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臺後,對待台灣問題的態度相較于特朗普有過之而無不及。
自4月9日發佈所謂新版“美臺交往準則”,鼓勵“美國政府與台灣接觸”後,派國會議員竄訪台灣、軍機以“送快遞”名義接連停靠台灣、擬將“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邀請民進黨官員出席所謂“民主峰會”……拜登政府與民進黨當局相互勾連動作不斷,在大陸劃定的紅線邊緣瘋狂試探!
【美國官員竄訪台灣】
《自由時報》截圖
3月28日,美國駐帛琉大使亨尼西尼蘭(John Hennessey-Niland)隨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Whipps Jr.)飛抵台灣,展開為期5天的訪問,這一消息很快引起島內綠媒的關注。《自由時報》宣稱,此舉“顯示美方肯定台灣太平洋盟邦關係”,台灣“中央社”更炒作稱,“這是‘臺美斷交’43年來,首名美國大使訪台”。
4月8日,美國參議院宣佈加強與中國開展全面戰略競爭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 (“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意在授權採取外交和戰略行動來“對抗北京”。
4月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佈了所謂新版“美臺交往準則”,鼓勵“美國政府與台灣接觸”,深化“美臺非官方關係”。
美國總統拜登派好友、前參議員多德來台。圖片來源臺媒
4月14日,美國總統拜登派好友、前參議員多德(Chris Dodd)以祝賀所謂“台灣關係法”42週年為由率團“訪台”,臺媒稱多德一行將與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及台灣安全、涉外高層會面。
11月9日,美國6位聯邦參眾議員抵臺訪問,過程低調神秘。外界猜測,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日前提出所謂的“台灣嚇阻法”,授權“對外軍事融資”,恐怕此次“訪台”就是與民進黨當局商談此事,但民進黨並未公開説明行程資訊。
【美軍機赴臺常態化】
6月6日,一架美軍運輸機C-17從南韓烏山基地起飛載運美國跨黨派參議員來台進行旋風式訪問宣佈美國將向台灣地區捐贈疫苗。
圖為6月美國3位參議員搭美軍C-17戰略運輸機扺臺。(摘自美國在台協會AIT臉書)
7月15日,一架美軍C-146A“獵狼犬”行政專機從自日本沖繩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飛抵台北松山機場,短暫停留後離去。美方聲稱該專機是交付“包裹”給“美國在台協會”,主要運送“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交接所需要的公務用品及文件,以“外交郵件”方式由專人送交給“美國在台協會”。
7月19日,一架美國C-130運輸機從菲律賓馬尼拉起飛降落台灣桃園機場並逗留一小時。美方又聲稱這架運輸機為“美國在台協會”包機,主要運載其新任處長孫曉雅的私人物品,並載回前任處長酈英傑私人物品。這架運輸機的機身上沒有明顯的美軍涂裝,臺軍方面也稱,該飛機並非美軍軍機,而是民間商用包機,所以來台無須向臺空軍戰管單位申請,臺軍方對包機任務一無所悉。
【美助臺提升“外交”地位】
5月7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聲明,呼籲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讓台灣“立即獲邀以觀察員身份參與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此前也不斷煽動七大工業國集團(G7)聯手支援台灣地區“有意義地”參與WHO的論壇和WHA,然而台灣仍未獲得WHA門票。
7月6日,美國白宮新冠應對小組在推文中發佈一張圖片,詳細介紹美國捐贈疫苗的情況,包括上個月向台灣地區捐贈的莫德納疫苗。然而這條推文圖中卻含有涉台錯誤旗幟,讓民進黨當局拿來大肆炒作所謂“外交”成果。
相較于過去美國“外交助臺”只是針對台灣問題,現在則是與其盟國戰略掛鉤。拜登上臺後,會見日本、南韓領導人時均扯上台灣問題。
8月10日,由於立陶宛政府不顧中方反對,宣佈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在當地設立“代表處”,中方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立陶宛和中國對抗之後,美國有關官員馬上給立陶宛打電話,表示支援和鼓勵。
9月10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拜登政府在“認真考慮”允許台灣方面的要求,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此消息引發各界關注。
10月21日,拜登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中回答主持人有關台灣受到攻擊時美國是否協防台灣的問題,拜登説:“美國有協防台灣的承諾”。但是,白宮發言人薩琪隨後澄清,拜登當時並不是在宣佈美國政策的任何改變,“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
拜登在對臺政策連續説錯話,不斷讓幕僚在事後努力澄清,已經引起外界懷疑拜登是否另有意圖。(圖/美聯社)
11月16日,拜登在中美領導人舉行視頻會議後第二天,回答媒體提問宣稱:“我們非常清晰地表明我們支援台灣關係法,就這樣。它是獨立的,它做出它自己的決定。”後來在媒體要求下做了更清楚的説明,澄清他不是鼓勵台灣“政治上獨立”,美國政策沒有變化,“台灣得自己做出決定”。
11月23日,第二屆“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以線上方式舉行,美方代表為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及環境的國務次卿費南德茲、台灣方面代表為台當局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等相關官員出席,在供應鏈、産業合作、數字、5G和共同對抗經濟脅迫等議題上展開討論。
(圖/擷取自美國The Summit for Democracy直播影片部分截圖畫面)
12月10日,美國舉辦的所謂“民主峰會”邀請台灣民進黨當局出席,讓民進黨“鑼鼓歡天”了好一陣。然而,“政務委員”唐鳳在“民主峰會”分組討論發言時的結語視頻畫面卻遭白宮“cut掉”,引發外界熱議。
【美臺軍事勾連】
10月7日,據臺媒《中時電子報》報道指出,就在中美進行會見後一天,沙利文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外交記者詹姆斯·蘭代爾(James Landale)專訪中,在被問及“美國是否準備採取軍事行動保衛台灣地區”時,沙利文聲稱:“讓我這麼説吧!我們現在就將採取行動,努力阻止那一天的到來。”
10月28日,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採訪,再次標榜所謂“民主”,把大陸反對“台獨”的正義行動説成“威脅”,並揚言要發展臺軍力對抗大陸,還承認“美國軍人在台”,聲稱對美“協防台灣”有信心,鼓噪臺“參加聯合國”等。
台灣《中時電子報》截圖
12月15日,美國參議院通過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待總統拜登簽署後即生效。法案建議“邀請台灣地區參加2022環太平洋軍事演習”,“支援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等。此前,美國眾議院已于9月23日通過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同樣建議美國國防部“邀請台灣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軍演”。
12月23日,據“共同社”獨家報導,日本政府相關人士證實,日本自衛隊與美軍已制訂了設想“台灣有事”(出現突發事態)的新美日聯合作戰計劃,內容包括在突發事態的初期階段,美軍陸戰隊將在日本南西諸島(鹿兒島至沖繩)設置臨時的攻擊用軍事據點。
其實美國對“跨越紅線”存在嚴重偏差的認知錯誤,並非“支援台灣獨立”是唯一標準。連美國專家都表示,美方正在不斷推進“可接受的界限”是相當危險的,在許多中國人看來,這已經跨越了紅線。
正如國防部對美國及民進黨當局發出的警告:我們正告美方切勿玩火、立即停止冒險挑釁行徑,不要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錯誤信號,避免加劇在台海製造危險緊張局勢。我們警告民進黨當局不要誤判形勢、引狼入室,鋌而走險,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只會把台灣帶向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