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外部干涉和國內因素交織 “中亞雄鷹”險遭折翼

華夏經緯網 > 新聞 > 國際觀察      2022-01-13 09:00:03

  當地時間1月12日,哈薩克阿拉木圖,來自俄羅斯等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國家的維和人員。

  阿拉木圖市安全部門向媒體通報稱,市區局勢保持穩定,過去24小時內累計逮捕1678名涉嫌參與恐怖襲擊、搶劫和其他犯罪行為者,繳獲36件武器和1476發子彈。視覺中國供圖

  在古老的哈薩克族傳説中,雄鷹是唯一能直視太陽而不被烈焰灼傷的神鳥,是翱翔在這片天空上的終極獵手。這只雄鷹在2022年到來的時候卻險遭折翼——它往日馳騁的這片藍天一度被騷亂和衝突的陰霾籠罩。

  剛剛度過獨立30週年紀念日的哈薩克,在2022年年初經歷了自獨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騷亂。民眾示威活動從西部邊陲蔓延至全境,示威者將矛頭指向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集安組織維和部隊介入,近萬名示威者被捕……

  示威者訴求從民生轉向政治

  騷亂始於哈薩克西部産油區曼吉斯套州。

  哈國內民用天然氣歷來採取限價供應,天然氣價格相對低廉。但為解決燃氣企業虧損問題,政府宣佈自2022年1月1日起將民用氣價從60堅戈(0.88元)/升提高到120堅戈(約1.6元)/升。消息一齣,曼州數萬名普通民眾和石油工人涌上街頭,提出降低氣價保民生等經濟訴求。儘管政府承諾調低氣價試圖平息抗議浪潮,但抗議活動在短短幾天內還是演變成蔓延全國的大規模騷亂。這場民眾抗議活動演變成暴力騷亂的速度,讓很多人感到意外。

  更令人吃驚的是,示威者在提出經濟訴求後不久,迅速將矛頭指向了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指責其家族腐敗、“垂簾聽政”。示威人群喊出了“國父走開”的口號。在納扎爾巴耶夫的家鄉阿拉木圖州的塔爾迪庫爾幹,他的雕像被示威民眾推倒。為回應民意,1月5日,哈現任總統托卡耶夫在接受政府請辭後,宣佈免去前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一職,由自己兼任該職。

  騷亂為何始於曼吉斯套州

  哈薩克西部邊陲的曼吉斯套州,是該國的“多事之地”,自哈薩克獨立以來,該州曾爆發過多次示威遊行活動,外界關注度較高的有兩次。2011年12月16日,扎瑙津市舉行慶祝哈薩克獨立20週年集會期間,數千名石油工人和民眾曾衝擊政府大樓和警察局,要求時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下臺,事件造成至少10名示威民眾死亡。2016年5月,阿克套市爆發反對納扎爾巴耶夫農業改革計劃的遊行,最終納順應民意修改了相關法令。

  在世人眼中,油田往往意味著財富與金錢。作為産油重地的曼吉斯套州這個相對富足的地區,為何卻頻頻發生針對政府的示威活動?

  “部落意識”種下的“不穩定”基因,恐怕是此次示威、騷亂活動源起曼吉斯套並蔓延至哈薩克全境的深層原因之一。

  哈西部地區頻頻挑戰中央權威,可以追溯至“玉茲”(意為“地區”“部分”——編者注)這一哈薩克傳統遊牧社會的組成形態。現今哈領土自西向東曾分屬於“小玉茲”“中玉茲”和“大玉茲”,歷史上每個玉茲互不統屬,彼此間保持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東部“大玉茲”實力最強,自詡為正統哈薩克人;中部“中玉茲”地域最廣,人口也最多;西部“小玉茲”尚武,但影響力最弱、俄羅斯化程度最深。

