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2021台灣這一年:軍事回顧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1-12-23 10:10:29

微信圖片_20211223095045

作者 譚傳毅  特約軍事評論人

楔子:台灣成為美國代理人

台灣的地緣位置極為優良,但在冷戰時期顯然被忽略了。現在情況不同,美中關係惡化使得美國的前線退到了第一島鏈,台灣優越的地理位置進入美國戰略規劃的眼簾。

而在事實上,美軍開始在腳底抹油。具體跡象是在2012年4月,美軍將1.9萬名駐沖繩美海軍陸戰隊員的9000人轉移至關島和夏威夷。2020年5月,2500名陸戰隊員輪流駐紮澳大利亞達爾文。2024年10開始將現有的7800名陸戰隊員中的5000名轉移到關島。

這種做法頗類似羅馬帝國末期,隨著帝國疆域不斷擴大、蠻族不斷入侵,軍團失去了機動作戰能力而淪為邊境守備隊,帝國只好重新編組騎兵(可視為陸戰隊),並以這些騎兵部隊為骨幹,成為直屬帝國的機動救援部隊。

現在日本、南韓和台灣地區變成美國前線的戰略守備隊,而美軍卻漸漸的向內收縮,等到台海“有事”,美軍機動部隊(陸戰隊)再來馳援。美國正一步一步踏上羅馬帝國的後塵。

買導彈、買安全?

由於蔡英文不滿意只能摧毀七成的解放軍軍艦,台灣向美國增購魚叉導彈,金額追加到800億元(新台幣)。一句話就增加了導彈數量,沒有經過任何專業的論證,一廂情願的認為導彈數量增加將會産生飽和現象,進而形成一種穩定的力量震懾解放軍,這是“刺猬豪豬”理論的來源,實在荒謬得很。不但把台灣拖進了軍備競賽的墳墓、更是嚴重的破壞兩岸關係。難怪國台辦提出“台獨頑固分子清單”,完全就是針對這些人。

至今兩岸關係最高原則還是和平統一,這樣就可回歸正軌,避開軍備競賽甚至於是戰爭的危機。如果導彈真能解決台灣問題,解放軍早就這麼做了而看起來蔡英文打算借著採購導彈走死了“台獨”這條路,買再多的導彈也救不了“台獨”。

買戰機、買安全?

今年台灣軍事最大的亮點無疑是買戰機,因為在蔡英文以及民進黨的腦袋中,買武器就等於買安全。

最近蔡英文主持空軍F-16V BLOCK-20型接裝典禮,風光背後卻有難以掩飾的隱憂。這些已知的隱憂包括:預算不足、設備採購數量不足、飛行員數量不足。

綠媒大力鼓吹F-16V的性能提升了1.8倍等正面效果,還可以殲-20對抗,這真的是想太多。光是在隱身方面,F-16V和殲-20的代差就足以讓其居於下風,更別説台灣空軍的體系作戰能力實在不足,根本無法産生戰鬥力。

假設臺空軍派出4架編隊的F-16V升空,一旦通信被解放軍遮罩干擾,就是4隻得不到體系協助的孤鳥,很容易被擊落。

買訓練、買安全?

蔡英文接受CNN專訪首度證實美軍在台協助訓練臺軍,她沒有説目前美國軍事人員在台確切數字。

試想,假設美國陸軍在台駐防一個步兵師,一個步兵師的兵力大約1萬8千人,若再加上龐大的後勤支援,總兵力將高達4萬多人,包括情報、醫療、後勤維修、資訊、指揮管制、通信、偵察與監視等等。就算只來了一個步兵營,其所需要的服務一樣都不會少。

這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美軍流行輕量化、小型化、無人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技術的快速進步,另方面則是軍費太高,美國實在無法供養越來越貴的軍隊,連驅逐艦也很貴。

成本最低的大概就是美海軍陸戰隊,陸戰隊是唯一不向國防部爭取預算的軍種,這就是為什麼最近美國陸戰隊打算在台灣建立6個前進基地的原因,便宜嘛!

