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台海觀潮】2022兩岸關係展望:台灣問題“國際化”是2022年台海最大風險點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1-12-30 10:01:44

微信圖片_202112220929281

作者 楊勝雲 華夏經緯網特約軍事評論員

2021年的台海形勢跌宕起伏,主要風險來自於美臺勾連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妄圖製造“台灣準國家地位”的“既成事實”。儘管中美首腦就管控分歧衝突達成了共識,但實際上兩國在台灣問題上設定的目標差異加大,中國促統與美國阻統之間的矛盾正日益凸顯,戰略碰撞的可能性嚴重存在。民進黨當局不可能回到“九二共識”的正軌,倚靠外部勢力“謀獨”的投機冒險心理更強,企圖借勢“民主陣營”維持在島內的統治。綜合判斷,2022年台海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程度加深,其中最大風險點來自於美臺勾連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

其一,美掏空和歪曲一個中國原則破壞台海和平穩定基礎。在我堅決鬥爭之下,拜登執政元年的後半段,就中方提出的兩份清單做出了一些緩和姿態,包括中國媒體的採訪權利、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但是,在台灣問題上沒有絲毫讓步,仍然維持布林肯“三分法”中的“對抗”選項。2021年,美臺勾連製造美軍機降落台灣、美軍入島“協訓”以及美國支援台灣加入“聯合國”系統等系列挑釁,致我國家主權面臨嚴重挑戰,台海和平穩定面臨嚴重威脅,中方不得不對美劃出更加清晰的政策底線,並宣示一旦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美已正式端出包括“台灣關係法”“六項保證”在內的美國版“一個中國政策”,聲稱強烈反對“單方面改變現狀”實際上就是企圖強力阻撓我推進統一,拜登消極的涉台政策不會回擺,只會加強。在尼加拉瓜宣佈與台灣當局“斷交”之際,美國聯邦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聲稱,他計劃2022年1月率領跨黨派國會議員團訪問台灣,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承諾”,並強調不會因為“中國威脅”而取消訪問。可以預測,2022年,美臺勾連挑戰一個中國原則的動作將更具挑釁性冒險性,不僅會聯手反制我對臺政治軍事施壓,還會借勢對我台海政策進行戰略探底。

其二,美《國防授權法案》夾帶多個高風險性的涉台動議。美國國會參眾兩院12月先後表決通過《2022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確定美國國防預算為7680億美元,這比拜登政府此前提出的預算要求還增加了250億美元。正如美國一些國會議員所言,這個法案就像“鐳射照射”一樣聚焦在中國身上,其中“太平洋威懾計劃”獲得71億美元預算,重點投入到軍事干涉台灣問題等方面。當前,美軍方已將“嚇阻”大陸在未來6年解決台灣問題作為戰備基點,今後在台海方向的軍事部署(包括空中、海上、水下)只會越來越多。中方在台海方向的軍事布勢和行動將日益受美國及其盟友海空力量的挑釁和掣肘,博弈和鬥爭程度加劇是必然選擇。美《國防授權法案》還建議美國防部邀請臺軍參加2022年“環太平洋”聯合軍事演習,並要求美國防部長遞交“台灣不對稱作戰能力”評估報告,加強美國國民警衛隊與台灣合作的方案等。美方的著眼點不僅是強化美臺軍事合作關係,還有伺機為臺提供“聯盟保護傘”的考量,美方一旦做出邀請臺軍參與環太軍演的決定,必將嚴重破壞一個中國的國際框架,中方必定做出強烈反應。

其三,台灣問題“國際化”導致風險失控的可能性嚴重存在。拜登執政以來,兩岸關係中摻雜進的國際因素更多更複雜,美英澳三方安全夥伴關係的成立劍指阻撓中國統一,英國海軍加入穿越台海的行列,澳大利亞叫囂追隨美國軍事介入台灣問題,美日元首峰會、美韓元首峰會、歐日領袖峰會、G7外長會議、日澳2+2會談、G7領袖峰會以聯合聲明等方式關注“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外力不同程度的介入使兩岸關係走向更加充滿不確定性。美國還攛掇立陶宛等一些盟友發展與台灣當局的實質關係,企圖賦予台灣“準國家地位”,製造“一中一台”的惡劣先例。法國、捷克和波羅的海三國等國議會相繼以半政府方式與台灣當局進行互動,企圖樹立更多的示範,製造多米諾骨牌效應。拜登政府正在評估駐美“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改為“台灣代表處”的時機,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透露,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總監坎貝爾以及美國務院處理亞洲事務的官員對此持支援態度。美國還在籌劃將關注台海情勢列入美日安保機制、美英澳三方合作機制、美日印澳四方機制的範圍,由於這些機制具有軍事安全同盟性質,比雙邊、多邊政府聲明關注“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更加敏感,某種程度上是構建軍事干預台灣問題多重聯盟的雛形。由於美國在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上採取了政治代理人和“聯盟”手段,其冒險性更加強烈。

其四,蔡英文當局政治挑釁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在2021年的“雙十”講話中,蔡英文拋出了“四個堅持”:堅持自由民主的“憲政”體制,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主權不容侵犯併吞”,堅持“中華民國台灣”的前途必須遵循全體台灣人民的意志,表明瞭持續推進“一邊一國”的強烈企圖心。由於美國的支援和放縱,蔡英文在所謂“中美臺三角關係”中並不甘心只當棋子,而是要當“棋手”。在“四大公投”被攔阻之後,蔡英文當局執政危機的引信被拔除,國民黨士氣受到沉重打擊,綠營追求“務實台獨”“修憲台獨”的野心膨脹。民進黨黨團已將黨版“修憲”草案送交臺立法機構,內容包括降低“修憲”門檻,廢除考試、監察機構等,給兩岸關係帶來嚴重的隱患。與此同時,臺還企圖複製“立陶宛模式”,在國際上製造更多的“一中一台”的“既成事實”,搖撼“一個中國”框架。從蔡英文承認“美國軍人在台”、大量採購和加緊部署“源頭打擊”武器和海空導彈來看,蔡英文的政治冒險性不容低估。

以上四點,決定了中美兩國明年圍繞台灣問題的對抗不會停止,其中,美臺勾結“謀獨”挑釁、尤其是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更可能成為引發台海危機最大的不確定因素。由於美國2022年正值中期選舉,美國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華浪潮將會和打“台灣牌”相互疊加和影響,帶動升高台海的風險。美國在復蘇國內經濟、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尋求與中國的溝通協作,並不必然就會限制其在台灣問題上的挑釁冒險,相反,拜登政府會通過強化打“台灣牌”來爭取國內支援,緩解政黨杯葛,以及製造對華博弈籌碼。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2016801


責任編輯:邱夢穎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4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