放軍發出警告“我也不是好惹的”。近期,右翼政客頻繁發言挑釁,日本是否會被軍國主義蠱惑再次走上錯誤道路?值得高度警惕。

  中國遼寧艦航母編隊近日的活動引發多方關注。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7日晚宣佈,日本海上自衛隊上週三在距日本長崎男女群島以西約350公里的東海海域發現,中方航母遼寧艦在055型驅逐艦南昌艦、054A型導彈護衛艦日照艦,還有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護衛下,向東南方向航行。之後,編隊從東海南下出宮古海峽,航向台灣東方的西太平洋。在這過程中,解放軍航母戰鬥群于東海和太平洋進行了艦載直升機起降訓練,並在太平洋進行了艦載戰鬥機起降演訓。不過,18日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發佈“更正”資訊:去掉了中方起降艦載戰鬥機的表述。

     12月21日上午日方又發佈的消息稱,19日上午8時許,日本海上自衛隊發現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1艘055型驅逐艦、1艘052D型驅逐艦、2艘054A型護衛艦和1艘901型補給艦在沖繩縣北大東島以東約300公里處海域航行。“從上午8時左右至晚上21時,遼寧艦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和直升機進行了起飛和著艦。”

  21日下午,自衛隊再度發佈遼寧艦的新動向,稱遼寧艦編隊于20日在沖繩縣衝大東島東南方向約315公里的海域航行。“從上午8時左右到晚上19時,遼寧艦進行了艦載戰鬥機和艦載直升機的起降艦訓練。”

  日本海上自衛隊則出動已完成航母化改造的“出雲”號航母和“秋月”號驅逐艦,加上P-1和P-3C巡邏機等兵力監視偵察。

  台灣中時新聞網報道稱,大陸航母遼寧艦編隊日前通過沖繩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南下時,日本海上自衛隊罕見地動用剛完成航母化改裝的航母“出雲”號進行全程監視。此外,還有“秋月”號驅逐艦以及P-1和P-3C巡邏機。雖然“出雲”號已完成F-35B起降認證,但艦上配置的F-35B尚未到位,在應對解放軍航母編隊穿越宮古海峽時,日方派出“出雲”號進行監控引起各方注意。文章分析稱,日方此舉顯然是有相當用意,除了讓艦上直升機演練監控作業之外,也是對解放軍發出警告“我也不是好惹的”。

  日本學者聲稱,“出雲”級航母只要配備10架F-35B就能與中國現役航母24架殲-15戰機抗衡,若F-35B增至12-16架,日本海上自衛隊就能佔據上風。憑藉F-35B和航母,日本戰機可抵近釣魚島、飛越台灣海峽或進入中國南海島礁12海裏之內。

  中國軍事專家則認為,“出雲”號改裝後雖然只是輕型航母,滿載排水量也達到2.6萬噸,用如此大型水面艦追蹤解放軍航母編隊從技戰術角度來看並非最佳選擇,很可能是不想在氣勢上輸給解放軍艦艇太多。

     至於日方關於“出雲”級輕型航母只要配備12至16架F-35B就能對中國搭載24架殲-15的航母佔據上風的言論,專家表示,日本要認清現實,目前“出雲”還沒有裝備一架自己的固定翼戰鬥機,而中國航母的戰鬥力是現實存在的。而用於中國航母的下一代隱形艦載機正在研製之中。關鍵是中國航母排水量大,配備的機種齊全,未來完全可以獨立作戰。而日本的輕型航母難以配備預警機、加油機等機型,恐怕未來只能“跟班”美國才能作戰。

  事實上,這並不是遼寧艦今年第一次穿越宮古海峽,4月,它就循著相同的航線往返。當時解放軍海軍發言人高秀成説,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台灣附近進行年度演訓,這是年度計劃內的例行性安排。而中方海軍組織遼寧艦航母編隊跨區機動,航經宮古海峽、巴士海峽,到南海相關海域展開訓練,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

日方公佈殲15從遼寧艦挂彈起飛照片

  日方曾在18日的更正文稿裏,則刪掉了“遼寧艦進入太平洋後起降殲-15艦載戰鬥機”這一細節。但又在21日公開了遼寧艦上的殲-15戰鬥機從航母上起飛以及在空中飛行時的畫面。此外,直-9、直-18也進行了飛行起降訓練。

  日方的例行性發佈格式固定,內容簡單,但資訊量並不小。首先,從時間上看,遼寧艦艦載戰鬥機和直升機起降訓練時間長達13個小時,這不僅表明訓練強度大,還表明艦載機訓練橫跨晝夜,艦載機夜間起降訓練已經成為常態。根據分析人士介紹,該海域冬季下午17時就已經進入夜晚模式,這表明艦載機進行了夜間起降訓練。

