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健康老齡化:營造年齡友好社會環境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門評論      2021-12-31 10:24:17

  中國老齡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博士日前在“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高端研討會上談到,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著力構建老齡事業和老齡産業協調發展新格局,將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兩大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集中體現了老齡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和老齡工作實踐的最新經驗。

  健康老齡化不是一個新鮮的命題,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健康老齡化最初于1987年5月在世界衛生大會上被提出,經過幾十年的演進,國際上的健康老齡化戰略已經形成了一整套相對成熟的理念和共識:一是健康老齡化所圍繞的目標是老年人的壽命長度和品質,尤其是壽命品質;二是健康老齡化突出老年人的尊嚴和自由,健康老齡化的維度包括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行動能力和社會功能健康。

  對老年人而言,“活得久了”並不代表“活得更好了”。雖然現在老年人比過去更加長壽,但他們是否變得更加健康才是問題的關鍵,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營造年齡友好的社會人文環境,從而調動更多社會力量,更順利、更持續地推動健康老齡化中國方案的落實。

  在實踐中,要消除年齡歧視,倡導“老有所學”“老有所用”“老有所為”的社會導向。通過提倡終身學習和貢獻社會的理念,營造年齡友好的健康老齡化環境。許多地方設立了老年大學,使得老年人不斷更新知識結構,與時俱進。現今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比過去高,除了適當延長退休年齡之外,可以開發更多適合老年人的行業,讓老年人發揮餘熱。要廣泛宣傳健康老齡化新理念,轉變對老年人群體的陳舊認識,並從立法和媒體報道等方面著手反對年齡歧視。這樣有助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心態,讓生活更有品質。

  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將社會保障覆蓋包括所有老年人的全體國民。隨著計劃生育時期出生的獨生子女逐步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家庭養老的負擔也日益加重。長期以來,我國養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左右老年人居家養老,7%左右社區養老,3%左右入住養老機構。加強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有助於部分緩解家庭壓力。此外,儘早規劃和研究推行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結合社會長期照護險和商業長期照護險等多種形式,夯實創建年齡友好的健康老齡化環境基礎。

  弘揚傳統的敬老、養老的社會風尚,推動年齡友好家庭的建設。俗話説“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齡人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豐富,這是可以傳給後輩的無價財富。因此,要倡導代與代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關愛,消融代與代之間的鴻溝,創造積極有效的代際溝通模式,把創建年齡友好的社會環境落實在家庭層面。城市繁忙的工作節奏使得很多年輕人無法照顧老人,比較可行的模式是養老機構進社區,在家門口替代子女照顧老人,子女可以隨時看望老人,從而在“一碗湯的距離”建構家庭和諧關係。(劉小妮)


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