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文明飲酒,方為摯友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熱門評論      2022-01-12 10:22:51

  《法治日報》報道稱,臨近春節,多地多部門發佈倡議書,倡導“文明聚餐、適量自願飲酒”。

  春節回家一相聚,親朋好友許久未見,觥籌交錯談笑風生。飲酒,確實常能活躍氣氛、增進感情。可面對一再舉杯的盛情難卻,多數人心裏苦不堪言:喝吧?力不從心,對健康也無益。不喝吧?剛想開口婉拒,就被一堆説辭堵回去了:“少壯不喝酒,沒有好朋友”“寧可胃上爛個洞,不叫感情裂條縫”……敬酒者的“豪言壯語”一旦出現在聚會餐桌上,往往逼得人頭皮發緊,被動開啟“自殺”式奉陪模式,還自我解圍:“沒辦法,酒文化如此。”

  這“鍋”,酒文化可不背。我國自古以來,酒文化就是一種禮文化。追尋古代酒宴文化,商周時代用青銅製作的飲酒器被歸為禮器,當時酒宴上就遵循主客長幼有序、杯盤擺置有矩。傳統酒文化重“禮”,但這個“禮”卻不是以酒相敬“不喝不給面子”的無禮,而是以禮為敬、文明飲酒。古人飲酒倡導“溫克”,其中一條就是適可而止。喝不喝、喝多少,都應該以對方感受到敬意為準。敬者適量、喝者自願。如此,才有“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的瀟灑自在,“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心曠神怡。在現代社會,與親朋好友把酒言歡,依然應該遵循以誠相敬作為敬酒的文化內核,把自持不失言、不失禮作為飲酒者的自我修養。正所謂,人有雅量,酒要適量;文明飲酒,方為摯友。

  説起喝酒故事,想起小時候。每逢過年,一家人齊聚一堂,常常一桌不夠坐,要席開兩桌。平日裏不知藏在哪的茅臺,終於係著紅繩粉墨登場。好酒,照例是上長輩那桌,晚輩們只有輪流往鄰桌饞兩眼的份兒。酒過三巡,長輩們通常開始“放水”,賞兩三盅給小桌。酒少饞貓多,讓誰喝個“痛快”呢?行酒令!新年的美好祝福,都在熱熱鬧鬧的酒令裏;仁義禮智信的傳承,都在一席酒的“讓”與“爭”裏;濃濃的年味與親情,都在這時光抹也抹不掉的溫暖記憶裏。

  又快過年了,倡導“文明聚餐、適量自願飲酒”恰恰是對傳統文化的遵循,讓過年的儀式感與現代文明對接。千家萬戶的文明餐桌,影響著整個社會的良好風氣。惠風和暢的新生活,就從“人在江湖,身要由己”開始吧!(劉冉冉)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徐亞旻
大陸新聞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