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牢記,總書記語錄|習近平談文藝作品,殷切期盼寄予厚望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點聚焦      2022-01-10 11:14:05

截圖20220110105651

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談及文藝作品。華夏經緯網系列報道《牢記,總書記語錄》,帶您一起體會總書記對新時代文藝工作的殷切期盼。

12月28日,2021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在福建廈門開幕。自1981年誕生以來,這場電影人的盛會已走過40年歲月,見證了中國影視文藝的蓬勃發展,也越來越受到海內外影迷的關注。

對於文藝作品,習近平十分關注。

fe1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全國兩會、基層考察等場合,習近平多次提及優秀的文藝作品。

2014年兒童節前夕,在北京市海澱區民族小學座談會上,習近平給孩子們推薦《紅孩子》《小兵張嘎》《雞毛信》《英雄小八路》《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少年英雄的電影,教導他們學習英雄人物。

2015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談到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時説:“好幾個頻道都在播”“我跟路遙很熟,當年住過一個窯洞。”

2018年5月,習近平到北京大學考察,提起自己看過最近熱播的電影《紅海行動》。

2021年11月,習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時,講述了福建科技人員菌草援外的故事,自然聯想起今年的熱播劇《山海情》:“我就派《山海情》裏的那個林佔熺去了。”

1128218439_16408669629181n

11月19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申宏 攝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好的文藝作品“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裏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

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文藝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重要作用。他提到的影視作品,不僅反映出對影視文藝作品的興趣,也體現出對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殷切期盼,為國家和民族鑄魂的良苦用心:

——“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文藝創造

習近平總書記12月14日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擲地有聲,是新形勢下推動文藝事業高品質發展的總遵循、總策劃,也是激勵廣大文藝工作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唱響奮進凱歌的總動員。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文藝事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創造偉大文藝事業,需要大批心懷家國、優秀傑出的文藝工作者。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

“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繫民族復興偉業,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為文藝事業發展、文藝創作指明瞭根本方向。

fe1

“文藝是精神世界的靈魂”: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藝工作座談會時,談起了正在上映的電影《黃金時代》。藉由《黃金時代》展開,他説起五四以後在新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出現了燦若星河的大師,留下了文藝精品。

在那場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了文藝創作存在的有“高原”缺“高峰”、浮躁之風、價值觀缺失等問題,強調“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文藝工作者要“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習近平指出。

對於如何創作優秀作品,習近平以影視作品為例説明: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講好故事?故事本來都是很好的,有的變成文藝作品以後,卻失去了生命力。《智取威虎山》拍得還有點意思,手法變換了,年輕人愛看,特別是把現實的青年人和當時的青年人對比,講‘我奶奶的故事’,這種聯繫的方法是好的。”

“實際上,我們有很多好的故事,可以演得非常鮮活,也會有票房。像《奇襲白虎團》《紅燈記》《沙家浜》等,不要用‘三突出’的方法拍,而是用貼近現實的、更加戲劇性的方法拍,把元素搞得活潑一點,都能拍得很精彩。”

勇擔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

以文藝之光鑄時代之魂。文藝工作不僅關乎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關係整個國家的精神面貌和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為指引,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扣時代脈搏,深刻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題,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氣象;要堅守人民立場,高揚人民性的文藝發展道路,始終將人民作為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堅持守正創新,做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始終把提高品質作為文藝作品的生命線,既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又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探索科技和藝術的融合,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

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歷史方位。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時刻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時代使命,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優秀作品,為新時代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為豐富人民精神世界作出更大貢獻。

fe1

  “文藝是最獨特的交流方式”: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優秀的影視作品也被稱為“國家名片”“鐵盒子裏的大使”。

“一部小説,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他不但要求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他自己也在多個外事場合以影視為媒,溝通中外。

2013年3月,習近平在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發表演講時提到,“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尚尼亞熱播,使坦尚尼亞觀眾了解到中國老百姓家庭生活的酸甜苦辣。”

2014年7月,習近平出訪阿根廷期間,向阿根廷朋友當面贈送了國禮——一套DVD光碟,光碟中趙寶剛執導的電視劇《北京青年》《老有所依》和滕華濤執導的電影《失戀三十三天》均是反映當代中國題材、反映當下年輕人生活面貌的作品。

2017年6月,在出訪哈薩克前夕,習近平在當地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提到“《舌尖上的中國》《溫州一家人》等中國優秀影視劇走進萬千哈薩克民眾家庭。”

2017年9月,在福建廈門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期間,習近平又邀請四國領導人共同觀看電影《時間去哪兒了》片花。

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習近平殷殷寄語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文化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

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光靠正規的新聞發佈、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眾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是很有限的。

而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説,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了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京劇、民樂、書法、國畫等都是我國文化瑰寶,都是外國人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眾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根據《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總書記的文學情緣》、新華網、央視網、光明網整理



責任編輯:侯哲
熱門評論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