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街舞“統戰”論如同北京冬奧會的小丑鬧劇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深度分析      2021-12-28 10:55:35

     北京冬奧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在兩岸同胞分別以不同形式迎接北京冬奧會,尤其是台青紛紛加入到志願者的隊伍中,貢獻著青春、智慧和力量。華東台商子女學校的師生們利用製作卡片、錄製影片等形式,預祝2022年北京冬奧會圓滿成功。華東台商子女學校的小朋友也在各色卡片上留言祝福北京冬奧會“圓滿成功”、“加油再加油”、“給北京冬奧點個讚”。

  可是,島內學者卻給屬於兩岸的體育盛事“添堵”,硬生生的給體育披上“政治外衣”,聲稱大陸通過街舞及霹靂舞大賽等活動,對台灣青年進行所謂的“無硝煙”統戰工作。綠媒稱,大陸在“廈門兩岸青年直播電商就業創業基地”訓練青年網紅,提供直播電商培訓等,積極打造兩岸促融的宣傳樣板。台灣成功大學政治係教授洪敬富宣稱,大陸從街舞、網紅等全球青少年文化切入,開展所謂“無硝煙文化統戰”,背後有“政治圖謀”,用來“促融促統”。

  台灣霹靂舞協會理事長連勝文認為,現在不是冷戰時期就不該有這樣的思維,若都無限上綱,那什麼事情也不用做了。的確,如此奇葩言論和雌黃指責,一副令人討厭和心生厭惡的嘴臉與心態,可恨至極、可恥至極、可笑至極、可悲至極、可惡至極、可憐至極,如同北京冬奧會的小丑鬧劇,給喜迎盛會、奉獻盛會、享受盛會的兩岸同胞“潑冷水”。

  睜著眼睛説瞎話,可悲至極。160多名兩岸青年舞者參加的第十屆共同家園論壇舉辦的兩岸街舞總決賽暨“嵐潮”海峽青年街舞大賽,深受兩岸青年和街舞愛好者喜愛與青睞,他們在這裡不僅通過街舞技能技術展示各自的水準,還展示著各自的風采,而且霹靂舞有望成為杭州亞運會的新增項目。據了解,台灣有很多優秀的霹靂舞選手,街舞和霹靂舞在台灣成為年輕人喜歡的體育項目,大陸在這兩個項目上也有很大的舞臺和眾多喜好者。兩岸青年通過體育強化交流,對雙方學習彼此長處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是,島內綠色媒體充當民進黨當局的“喊話筒”和“復讀機”,陸續炒作“大陸通過街舞統戰”話題,加上島內學者的推波助瀾,一時間掀起台灣同胞誤解大陸用意、曲解大陸目的的風浪,綠色媒體和島內學者如此的睜著眼睛説瞎話的種種行徑,真可謂是可悲至極,島內網友直呼“講鬼話,真是夠了”。連勝文直言兩岸如果什麼都事情都要上綱到統戰,那打乒乓球是不是?武術、打網球、打羽毛球又算不算?純粹的體育非要伸出政治的黑手,如此這般只會讓台灣愛好體育的同胞尤其是台青展示街舞的舞臺受到限制,展現霹靂舞的競技受到損害。

  揣著明白裝糊塗,可恥至極。台灣青年陳文成通過自己的行為行動幫助更多的台灣同胞融入到大陸生活中。為了北京冬奧會,他成立了一支志願者服務隊,和許多志同道合的台灣青年一起,為北京冬奧會貢獻台灣青年的力量,並希望通過北京冬奧會這個窗口對大陸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對於和陳文成有著同樣情懷和認知的台灣青年來説,兩岸交流交往都是一份天然的情感,不受民進黨當局的蠱惑和誤導,更不會受到任何“政治黑手”的指責與造謠的影響,堅定的信心與腳步就是最有力的見證與回答。民進黨當局為了阻擋兩岸交往交流,總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硬生生的要兩岸同胞情感分割、赤裸裸的要兩岸同胞心靈分離,這種站在兩岸對立面的心態和勾當。今年的海峽論壇,包括青年交流的四大板塊41場活動,為兩岸青年的心靈交流、情感交流、認知交流提供了舞臺,可是民進黨當局卻利用各種辦法阻擋和威脅,完全不顧台灣同胞的切身利益,處處充滿政治權謀。據統計,2019年以來,近12000名兩岸青年參加了各類閩台交流活動,台灣青年就有6000名。福建為台灣青年提供了實習就業崗位3700余個,評選扶持台灣青年“創業之星”60名,發放創業獎金300萬元。可見,不管台灣當局如何變本加厲的阻擋,還是想方設法的威脅,兩岸青年的交流腳步阻擋不了、割捨不斷的。

  抱著反中搞恐怖,可恨至極。眾所週知,民進黨當局死抱“逢中必反”,只要和大陸沾上邊的,統統一貫的“反對到底”,根本不把台灣的利益和台灣同胞的福祉當回事。在當前兩岸關係因為民進黨當局的所作所為充滿複雜因素和嚴峻形勢下,兩岸青年的交流交心交往成為一股暖流和力量,驅散著兩岸關係天空的霧霾。參加海峽論壇的台灣青年呼籲,冬奧會不是搞政治操弄的舞臺,是全球東奧運動員和冰雪運動愛好者的盛會,是屬於兩岸同胞的體育盛會。台灣青年紛紛以不同的方式形式,加入和參與到北京冬奧會的各項志願活動中,在這個舞臺上通過交流成就自我夢想和實現青春價值,在兩岸之間搭建起體育溝通和強化同胞情感的橋梁。在大陸的台灣青年通過舉辦大量以冬奧會為主題的線下和線上交流活動,其中又連續組織策劃了三屆京台青少年冰壺活動、2018年台灣青年冰雪文化體驗活動、2019迎東奧台灣青年冰雪體驗營、2020全國台聯冬令營黑龍江分營、全國台聯優秀青年台胞志願者集訓營培訓、2020組織台灣青年走進北京冬奧委會實踐體驗活動等。這是兩岸青年體育愛好者的一個縮影或者一個部分。難道這些也是大陸對台灣青年的統戰嗎?所有,民進黨當局以“逢中必反”搞“綠色恐怖”,已經到了可恨至極的瘋狂地步和境界。

