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皆可能于台海戰爭中佈雷,讓美軍可能須向專精掃雷的海自求援。圖為美LCS接受全艦衝擊測試。(圖/DVIDS)
台灣軍隊192艦隊第一、二佈雷艇中隊14日成軍,台當局領導人蔡英文親自主持典禮,獲得島內外媒體對台灣發展不對稱戰力的關注。不過日本專家河上康博指出,中國大陸在武統時,也可能以水雷限制台灣海軍行動或遲滯美軍支援腳步,讓日本海上自衛隊(海自)于美軍請求下出動掃雷,或清除隨洋流漂至日本週邊海域的水雷。
相較于昂貴的主力船艦,水雷不僅價格便宜、需求研發技術相對簡單,且清除相當耗費時間,是小國對付強大對手的有效手段之一。如美國海軍“羅伯斯號”巡防艦(FFG-58)就在1988年于波斯灣執行護航任務時觸雷,而這枚成本估計僅1500美元(約新台幣4.1萬元)的水雷,讓該艦須花費8950萬美元(約新台幣24.7億元)才得以修復。
河上康博認為,這導致海自可能需要在兩種情況下出動,一是布放于台灣海峽或台灣北部海域的水雷,在洋流和季風影響下漂浮到沖繩、東海甚至日本海區域;二是由於美國海軍掃獵雷能力相對薄弱,可能向日本政府請求支援,讓專精此類能力的海自派兵前往台灣附近海域掃雷。
由於二戰時美軍大量于日本週邊海域佈雷,讓該國吃盡苦頭,不僅戰後首個重新啟動的舊海軍單位便是海軍省軍務局掃海部,後續數十年來也專注于發展水雷反制能力;相對之下,美國海軍的掃雷艦艇已經老舊,而擔任後繼者的濱海戰鬥艦(LCS),其水雷反制(MCM)作戰模組卻還在進行測試,掃獵雷能力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
來源:台灣《中時電子報》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