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簡體

古明章:兩岸青年走向“斜杠”人生

華夏經緯網 > 評論 > 網友評説      2022-01-25 09:59:15


台灣地區去年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全年失業率走高,尤其北部地區平均4%,是四大區域中最高。今年疫情升溫是否再度衝擊勞動市場,主計部門説還要觀察。(中時電子報資料照片)

受到去年新冠疫情影響,台灣地區2021年失業率平均為3.95%,是7年來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程度者失業率5.49%最高,就年齡層,20到24歲青年失業率最高,高學歷年輕人就業困難問題非常嚴重。

一方面失業率飆高,另一方面移工(之前稱外勞)人數也在飆高。2010年10月約有37萬人,主要來自泰國、菲律賓、越南和印尼等國,去年已超過70萬人,多數移工女性多從事家庭看護、電子科技業,男性則是建築産業、公共工程和漁業,這些多是高工時、骯髒、勞力的工作,

高學歷年輕人失業原因,首先是大學在這三十年大幅成長,且是研究型大學,輕忽技職教育,過去的三專沒了,二專和五專學制就學人數也很少,研究型大學培養過多與企業需求脫節的人才,大學畢業生又不願意從事低薪且付出高勞力工作,所以島內移工人數是年年增加,而青年失業則更為嚴重。

台灣當局的對策是補貼待業青年津貼、給僱主聘青年的薪資補助,協助産業提供職訓機會給青年,讓年輕人能夠“學功夫”就業。但學一技之長的時代過去了,青年畢業後往往無法找到與所學專業一致的工作,或者薪水不如預期,多一項技能的“斜杠”職涯成了選項。

根據專業外包媒合平業者資料,台灣90後接案佔比大概是3成,平均就是每個月會花大約30個小時時間,為自己額外賺到7500到8000元(新台幣,下同)之間的收入。

不單是台灣面臨青年高失業問題,人民網人民數據研究院聯合環球青藤發佈《2021青年就業與職業規劃報告》顯示,擁有兩份以上工作的“斜杠青年”佔比超過25%;而在就業選擇上,近五成青年認為所學專業與就業不對口。52.5%和49.5%的青年認為缺少職業規劃、專業不對口或專業面太窄産生就業困擾,超過1/3青年專業與期待崗位並不相關。

在2005年“勞動基準法”實施勞退新制後,大部分公司不願聘請正職人員,規避要提撥勞工退休準備金,契約工、勞務派遣工和計時工作應運而生,很多公務機關和公營企業都大量使用勞務派遣工,民間企業有樣學樣,很多公司都不聘請正式員工,而以契約工和派遣工替代,表現良好才有晉陞正職的機會。

2008年強制退休年齡由60歲延至65歲,大部分企業的管理階層退休延後,也造成年輕一代升遷機會受阻,當今的就業市場就處在要找一份正職不易、年輕人升遷也難的雙重困境。

運用不同的專業謀得兩份工作,是兩岸青年目前的常態,而企業也樂於將工作外包,所以兼差性質的時薪工作、接案工作變多,但過去“終身雇用制”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斜杠”人生才是年輕人掙脫低薪的出路。

文章來源:中時電子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5281號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010-65669841-817
舉報郵箱:xxjb@huaxia.com

網站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主辦:華夏經緯資訊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華夏經緯網

Copyright 2001-2023 By www.huaxia.com