  拿著雞毛當令箭,可笑至極。近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自認為有了以美國為首的個別國家和組織的支援、聲援、力挺,就可以充當反中的棋子和籌碼,並在島內利用行政權力和政治資源變本加厲的有恃無恐與大陸搞對抗,處心積慮的與大陸拼實力,一副拿著雞毛當令箭的嘴臉和心態。參加國際組織吃閉門羹、操作正名接連失敗、被所謂“邦交國”斷交拋棄等等,這些都是民進黨當局充當打手和炮手的結果與代價。更為險惡的是,民進黨當局企圖利用一切手段將台灣青年一代打造成“天然獨”,在對抗大陸中成為犧牲品。諸不知,台灣年輕一代紛紛用行動告訴民進黨當局“愛台灣,也愛大陸”,“是台灣人,更是中國人”。尤其是在兩岸體育交流中,更是積極的投入到各項體育賽事活動中。在京台胞參與錄製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主題口號推廣歌曲《一起向未來》。而且自2019年12月5日北京冬奧會志願者啟動全球網路招募以來,台灣學生賽會志願者紛紛加入到這個行列中,越來越多的台灣青年也到大陸親自走一走、看一看、學一學、幹一幹,以特別的方式表達了對北京冬奧會的期盼和與大陸同胞一起共用盛會走向未來的美好願景。這與民進黨當局充當外部勢力打手和炮灰形成形成鮮明對比,在為民族爭光添彩的正義事業中,民進黨當局的行為行徑可笑至極,台灣青年的心靈行動可圈可點、可敬可讚。

  捂著耳朵做井蛙,可憐至極。在台灣同胞的積極參與下,2021年兩岸大學生“冰雪嘉年華”系列活動啟動,兩岸大學生一同迎接屬於兩岸同胞的冰雪盛宴,促進兩岸青年的交流與融通。在今年的海峽論壇上,一位台青總結除了一條成功共識:“大陸無限機遇+台青拼搏勇氣=夢想就會成功”,認為在大陸這片廣袤熱土,只要揮灑青春汗水,就能收穫別樣精彩,大陸成為台青追夢、築夢、圓夢的大好舞臺。隨著大陸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便利台胞舉措,台青在大陸生活、創業、學習收穫滿滿。有的台胞感受到,不跨越這灣海峽,你永遠不知道世界有多大。有的台青坦言,要像保護自己眼睛一樣保護兩岸和平穩定、保護兩岸同胞共同家園,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堅決反對“台獨”。可是,民進黨當局卻充當台灣同胞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到大陸發展實現夢想的擋門磚和攔路虎,總是以各種手段,用各種詭計,阻擋、威脅台灣同胞到大陸發展創業圓夢,對於台灣同胞的利益、福祉、生計毫無對策,對台青的學習、就業、成長毫無辦法,導致島內各種問題叢生,失業率居高不下,整天就是“拼政治”,而且還始終以一種優越感抹黑大陸的商機與發展,這就是明顯的捂著耳朵做井蛙,看不到台灣問題的所在,看不清大陸市場的巨大,即便不斷的想盡各種辦法為其執政敗績當遮羞布和擋箭牌,也改變不了台灣同胞的反對和質疑,更撼動不了台灣青年登陸的腳步和信心,只能在可憐至極中成為台灣同胞的笑料。

  戴著眼鏡愛造謠,可惡至極。台灣總有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大陸,已“過去式”的思維認知大陸,各種奇葩言論層出不窮,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電臺利用自身知名度猛造謠、報紙東搬西湊搞嫁禍、網路胡編亂造編謊言,民進黨當局更是一貫的對大陸造謠抹黑,“妖魔化”大陸。“大陸吃不起茶葉蛋”,“大陸吃不起泡麵和榨菜”,“台灣缺水,是大陸進行的‘氣候戰’導致的台灣地區降水減少”,“大陸沒有下水道”,“大陸經濟不景氣,只好喝五浪液消愁”,“大陸用煤油炸油條”,等等。這些奇葩言論根本和大陸“沾不上邊”的事情,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個別學者、政客非要和大陸扯上關係,如此的甩鍋技能無人能比。現如今島內學者又説街舞是統戰,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對於許多台青來説,他們在大陸不僅僅是感受滿滿的善心與誠意,工作學習的滿滿收穫與獲得,打拼奮鬥的滿滿利益與權益,還有詩和遠方的追求,有愛和夢想的揚帆,有情和價值的真諦。有的台青希望兩岸親望親好,在兩岸交流大潮中逐夢前行,有的堅信兩岸交流熱情無法阻擋,有的坦言在大陸生活,幸福又幸運。在大陸各項惠及台胞福祉利益的便利措施,有大陸“引才計劃”“千人計劃”“百人計劃”“雙百計劃”,台灣同胞的參與感、幸福感、獲得感將越來越足。

  相信在兩岸交流的大舞臺上,堅信在即將到來的北京冬奧會的盛宴上,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的身影和行動將煥發出一種感染力量,釋放一種溫暖信心,發自內心的那種幸福、成就、自信將成為一道靚麗風景線。在享受享有的時刻,有誰還會去理會民進黨當局和島內學者的統戰言論與綠色恐怖呢?(賈永輝 評論員)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