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紀念“九二共識”三十週年】展望“九二共識”30週年的2022年兩岸關係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台海觀潮      2022-01-17 15:39:18

九二共識三十週年


      作者 黃清賢 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香港會談後的函文往返,成就了後來被稱為“九二共識”的兩岸關係定海神針。今年適逢“九二共識”30週年,時空已變遷,全球情勢在新冠Omicron病毒襲擊下,繼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倚美謀獨”、“以臺制華”挑釁兩岸關係,讓台海危機遽增。但如中共十九大六中全會決議中所言,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和勢始終在大陸這一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2022年的兩岸關係將險中求進,服從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

  百年變局的外部環境

  當前百年變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新冠病毒,方興未艾之際,Omicron又來勢洶洶,使去年下半年疫情舒緩後復蘇的全球經濟景氣再面臨衝擊。事實上,去年的景氣復蘇也有副作用,包括全球供應鏈的原物料短期欠缺,港口運輸流通短期受阻,能源價格也大幅攀升,造成通貨膨脹幅度不亞於1990年代。

  這樣的通貨膨脹,也是因為疫情造成經濟動能不足,美聯儲(Fed)採取寬鬆貨幣政策,結果造成疫情稍緩的經濟復蘇,推升全球性通貨膨脹,使升斗小民對於高物價哀鴻遍野。如今,美聯儲開始緊縮量化寬鬆(QE)的購債規模,預期準備調升利率;但又可能會壓抑投資,進而影響疫後産業復蘇的動能。

  再者,美國等西方勢力日漸衰微,卻力圖重振霸權的東西結構性趨勢變遷,更是百年變局的重要因素。這從美國歐巴馬的“重返亞洲”、“亞太再平衡”,以及特朗普的“印太戰略”、發動對大陸的貿易與科技戰可以看出。

  如今,拜登改變特朗普單打獨鬥手段,回歸奧巴馬的結盟方式,透過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美日印澳四方會談QUAD,拉攏西方等國家加入“圍堵中國”戰略。這樣的趨勢下,不但國際産業鏈的斷鏈與重組繼續推動,再加上俄羅斯與烏克蘭邊境局勢緊張的聯動,有可能升高為海洋霸權與大陸強國的再衝突。

  對臺政策的總體方略

  不過,大陸不是第一次面對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光是1990年代以來,就歷經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等經濟風險,戰勝非典疫情與長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嚴重洪澇,以及汶川特大地震,彰顯抵禦風險和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

  對臺政策亦復如此,1992年推動兩岸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推進1993年起的兩岸協商談判,2005年起開啟兩岸政黨交流,2008年實現全面直接雙向“三通”。為了遏制“台獨”、促進統一,制定《反分裂國家法》,挫敗“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的圖謀。同時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臺一系列惠及廣大台胞的政策,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基本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對臺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面對2021年的“台獨”與“反華”勢力步步進逼,他在7月1日慶祝共産黨成立100週年大會上指出,包括兩岸同胞在內的所有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共創民族復興美好未來。這是首次針對台獨使用“粉碎”字眼,顯示更強烈的遏制性。

  習近平總書記繼續在10月9日的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大會上表示強調,中華民族具有反對分裂、維護統一的光榮傳統;“台獨”分裂是祖國統一的最大障礙,是民族復興的嚴重隱患;凡是數典忘祖、背叛祖國、分裂國家的人,從來沒有好下場,必將遭到人民的唾棄和歷史的審判;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來干涉。這充分展現“反獨促統”的堅定決心與強大能力,所以“倚美謀獨”的幻想絕不可能實現。

  “九二共識”的正確方向

  兩岸關係還是有峰迴路轉的契機。誠如習近平與拜登在11月16日的視頻會晤中所説,中國是有耐心的,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換句話説,雖然中國大陸可能被逼著採取“斷然措施”,但是身為負責任的大國,以及“兩岸一家親”理念,大陸仍然有耐心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

  同時,“台獨”勢力不要以為能以拖待變,遂行柔性“台獨”、軟性“台獨”、文化“台獨”,因為《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已言明,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三大規定。

  相對的,如同國務院台辦主任劉結一在2022年1月的新年寄語所言,兩岸統一後,台灣有強大的祖國做依靠,真正永保太平,經濟更加發展,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民生更加改善,在國際上更加安全、更有尊嚴。

  所以,走向“台獨”會讓台灣陷入危境,推進“統一”將讓台灣和平穩定發展,對內更繁榮、對外有尊嚴,統獨的結果是天壤之別。國務院台辦副主任劉軍川也曾經在2019年10月表示,統一後的台灣財政收入盡可用於改善民生;對當今台灣只有高科技産業景氣,其他升斗小民深受貧富差距、物價高漲之苦,改善民生才是普羅大眾真正需要的,意識形態之爭是政客掀起的迷霧。

  事實上,大多數的台灣同胞不滿民進黨現今政策造成兩岸動蕩、對於大陸同胞存在好感、認為兩岸和平穩定重要、知悉兩岸經貿關係密切。以2021年的台灣進出口金額為例,對於大陸出口1,889.06億美元,佔總出口高達42.3%;貿易順差突破千億美元,達1,047.35億美元,創下歷年新高紀錄。台灣總體的貿易順差僅652.8億美元,如果沒有對大陸的高額貿易順差,台灣整體貿易將有近400億美元的逆差。兩岸關係絕非“倚美謀獨”、“以臺制華”所能切割。

  總而言之,堅定“反獨促統”的戰略定力、戰略自信、戰略耐心,準確掌握大多數的台灣同胞渴望台海和平穩定發展的心態,兩岸關係有機會回到定海神針“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亦即“一個中國”、“謀求統一”,也就是明確兩岸關係的基本性質,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則台海將可以回到正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走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讓兩岸同胞共用永保太平的美好生活。


2016801






責任編輯:黃楊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