  其次,從內容上看,雖然日方緊盯的第一目標是遼寧艦,但另外5條艦艇並非不在其視野之內,而且這5條艦艇勢必參加了航母編隊課目訓練,為航母執行任務提供警戒和護航。根據介紹,警戒和護航任務類別很多包括防空,反潛等。

     軍事專家表示,航母編隊可以執行多種作戰任務,包括防空、反潛、對地打擊以及反水面作戰,因此航母編隊主要是圍繞上述課目進行演練。這種演訓活動還可以檢驗編隊內艦與艦,艦艇與飛機之間的協同能力;同時也是在真實環境下鍛鍊指揮員的協同指揮能力,提高航母編隊的整體作戰水準。

  第三,從日本公佈遼寧艦訓練時間可以看出,日本全程對遼寧艦航母編隊進行了跟蹤監視。日本在公告中也提及,“出雲”號驅逐艦負責情報收集和警戒監視。而且日本也派出戰鬥機緊急起飛以應對遼寧艦起飛的殲-15。

     日本艦機對我進行跟蹤觀察,一方面是對解放軍的戰力進行評估,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他們在該區域的存在,不想對解放軍示弱。從日方公佈的照片分析,殲15戰鬥機雙機編隊進行了盤旋機動,照片顯示拍攝距離明顯較近,大概率是在日方艦艇上拍攝的,這説明日方艦艇距離遼寧艦編隊較近,可能對我訓練造成干擾。 此外,日方所公佈的20日殲15訓練照片顯示,殲15戰鬥機挂載了空對空導彈,實戰氛圍很濃,不排除雙方戰機有空中“接觸”的可能。這也表明,日方絕非是簡單警戒監視。

     按照國際法,在公海上第三國艦機可以進行跟蹤監視,但某些時候第三國艦機的抵近偵察會威脅到編隊航行安全,干擾到編隊正常訓練,加大訓練難度。從實戰角度來説,因為有了第三方“陪練”,會使得訓練環境變得複雜,實戰化氛圍更濃。即便如此,遼寧艦航母編隊還進行了全天長達13小時的訓練,這表明瞭中國海軍裝備可靠和人員素質的高度自信,相信晝夜不間斷訓練也將會成為常態。

  第四,日方公佈遼寧艦航母編隊訓練海區位於台灣島以東遠海,遼寧艦在該海區進行訓練,將會進一步熟悉、掌握該海區水文、氣象環境等,為以後執行相關任務提供有利支撐。

  專家表示,中國艦機過日本海附近海域,日本必會派出相應兵力進行跟蹤監視,解放軍對此自然掌握。出海之前訓練課目和內容就都已經擬好,艦艇編隊會走一路,練一路,不會受到外界干擾,完成預定目標,有些時候,我們也會根據具體情況對科目次序走一些調整;也有時候,日本艦機的抵近偵察增加了訓練的實戰背景。另一角度來看,日本對中國遼寧艦如此鄭重地大做文章也説明瞭對中國航母的“羨慕、嫉妒、恨”。

  近年來中國海軍整體實力在不斷提升,航母編隊自然需要更廣闊的訓練場,航母艦載機也需要在廣闊海域內進行訓練,練習遠端作戰能力。而且遼寧艦現在擁有了更強的“帶刀保鏢”,即055萬噸級的大型驅逐艦,“南昌艦在服役之後常伴遼寧艦左右,其配備有先進相控陣雷達,包括上百個導彈垂發單元,能夠為整個編隊提供更為嚴密的防空和反導的保護。”

  作為中國首艘055型萬噸級導彈驅逐艦,南昌艦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艦,12月6日,央視軍事報道稱,南昌艦近日在黃海海域展開為期四晝夜的多課目反潛演練,通過艦機聯合反潛、編隊輸送護航、海峽要道封鎖等實戰課目,有效檢驗艦艇反潛作戰水準。

  軍事專家對此分析稱,“這表明在反潛演練中,南昌艦可以利用自身的聲吶系統及反潛武器,針對水下的模擬目標來實施對潛攻擊,檢驗自身的反潛作戰能力。與此同時,南昌艦不僅是主攻手,同時也可以擔任編隊指揮官,比如其可以借助反潛機,其他驅、護逐艦等多種兵力組織聯合反潛。”

  據統計,南昌艦從今年3月開始迄今已有5次突破島鏈,遠赴南海、日本海、白令海和西太平洋。南昌艦頻繁出島鏈到西太平洋進行遠海訓練,意味著南昌艦技術狀態非常可靠,具備很強的遠洋部署能力,在海上持續行動是對全艦系統的綜合考驗。同時這也是對海軍主力戰艦,性能和作戰能力的全方位考驗,可以説中國海軍交上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解放軍雙航母雙劍合璧戰力如何?

src=http _i0.hdslb.com_bfs_article_39e0295f9560bb74ffd369b32cafd6a50c789f70.jpg&refer=http _i0.hdslb.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