  哈薩克民族的部落意識與這個民族相伴而生,在國家政治生活中也有跡可循。哈總統戰略研究所學者森拉耶什金認為,哈政治精英選拔具有明顯的部落色彩。納扎爾巴耶夫曾經表示,“哈薩克是一個從未統一的民族,至今仍然以部落為劃分”。蘇聯的建立,客觀上把三“玉茲”整合成了具有同一民族意識的共和國,三“玉茲”在當時的哈政局中形成均勢。但蘇聯解體、哈薩克獨立後,三“玉茲”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出身“大玉茲”的納扎爾巴耶夫,早期曾大量啟用“大玉茲”政治精英。1997年哈首都從“大玉茲”的阿拉木圖遷至“中玉茲”的阿斯塔納,國家政治精英選拔也開始向“中玉茲”傾斜,原本處於權力中央的“大玉茲”慢慢失去了往日政治上的優越感。與此同時,油氣資源豐富、民眾生活水準卻不高的“小玉茲”,在獨立後的國家政治生活參與度上卻與日俱減。哈薩克民族根深蒂固的部落意識、“小玉茲”的尚武精神、三“玉茲”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地位演變和失衡,幾個因素結合起來,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小玉茲”的曼吉斯套州會多次爆發反政府抗議,此次騷亂很快又得到了來自“大玉茲”地區的阿拉木圖的響應與配合。也是在這種傳統思潮之下,部分地區的強力部門工作人員甚至默許了騷亂的發生。

  外部干涉和國內政治鬥爭交織

  目前,哈薩克局勢已逐漸穩定。哈總統網站9日發佈通報説,目前哈全國範圍內的安全形勢已趨於穩定,局勢得到控制。此前被佔領的行政設施已被執法部門奪回,公共設施和醫療系統已恢復運作。哈執法部門和武裝部隊正繼續採取措施恢複國內秩序。騷亂漸漸平息,迷霧漸漸散去,哈薩克雄鷹依然馳騁在那片藍天上。

  簡要回顧一下,從事件發生進程和時間點上看,此次騷亂從最初組織、民眾訴求變化,再到多點串聯、迅速蔓延,都表現出了不同尋常的專業性與機動性。

  1月1日,天然氣價格上調,曼吉斯套民眾走上街頭。

  1月2日,阿拉木圖也迅速爆發抗議示威活動。

  1月3日,政府作出了天然氣降價的讓步,示威浪潮卻愈演愈烈。

  1月4日,示威人群將矛頭指向哈首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要求與現任總統托卡耶夫對話,並清理納扎爾巴耶夫“家族腐敗”。

  1月5日,阿拉木圖的示威者控制當地國際機場,衝入當地市政府、檢察院和國家電視臺。總統托卡耶夫當日接受政府辭職,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宣佈免去納扎爾巴耶夫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職務,由托卡耶夫本人兼任該職。

  觀察人士注意到,在抗議活動轉化為大規模騷亂後,表現出了一定的組織性。俄羅斯“360TV”新聞網1月6日曝光的一段視頻中,在哈薩克某地,有不明身份人員從一輛無標誌車輛的後備廂中拿出武器,向抗議者有序分發。哈薩克國家電視臺“哈巴爾24頻道”1月7日對外公佈的一段視頻中,哈南部城市奇姆肯特一輛無牌照車輛裝載大量槍支彈藥,並向抗議者分發。很多分析人士指出,外部勢力是哈薩克此次事件的幕後黑手,流亡海外的哈反對派和西方NGO組織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對於哈薩克此次全國性騷亂活動,俄羅斯方面反應迅速。1月6日淩晨,托卡耶夫向集安組織提交軍事援助申請;俄羅斯國防部6日當天即發佈公告説,作為集安組織維和部隊第一批部隊的俄軍人員已抵達哈薩克,總計近4000人的集安組織維和力量在次日(7日)全部完成進駐。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1月5日表示,俄方堅信哈方有能力應對國內危機,但他同時特別強調,在此次哈薩克騷亂事件上,外部勢力的干涉是俄方不願意看到的。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月10日與哈薩克副總理通話時表示,此次哈突變生亂,表明中亞地區形勢仍面臨嚴峻挑戰,也再次證明某些外部勢力並不希望我們這個地區和平安寧。中方願同哈方加大反干涉雙邊合作,維護兩國政治制度和政權安全,預防和反對任何“顏色革命”圖謀,共同反對任何勢力的干涉滲透。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趙祺) 



責任編輯:袁丹華
寰球熱點
國際觀察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