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台灣新冠肺炎疫情驟然升溫,防疫形勢日趨嚴峻,恐慌情緒在全島迅速蔓延擴散。島內多地出現民眾瘋搶物資情形,口罩、酒精等防疫用品價格水漲船高,醫院床位捉襟見肘。
隨著台灣疫情持續延燒,“疫苗荒”的問題浮出水面。民進黨當局不僅“技術性”卡關大陸疫苗入臺,反而四處求人捐贈疫苗。當日本、美國都相繼贈出疫苗後,有人不禁發出感嘆,直指台當局是“疫苗乞丐”。
“痛心疾首”
圖源網路
疫情暴發之際,全臺進入“三級警戒”狀態。這波疫情擴散速度讓許多島內民眾始料未及。但若回頭逐一檢視台當局的防疫對策,其實一切防疫疏忽、失能都有源可溯、有跡可循。
台灣疫情的失守,要從台當局“傲慢”的篩檢管理説起。
台當局一直沉迷于“防疫模範生”、“世界一流”的虛假人設,對於台灣本土疫情的“零星出現”、周邊地區頻繁檢出來自台灣的輸入病例視而不見。其實,這些跡象證明,台灣島內一直存在隱性的傳播。
島內防疫專家屢次建議普篩,及時找到隱藏感染源,蔡當局始終以各種理由拒絕。甚至,只要有人提起“普篩”、“廣篩”、“快篩”這些詞,就會被綠營攻擊。
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台當局向民眾喊話會“超前部署”,聲稱疫苗接種率將覆蓋總人口的60%。但一年過去,只有31.5萬劑AZ疫苗運抵台灣,僅夠不到1%的人接種。
面對這輪本土疫情的大爆發,島內竟然“無苗可打”。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談到疫苗採購,曾感嘆,不免讓人“痛心疾首”;他還表示,蘇貞昌曾説“台灣沒有施打疫苗的急迫性”,而相較于如今的窘迫,更讓人無言。
“匪夷所思”
民間捐贈疫苗到底有多難?圖/波波
針對島內疫苗緊缺,有台胞希望大陸能夠向台灣捐贈新冠病毒疫苗和檢測試劑。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曾在發佈會中明確指出:防疫為重,生命至上。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我們對廣大台灣同胞面臨的嚴峻疫情感同身受,願意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儘快渡過難關。
面對如此好意,民進黨當局卻是政治心魔作祟,罔顧台灣民眾健康福祉,污衊大陸啟動“對臺認知作戰”,對大陸行之有效的防疫策略及物資援助一概拒斥。
島內民間企業及團體為疫苗積極奔走。臺積電和鴻海創辦人郭臺銘成立的永齡基金有意向上海復星集團購買BNT疫苗,但卻被“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技術性”卡關。無奈之下,鴻海創辦人郭臺銘于社交平臺發文“向蔡英文報告”,提出8點聲明,指民進黨派系間對他採購疫苗有不同意見,希望能與蔡英文見面。直至6月18日,台灣地區行政管理機構召開記者會表示,正式發函授權鴻海、臺積電代表民進黨當局採購1000萬劑BNT疫苗。
“開放民間公司購買BNT疫苗,也就意味著民間公司也可以向BNT大中華區的代理商上海復星購買”,既如此,陳時中當初,為何又舉著一大堆“反中”的理由來拒絕呢?
或許,民進黨當局這次政策發夾彎的原因,根本就不是因為島內疫情嚴重、死了500多位無辜民眾,而是因為防疫不利,民調崩跌,民進黨眼看民怨沸騰,政策轉彎,意圖止血。
“疫苗乞丐”
圖源網路
大陸疫苗,不要。美國疫苗,要不到!
在本土疫情暴發初期,“美國在台協會”官員曾表示,台灣感染新冠人數仍然相對較低,而美國派送標準需考量多項因素。言外之意,美國不著急向台灣發送新冠疫苗。而在日本率先贈送的疫苗抵臺後,美國的疫苗也來了!對於美日為何這個時機送台灣疫苗,島內各界有多種猜測。
猜測一:拉攏台灣與大陸進行軍事對抗?
