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2021台灣這一年:還能為台灣命運做什麼努力?!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1-12-27 16:12:42

台灣這一年


    寒風凜冽中,台灣的政治又經歷了險峻的一年,總的來説,這一年的台灣政治就幾乎沒發生過任何好事,民進黨的所有政治作為,不只是乏善可陳,而且幾乎都荒腔走板,可是卻在年底的一場“公投”亂鬥中,民進黨居然又穩住了亂局,反而國民黨打出了一個較差的結果。這樣一個豬羊變色的過程,還真值得好好回顧、分析一下。

  整體來説,這一年的台灣政治主題還是疫情處理,年初時,台灣疫情控制良好,民進黨曾有一段自嗨的高光時刻,但緊接而來的則是疫情的大爆發,台灣疫情防控的神話破滅,然後就是一段隨著疫苗問題而來的荒腔走板,於是大家才猛然發現,台灣在面對疫情時,竟然是如此的漫不經心,什麼都沒有準備好。醫療系統一度陷入危局,疫苗採購黑影幢幢,民進黨當局沒有做好疫苗準備,卻又攔阻民間採購,並悍然拒絕大陸捐贈的善意,簡直草菅人命。後來在巨大的民意壓力,以及台灣民眾對防疫措施的高度配合下,才算慢慢度過危機,然而還是留下了關於高端疫苗的黑洞。

  隨著疫情的爆發,台灣原本積累的其他政治戲碼,都被壓縮到了最後一季才能舉辦,其中包括國民黨主席的選舉,台中陳柏惟的罷免案,以及幾項“公投案”。這幾個案子從整體的政治形勢來看,似乎該是國民黨藉助民進黨的倒行逆施,尋求谷底翻升的最好機會,但是看來沒有達成如此效果。民進黨一旦祭出“親美抗中”的牌,國民黨就兵敗如山倒,這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固定的結構,也是台灣政治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了。

  綜觀這一年來發生在台灣政治上的現象,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幾個重點,第一是台當局的效能已經嚴重弱化。第二是“一黨民主”的現象越趨嚴重,最近的例子就是連預算案都可以直接從委員會抽出,徑付二讀,這是把“在野黨”平衡預算的功能都完全剝奪了。第三是“在野黨”的喪失功能,連聊備一格幾乎都快不算了。第四是“在野黨”已經完全失去方向感民進黨不管方向的對錯,反正他就是“親美反中”一條路走到黑了。第五是國民黨中央已經令不出黨部,地方諸侯完全各行其是。第六是輿論的力量已經完全不敵網軍,台灣社會理性力量的萬馬齊喑,情形是令人心驚的。以前人説,台灣是名嘴治理,那是馬時期的現象,但現在已經更淪為網軍理政了,1450所向披靡,恐怕全世界都會嘆為觀止吧!

  以上這六點的總結還是就台灣內部政治的運作來説,這一年台灣政治另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美國已經明白地插足到台灣許多的政治運作之中了。從外事到防務,乃至台灣許多安全領域,美國都已經明白下起了指導棋,把台灣死死地綁上了美國反華的戰車,毫不掩飾了。而民進黨在美國面前,除了唯命是從,也沒有其他任何騰挪的空間。換句話説,台灣這一年的政治,已經是美國總督府的政治。民進黨主張與實踐的“台獨”,也變成一種可笑的殖民式“台獨”,美國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如此説並不是嘲笑或是諷刺,而是一種真真實實目前在台灣政治內部出現的狀況。

  説了這麼多令人沮喪的狀況,台灣這一年有沒有什麼值得稍為稱道一下的內容呢?如果一定要説,也許就是經濟吧!由於疫情緣故,全世界經濟從去年開始,就多數都落入衰退的窘境,可是台灣的經濟數據算是相對比較突出的區域吧!當然,熟悉的人會了解,台灣其實就是靠著半導體産業,一支獨秀地撐起了台灣的經濟,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更加劇了這個傾向。於是台灣的經濟數字是亮麗的,今年如果不出意外,台灣的每人平均所得,拜台幣升值之賜,有可能將會超越南韓。不過,由於各産業受疫情影響不一,以台灣內部的角度來看,經濟並沒有數字上顯示的如此亮麗,台灣許多産業其實都處於苦撐待變的狀況之中,貧富差距變大,內需的服務業營運困難、倒閉的情形非常普遍,只是由於中國人社會儲蓄率普遍都高,抗擊疫情的能力比較好,所以社會尚稱安定。但是如果疫情持續,隨著最近通膨的問題加劇,未來將會如何就難説了。

  總之,就台灣這一年來政治的發展來看,政黨政治仍是一個無解的僵局,政黨惡鬥也依然是個常態,政治發展其實一直在螺旋向下。所唯一安慰的是,政治的惡質化對民生的影響還不算太過劇烈,台灣離開了政治,還算是一個安定可愛的地方。只是隨著國際與兩岸局勢的連動,也讓台灣的上空一直籠罩著一股政治烏雲。台灣現在這個政治結構,讓民進黨不必提出什麼亮麗的施政成績,就可以相當程度地鞏固政權,當台灣已經沒有了任何制衡的力量,民進黨便可以輕易地掌握台灣的政治方向。甚至如今年民進黨幹了那麼多狗皮倒灶的事,年底的“公投”都能輕騎過關,這也鼓勵了民進黨繼續按照目前的方向一條路走到黑。更可怕的是在中美博弈中,台灣將會走向什麼命運,其實也已經無待蓍龜了!這也是談起台灣政治,最讓人感到無奈的地方,因為已經不清楚還能為它做什麼努力!這就是年終歲末,我對台灣一年來政治發展的最大感喟!(作者 台灣佛光大學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秘書長 謝大寧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