未來如果美軍真的來台,我們可以篤定地講,基於成本風險考慮,來的將不是“有人”美軍,而是廉價的“無人”美軍,像是無人快艇、無人潛艇、無人機、蜂群無人機等。就算這些無人武器被共軍擊落或擊沉,只要不死人,一切都好説。

五大作戰區問題重重

臺軍方把軍團改製作戰區,並讓“作戰區指揮官”(俗稱小總長)統籌轄內三軍。從組織扁平化的觀點來看,若把臺軍所有基本戰鬥單元平行攤開來全部歸於“參謀總長”(大總長)之下來指揮,這個指揮管制系統未免太過於龐大。

若在大總長與基本作戰單元之間安插一個小總長,形成兩級指揮體制,看起來是較佳的選項。

然而長久以來,臺軍內部軍種本位主義嚴重,陸海空三軍之間、各軍團之間作戰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小小的台灣防務根本沒有必要分割部隊,而應著重于體系作戰才對。

如果真有“武統戰爭”,誰來指揮臺軍? 是“小總長”還是“大總長”?他們之間如何分工合作?還是各打各的?

造假的“漢光演習”

從歷年臺軍“漢光演習”可以看出,陸海空三軍各打各的,看不到整體聯合作戰的演練。自臺軍把軍團改為作戰區之後,按理講,不同軍種之間的互操作性要更強、不同層級的指控網路必須互聯互通、作戰決策系統必須更有效率,但事實並不是如此。

由於作戰區以下尚未建立自動化指管系統,極大的影響地面部隊指揮管制與聯合作戰效能。換句話説直到現在為止,三軍聯合作戰演習始終是個難以實現的目標,即使臺軍建構了指管體系,其與次級體系之間的關係仍存在很大的問題。

例如傳統指管系統的結構對於其與次級系統之間的互聯互通和互操作性不強,連作戰區與所屬部隊之間的聯繫都可能有問題,通信基本上靠“吼”。

就是因為臺軍的體系作戰能力太差,所以在“漢光演習”時只能看到片面的孤立演習,最多就是放放炮、打打導彈,就像民進黨非常熱愛放煙火一樣,看著熱鬧!

缺乏軍人氣節的臺軍軍官

台灣空軍少校李敦鵬穿著軍服到蔡英文辦公室前下跪陳情,引起社會各界譁然,顯然此舉不符軍人形象與氣節。

現代軍人和雇傭兵不同,軍人必然也必須有與一般百姓高尚的道德準則與規範,我們可把它稱之為軍人氣節,而且軍人氣節必須和傳統道德倫理挂上鉤。

因此,我們認為軍人氣節必須重如泰山,利欲必須輕如鴻毛。對於軍人而言,這句話是道德箴言,也是軍人的真理。所謂氣節,就是保家衛臺的志氣和節操,外在方面指涉軍人不屈不撓的形象,內在則指的是品格。

很不幸的,民進黨當局推行募兵制以來,軍人的整體性沒了,社會性多了:個人前途、就業問題以及工資,如果年輕人不進入軍中,他勢必面臨就業問題;如果他入伍,失業問題依然存在,只不過向後拖延幾年而已,一旦退伍,依舊要面臨失業問題。

吊詭的是,留在部隊越久,就越在乎自己的福利,無論是工資或是官位,臺空軍李少校下跪就是如此。募兵制不免傭兵化,這是當前臺軍所面臨最大的問題。

“草莓兵”的春天

今年臺軍要擴大退役士兵的教育召集規模,一年一訓、一訓14天。這可苦了諸多已退役的“草莓兵”。

臺軍“草莓兵”由來已久,大概是從縮短役期以及重視軍中人權開始就有了,80後士兵可説是第一代“草莓兵”,越是後期的士兵越脆弱。

2015年1月20日,根據臺軍部隊教育訓練勤務作戰實施準則第二條第二項規定了“危險系數”:室外攝氏溫度數值,加上相對濕度值,乘以零點一之加總數值。具體演算法:室外溫度+相對濕度×0.1。

危險系數在35以下升藍旗,一切按表操課;超過35升黃旗,為警戒狀態,要機動調整訓練地點、著裝、負荷與訓練方式;一旦升上紅旗的危險等級,就要停止戶外操課。

總的來講,基層幹部大概看到溫度上升到32度就會下令停止操課,沒有人願意看到自己部隊的士兵因氣候生病、甚至於被訓練死,耽誤了自己的前途。

台灣南部從4月開始白天溫度就到了32度,一直延續到10月,等於一年裏大多數的日子沒有訓練,難怪很多人稱現在的士兵就是“草莓兵”。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239196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