台灣軍事專家譚傳毅在《中國時報》發表評論稱,中美關係緊張之際,美軍機到臺絕對有政治和軍事目的。政治上來講,無非表達所謂“臺美深化合作”的意思,為緊繃的中美關係再添緊張因素。
從軍事上來看,軍用運輸機來台一方面是延續2015年4月美軍2架F-18因故降落台南機場,另方面是為美軍特種部隊來台指導遊擊戰、美陸戰隊即將駐臺而吹風,以後凡是能飛的都可能來台,未來凡是能“漂”的也都可能停泊台灣。像切香腸一樣先從小的、不重要的載臺開始,慢慢的導入正規軍隊駐臺。
很明顯,美國打算把台灣拖進與中國大陸的軍事對抗中。
猜測二:為蔡英文當局解套?
台灣學者蕭衡鐘分析認為,在台灣疫情日益延燒,導致民進黨當局民意風向直直落,以及地方縣市屢屢與行政當局互杠的情況下,美國3位參議員竄訪台灣停留3小時只為講一句話,是不是有想要借此吸引媒體炒作、引導與轉移輿論焦點的企圖!畢竟這個新聞在台灣,是可以被持續炒作兩三天的,以之來轉移民進黨當局對於“執政”不力與防疫缺失的關注,似乎是個操作方法。
台灣媒體人吳子嘉分析,美日為了搶救蔡英文的民調,也就是怕蔡當局會垮掉,才馬上派人送來疫苗。他認為,美、日只關心一個人,就是蔡英文。蔡英文的民調差一點死亡交叉,這還得了,再搞下去,她還有3年的任期怎麼辦。這會直接影響到日本首相菅義偉跟美國總統拜登的直接利益問題,所以馬上派人送疫苗來。
猜測三:美國“示威”意圖明顯?
台灣某大學講師譚再利投書檯媒《中國時報》,他認為,美國空軍的C-17型軍機有“全球霸王”之稱,它的設計主要是運輸之用,並可在短至915公尺長的簡易跑道上起降。3位參議員來台並未攜帶任何物資,為何舍舒適快速的行政專機,自然有其特殊政治意涵;尤其是飛機駕駛艙窗外後方機身還大剌剌的漆著U.S. Air Force(美國空軍)幾個大字,其“示威”的意味十分明顯,而示威對象自然就是針對大陸。
猜測四:日本捐台灣疫苗背後有美國大戰略
台灣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蔡東傑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時表示,日本不全然是基於“臺日友好”,背後有美國的影子。由於疫苗分配屬於全球議題,基於公平原則,美國無法給予台灣大量疫苗,但民進黨政權受到民怨挑戰,美國需要出手穩定,因此讓日本代為捐助,一方面替綠營解圍,穩定所謂“臺美關係”,另一方面對北京展示東亞堵中陣線,達到雙重效果。
猜測五:美國意圖“一箭雙雕”
香港《大公報》專欄評論人朱穗怡表示,早前有“美國在台協會”官員説“台灣的確診病例還不算多”,可見華府最初並無意向台灣提供疫苗。只是後來考慮到“美臺關係”的社會觀感,台灣民眾對於進口美國瘦肉精豬肉、耗鉅資購買美國武器已經是一肚子怨氣,這次台灣疫情嚴重,如果美國袖手旁觀,連一劑疫苗也不提供給台灣,難免落人口實。
此外,美方也是借炮製“贈疫苗秀”加強“美台聯係”,向北京叫陣。拜登政府自今年1月上任以來,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臺策略,進一步加強“美臺官方聯繫”,鼓動世界各地的美國外交官與當地的台灣代表會面和聯繫。這次美國向台灣提供疫苗,其實只需在華府宣佈即可,如今卻由三名參議員訪台宣揚,無非就是想“一箭雙雕”:既擴大送疫苗的輿論效應,又加強了所謂“雙方”的關係。
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在發佈會上表示,民進黨當局無視廣大台胞生命健康安全,處心積慮挑釁兩岸關係,製造事端,再次暴露民進黨當局視民眾生命如草芥、不顧台灣民眾健康福祉、一味進行政治操作的謀“獨”本性與醜惡嘴臉。
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在兩岸關係上若不徹底改弦更張,則難逃“棋子”的卑微命運。“倚美謀獨”、“以疫謀獨”,也終究只不過是一場春秋大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