  此次遼寧艦的行動,正逢中國大陸首艘國産航母山東艦服役兩週年。此前據媒體報道,山東艦初冬前往南海某海域進行實戰演訓,其中包括艦載戰機攔阻降落、損害控制和海上搜救等內容。同時,中國航母艦載機這些年的各種訓練測試全方位地探索了艦載機和航空母艦的組合模式。整個協同能力已經比較完善,現在可以説中國航母已經具備了完整的實戰能力。

  軍事專家表示,從此次航線和之前的演練歷史來看,遼寧艦航母編隊不排除在台島以東的太平洋上進行演練的可能。未來,山東艦亦可以加入編隊,形成雙航母編隊。這種編隊部署在台島以東,將對台島東側構成巨大壓力。

     目前,臺軍重層嚇阻戰略的一個重點是,將戰力保存至台島中央山脈以東,特別是佳山空軍基地和志航空軍基地的地下洞庫中。如果大陸雙航母編隊在台島以東行動,那麼編隊內的火力,在陸基導彈的配合下,完全可以對台島東部的基地實施封鎖、癱瘓,台島360度無死角暴露在解放軍火力下。同時,航母編隊還可以威懾、阻止外部勢力的干預,可謂一石二鳥。臺媒並未對此過多報道,並非是不擔心,而是不願承認、不敢承認。

  過去沒有航母時,我們的戰機只能從岸上或是島礁的固定機場起飛,戰機的作戰範圍是很容易被確定的。但航空母艦作為一個機動的打擊群,可以實現海空作戰的機動化。火力投送、兵力投送出現在哪完全取決於國家的戰略需要。擁有具備實戰能力的航母艦載機編隊使得我國在台海、東海、南海或其他事關國家安全的方向,都有了更好的維護力量。

  現在,山東艦和遼寧艦的實戰化能力都在不斷提升,未來兩艘航母構建起雙航母編隊應該是指日可待。雙航母編隊會擁有更多的艦載機和護航艦艇,針對廣闊的海空域的控制能力也會得到全方位強化。

渲染“中國威脅”,日本軍費創新高

223558

     據日媒報道,日本政府在2021年度的補充預算案中,追加了7700億日元的防衛預算,而在2022年度預算中,則提出創下歷史新高的5.4萬億日元防衛預算。這兩筆預算累加起來超過6萬億日元,這也成為日本政府提高未來5年防衛預算的參照標準。

     按照日本現行的《中期整備計劃》,2019年度-2023年度的防衛預算總額為27.5萬億日元。日本政府提前1年修改《中期整備計劃》,計劃將2023年度-2027年度防衛預算總額增加10%左右。

  據報道,日本防衛費用增加的主要部分將用於購買新武器,以及強化在靠近中國大陸和台灣的西南群島部署部隊、加強導彈防禦。此外,日本還將投入資金研發“下一代戰鬥機”和能進行導彈攔截的專用艦艇等。

  日本輿論認為,導致日本提高今後防衛預算總額的一大原因是,“當前的周邊局勢要比冷戰時期更為嚴峻”。日本擔心一旦“台灣有事”,美國有可能要求該國在軍事方面予以協助。中美矛盾越激烈,那麼對於作為美國盟友的日本來説,緊張局勢就越嚴重。

  由於歷史文化背景和政治氛圍,日本右翼對國家安全威脅的渲染、保守媒體的偏激或失實報道,很容易迅速引起民眾的排外、仇外心理和安全恐慌。這種安全恐慌近年在日本推進各種安全立法、強化軍力建設過程中都起了作用,發展到極端狀況,甚至不排除使日本再次走上對外戰爭道路的可能。觀察冷戰結束以來日本政治和輿論的變化,其趨勢令人擔憂。

  日本前統合幕僚長(自衛隊最高官職)河野克俊對干預台海的理由説得更直白:“台灣有事時支援台灣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麻生太郎更是直接拿“中國威脅”嚇唬老百姓:中國統一後沖繩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

     這表明,對這些右翼來説,台灣問題只是實現所謂國家利益的工具,他們擔心的甚至不是兩岸衝突本身,而是兩岸實現統一。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日本在官方表示期待兩岸和平解決問題的同時,不斷有右翼和政府高官反覆向“台獨”勢力釋放錯誤信號,似乎並不懼怕兩岸發生衝突。在國際格局變動背景下,日本右翼是否覺得有機可乘,試圖再以武力冒險謀利?

     戰後70餘年的和平,在日本歷史上可謂亙古未有,日本民眾是否真正吸取了戰爭教訓、意識到右翼鼓吹絕對安全反會危及安全的危險性,會不會再被蠱惑而使日本走上錯誤道路?這些都值得我們警惕。


    來源:環球網、海外網、中新網、參考消息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